周恩来“考试”

时间:2011-12-27 23:26来源:中华魂 作者:黄金旺 点击: 载入中...
  中国共产党即将掌握全国政权前夕,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北京那天,毛泽东对周恩来等几位中央领导人说:“今天我们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白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国务院(政务院)总理,并兼任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协第二、三、四届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层领导者中,周恩来是怎样进行执政考试的呢?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廉洁从政

     周恩来进城后,有人认为掌权了,条件好了,应该盖一些楼堂馆所,搞得气派一些、豪华一些。对此,周恩来坚决不赞成。他曾对薄一波说:“连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载沣办公的地方也只有东华厅、西华厅;办事的大员只有四五个人,他的衙门总共不过十几个人。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艰苦奋斗,不能比阔气,讲享受。过去革命战争年代靠它,今天创大业更要靠它。”当时国务院办公的地方是老式旧平房,光线暗,面积狭小。50年代中期,有关方面建议盖一座政府大厦,并做模型送周恩来看。周恩来没有同意,他说我们一定要执行毛主席勤俭建国的指示,并一再严肃地表示,在我任总理期间,决不修建政府大厦,你们要把大兴土木的念头取消。国务院不能带这个头!以后,他在国务院会议上,一有机会便要以此为例,告诫大家要经常警惕和反对“贪大”、“铺张”,讲求“排场”。他要求国务院要带头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树立共产党人的作风。他说,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应该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搞建设、发展生产上,用到改善人民的生活上,而不是把钱花到大兴土木盖办公楼和招待所上。必须十分珍惜有限的财力物力,要发扬节约每一分钱、每一粒米、每一滴水的精神,把“钢”用到刀刃上。我们的领导干部只能做四化建设的创业人,而不能做社会主义的败家子。
“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这是周恩来在1951年10月9日接见老根据地代表时讲的一句话。这里的“山”和“乡”.喻指中国革命战争赖以取得胜利的老革命根据地.而“下山”和“进城”则是指革命取得胜利后,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周恩来在这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明了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
     解放以后,老根据地大部分地区因遭受战争创伤太重,而且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生产恢复很慢。其中若干地区又遭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人民的生活仍处于贫困之中。“革命就是为了使全国人民不再过苦日子,要过上好的生活。”“下了山不应该忘了山.进了城不应该忘了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周恩来选集》下卷第7 3页)“因此,无论从政治上或经济上都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老根据地的工作,大力领导与扶植老根  据地人民恢复与发展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同上第7 6页)为了解决老根据地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困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周恩来主持下.1951年派出由一万二千多人组成的两个访问团,分别到南方和北方十几个老革命根据地五百多个县、市、旗进行访问。访问的目的“就是为了关心老根据地的人民……尽力解决一些问题。”(同上第7 3—74页)访问中,老区人民提出的关于贷款、修路、水利、城乡交流和文化卫生等问题,周恩来和政务院有关部门精心研究,帮助解决困难。当他了解到陕北保安、晋西北的婴儿死亡率很高的问题时,周恩来深情地叹道:“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当年我们在瓦窑堡站不住脚退到了保安,保安人民为革命出了力。现在知道那个地方的婴儿死了那么多,于心何安?……像这样的事,今后是不应该发生的。”(同上第7 5页)他批评陕西省政府为什么没注意到,离了延安,忘了老区,这是不应该的。他说,对人民的生命危险不能坐视,其他地区也不能有这种情况,何况是老区!他立即通知卫生部派医疗队到那个地方去,叫军队也要抽人去,还可以动用一点应急款项。
     周恩来除了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外,还反对与群众隔离的制度和作风。周恩来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与老百姓住在一起,天天见面、说话,不分彼此,这种传统要保持。现在官做大了,老百姓想见我们都不容易,更不要说平起平坐了。周恩来对那种把领导人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的保卫制度很不满意,多次提出过批评。“我们领导同志走到哪里,就把众人拦住,为我们让路,你要平等待人,就不行,有些人一定要把你搞得很特殊。我也不反对必要的警惕性,但本来是坐在一起的,为什么要隔开来?我看这就是一种习惯势力.是封建的.有时不自觉地就出来了。”(同上第333页)因此,他外出,往往规定随从的车辆数,免除开道的警车,以便深入到群众中去。周恩来到下面视察工作,从来不仅听领导的汇报,而且亲自同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及知识分子交谈.与最基层的群众直接接触,直接了解情况,了解群众情绪,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周恩来主张干部要同各方面的群众保持经常性的直接联系,广交朋友。

