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虽然骨子里阴险狡诈,但他与人接触,却总是装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态度,说一大堆好听的话,使人以为他心地善良。
唐玄宗在位43年,李林甫为官40年,前21年蝇营狗苟,从基层禁止军官“千牛真长”开始爬行,开元22年(734年)窃居相位,直至天宝11年(752年)病死,连任19年宰相,实在是不简单。
开元22年,李林甫升上了朝中三宰相之一,与他同时为相的有裴耀卿和张九龄,此二人受玄宗喜爱,饱而才学,李林甫决心将二人排挤下去。但他初登相位,实力不大,于是夹起尾巴做人,对张九龄、裴耀卿曲意逢迎,在奉迎玄宗的同时竭力讨好玄宗身边的人。
受宠的武惠妃谋谄太子,玄宗大怒,想废掉太子,张九龄坚持不可,李林甫当面不发表意见,背后却在玄宗亲信的宦官面前散布舆论说,皇上“家事,何须谋及于人?”影射张九龄干预皇上“家事”。
公元24年,玄宗欲加封牛仙客,张九龄不赞成,约李林甫一起到玄宗面前去“固争”,李林甫当即表示同意,可到了玄宗面前,他却一言不发,私下里反而告诉了牛仙客,牛仙客在其鼓动下,面见玄宗,哭着辞职,玄宗又欲升牛仙客为相,张九龄认为牛仙客目不识书,不能大任。李林甫私下对玄宗说:“但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何有不可?”接着又说张九龄是文人,不善用才。从此玄宗认为张九龄太专权,对他逐渐疏远,并认为裴耀卿和张九龄是同党,二人俱被罢相,牛仙客升为宰相,李林甫取代张九龄为中书令。
天宝元年(742年)三月的一天,玄宗在勤政楼上看到兵部侍郎卢绚从楼下“风标清粹”经过,玄宗看了,称赞不已,李林甫很快从耳目中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他把卢绚的儿子召来,告诉他父亲威望很高,皇帝准备派他父亲到外地任职,想不离开京城,可上书奏自己年老,皇上必不将他派往外地,卢绚听从李林甫的指点,上书奏称自己年老,不堪重任,结果李林甫以此为据,罢了他的兵部侍郎职,让其出任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李林甫又诬其有疾,州事不理,被授予太子员外詹事,就这样卢绚一直被冷落压制着。
原中书侍郎严挺之很有才华,早年被李林甫排出京师,天宝元年(1742年),唐玄宗忽然想起他,就问李林甫其在哪里,欲以重用。李林甫马上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召到府中,谈话“叙故”,虚伪地告诉严损之要授予他员外郎的职务。又关心地问起他哥哥的情况,要严损之替他哥哥写一状纸,以身体不好为名,请求入京就医,这样进京以后,见了皇上就可大用。严损之不知是计,非常感激,立即照办。后来,李林甫就拿着严损之写的状纸对玄宗说:“挺之年高,近患风,且须授闲官就医。”玄宗听后,叹息良久,只好令严挺之到“东京养疾”去了。
刑部尚书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此人非常勤奋,天宝元年,牛仙客死,代为左相,被李林甫视为竞争对手。
有一次,李林甫故意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皇上还不知呢?”李适之不知是圈套,就进奏玄宗,玄宗非常高兴,又将此事告诉李林甫。李林甫却回答说:“他早已知道了,但华山是玄宗的本命,王气所在,不敢开挖,所以没有告诉玄宗。”玄宗听了,觉得李林甫是一片“忠心”,而李适之考虑问题太轻率,因此宣布,“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为此玄宗逐渐疏远李适之,李适之终于被罢相。
李林甫用这种方法整倒了一批内阁大员,而对其他小官,则是要杀就毫不留情,而对那些无能的,善于奉迎拍马的巧谄邪险之徒加以引荐,作为自己的左右臂膀,目不识丁的牛仙客被引为相,“专用神仙符瑞取媚于上”的陈希烈也被引荐为相,又用其他小人充塞各种机构,就这样他稳稳地当了19年宰相,在他任相的后期,玄宗不问朝政,国家大事常在李林甫家中商定,下官把李林甫决定的文案送给陈希烈,由他签名,这个值班的宰相,成了签名宰相,由此可以看到李林甫的权势有多大。
李林甫当了19年宰相,靠的是什么?自然是奸诈的手法,他善于诬陷,精于整人,特别是有可能成为自己对手的人。
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就要整倒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人,一朝中有三个宰相,将另外两个整倒,换上自己的心腹之人,自己的地位就牢固了。
另一方面,新人总是不断涌现的,自己的地位时刻受到新人的威胁,因此,奸臣们总是把新人扼杀在摇篮里。李林甫所用的就是以上两种手法。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