夜以继日  鞠躬尽瘁  勤奋忘我地工作

     1966年春节期间,周恩来对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说:“一个人应该不怕死。如果打起仗来,要死就死在战场上,同敌人拼到底,中弹身亡,就是死得其所。如果没有战争,就要努力工作,拼命地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中南海,上至毛泽东,下至普通工作人员,都一致认为周恩来是最忙的一个人。中南海西花厅总理办公室不灭的灯光,是总理为人民勤奋工作的象征。周恩来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是我个人的,它属于党,属于革命。”他规定,不管他在睡觉、
吃饭,或者在盥洗室,办急件的同志都可随时向他报告,有时工作人员晚叫几分钟,都要受到他严肃的批评。他说他不怕忙,忙也是一种快乐。周恩来没有节假日,他的工作日程是以分秒来计算的。他经常通宵达旦,甚至昼夜不眠,沉浸在忘我的工作之中。他常常是在经过一个下午的紧张工作之后,稍稍休息,又从晚间12点工作到东方红。有时候,竟一直延长到中午,连续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之久。下午不到三点,又得出席会议,作报告,接见外宾。周恩来就是这样日理万机,辛劳过度地工作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由于长年累月地过度操劳,1972年周恩来不幸得了膀胱癌。病魔无情地侵袭着他的肌体,.但是,并没有动摇他勤奋忘我工作的精神。从1974年1月1日至6月1日,在这住院前夕的5个月里.周恩来除了到医院检查病情和治疗外,总共抱病工作139天。在这139天中,工作达l 8小时以上的有130天,其余的9天无不超过10小时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周恩来是怎样地忘我工作,已完全彻底地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1974年4、5月间,周恩来由于病情太严重了,曾连续四次发生缺氧症状。有一次,他连续工作了三个昼夜,晚上又安排了几个会。他累得犯了病,就站着用椅子顶住腹部,继续听工作汇报。同志们请他坐下,他低声说:“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在这种情况下,他才同意住院手术。6月1日,周恩来离开了他工作了25年的西花厅,住进了305医院。从人院当天作第一次手术.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来共作了14次手术,其中大手术6次,小手术8次,平均每40天一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忍受着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仍然不停地找同志们谈话,接见外宾,参加会议,处理日常工作。

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无论是在民主革命中,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周恩来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功大不自傲,位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他谦虚不是一时一事的.而是始终如一的。凡是和他有过接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周恩来的谦虚是发自内心的,出于真诚的。他从少年到老年,终生谦虚;对干部、对群众,一样谦虚;在逆境、顺境中,始终谦虚。
     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同志曾多次准备用纪录片、故事片等形式反映和歌颂这段光辉史绩,但都由于周恩来不同意而一次又一次地取消了摄制计划。1959年,军事博物馆正式展出之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得知周恩来要去审查,便提前赶到现场,在红军馆陈列“八一”南昌起义展品的地方,布置好灯光,架起了机器,准备为周总理拍摄一组镜头。当讲解员介绍红军馆序言部分,提到“八一”南昌起义是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举行的时候,周总理立刻打断说:“怎么是我领导的呢?是党派我去的嘛,是党领导的嘛!”他严肃地要求把解说词改正过来。接着,就越过南昌起义部分,去看后面的陈列了。八一厂的同志只好失望地收起摄影机。
     周恩来工作很谨慎,他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经济落后的国家要在经济上翻身,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这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戒慎恐惧。建设时期丝毫骄傲自满不.得,丝毫大意不得。”(同上第409—4 l 0页)建国以后,周恩来肩负党政军领导重任,日理万机,但他始终保持务必谨慎的工作作风。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他总是亲自抓,一抓到底。怎样在我国进行经济建设?周恩来的基本思想是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主张“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同上第190页)我国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的试制,都是在周恩来领导下进行的。为了使“两弹”事业顺利发展,1965年5月.周恩来对国防科技战线上的同志提出了十六字方针:“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他要求别人这样做,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的典范。每次核试验前,他总是仔细询问可能影响成功的各个关键环节,考虑各种不利和意外的因素。如万一弹投不下来怎么办?飞机带弹返回机场时会不会意外脱钩?有什么可靠的保险措施?等等。如果得不到满意的回答,就暂时休会,让大家回去进一步研究,直到有了令人放心的答案才复会,再审议作决定。周恩来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核试验关系重大,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我们国家穷,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略有失误,都会加重人民的负担。周恩来言传身教,培养出了国防科技队伍的严细作风,始终做到弹不带隐患进试验场,星不带隐患上天.使我国在同一类型的尖端科学技术试验中,成为世界上成功率最高的国家。
     列宁在他的晚年曾反复强调过这样一个观点:急躁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最有害的.因为一急躁就会缺乏理智。周恩来深明此理,他是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欲望、热情和脾气的人。他认为.领导者所处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急躁所引发的危害也越大。他一再告诫各级领导人要戒躁,自己更是表现出高度的戒躁修养。
摘自《中华魂》2009/4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司马懿: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 廖仲恺:革命的先驱 “黄埔的慈母”
  • “将军农民”甘祖昌:留下的唯一遗产是3枚勋章
  • 李白的“大话”与“大数据”
  • 被称为“穿越者”的王莽 其改制内容真的是首创吗
  • “科盲”苏东坡:传授不靠谱炼金术害死顶头上司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