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新面孔

时间:2011-12-23 17:28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0月9日,金正恩观看《阿里郎》团体操表演。本报记者 姚大伟/摄

  初秋的朝鲜,因为金正恩的公开亮相而为各方瞩目。
    作为一名80后,他曾因神秘的履历和特殊家族背景而令国际社会着迷。这一次,当他与父亲并排站在世界面前,从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意味着,一个承前启后的新朝鲜将徐徐拉开帷幕,不仅牵涉人事更迭,更关乎这个国度的发展和未来

近观金正恩

    短短13天内,6次公开亮相。而之前的任何时刻,整个世界都只流传他一张模糊的照片,和一个难以确定的名字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梁嘉文 实习记者秦逸发自北京 一些西方人士观察朝鲜,就如天文爱好者从望远镜错误的一端观察月球一样,永远都看不到清晰的影像。这样的结果,应该会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满意,他曾经说过“对国外,就要让朝鲜好像在雾中一样”。
  但是,这一次神秘人物金正恩突然走上前台,并以接班人的身份亮相,却令“天文爱好者们”措手不及。短短13天,6次公开亮相。而之前的任何时刻,整个世界都只流传他一张模糊的照片,和一个难以确定的名字,甚至连他的年龄(一说27岁,一说28岁),外界现在都不能确定。
  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常委会副委员长杨亨燮10月8日证实,金正恩将成为朝鲜第三代领导人,这是朝鲜官方首次公开确认这一消息。杨亨燮还向媒体证实,金正恩是金正日的儿子,这也是朝鲜官方首次公开确认金正恩的身份。
  据悉,金正恩是金正日的第三子,外界曾称呼过他“金正银”和“金正云”。在此前的9月28日,他刚刚升任朝鲜人民军大将,并在当天的劳动党代表会议上当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从公开露面的那一刻起,金正恩就迅速成为世界焦点。此时,他已经从神秘的家族背后,走到了前台中央。

 

淡定的年轻大将

  10月9日晚,在观看大型团体操节目《阿里郎》之前,金正日将金正恩介绍给了到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本报记者注意到,当时这位年轻人满面笑容,与中国贵宾热情握手。
  金正恩看上去约1米75的个头,身材较魁梧,面色红润,自始至终表情淡定,安静地跟金正日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这位年轻大将的首次亮相,是在9月28日的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上。当时,他身着深蓝色“人民装”,胸前佩戴金日成像章,左手腕还戴着一款较为时尚的黑色手表。外界很快捕获到了这一画面,并用红圈标示出这位神态颇似朝鲜已故领袖金日成的年轻人。
  这是金正恩的第一张公开照片,此前互联网上流传的,据说是他年少时在瑞士一所国际学校读书时跟同学的合影。对比两张照片,曾经的那张娃娃脸,到如今的成熟面孔,除了金正日家族以及少数朝鲜高层,没有人知道他具体的成长过程。
  据说,他在瑞士留学两年后回国,在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接受特殊培训。日本《产经新闻》曾引述情报人士的话说,金正恩可能于2009年4月或5月进入朝鲜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国防委员会行政局担任要职,并且经常陪同金正日到各地视察。
    之前的报道难以证实。不过,现在他开始变得透明起来。10月5日,金正日携金正恩视察了江原道安边郡的851导弹部队,并参观了火箭炮射击演习。10月9日,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金正恩陪同金正日视察了平壤市内的街道建设,还参观了国家话剧院。朝中社发布的一张照片显示,金正恩站在中间,他的左边是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金正日妹妹金敬姬大将的丈夫),右边是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李英浩,后面则跟着朝鲜人民武力部部长金永春。外媒指出,这张照片暗示,金正恩的接班人地位得到了朝鲜人民军的支持。
  接下来的亮相,似乎是有意将金正恩引荐给全世界。
  10月10日上午,在邀请了数十家国外媒体现场报道的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阅兵式上,金正恩出现在检阅台上。他同样身着深蓝“人民装”,隔着李英浩站在父亲金正日的右手边,表情轻松,并不时看着站在中间的父亲金正日。
  本报记者姚大伟是唯一被允许在主席台拍摄的外国摄影记者。10月9日,朝鲜庆祝劳动党建党65周年大型团体操和艺术表演《阿里郎》现场,姚大伟曾近距离拍摄金正恩的特写照片,照片播发后,被媒体广泛转载。这位年轻领导人的神秘面纱也就此揭开。有外媒报道说,阅兵式上的金正恩神情有些紧张,但近距离观察的本报记者看到的金正恩却很轻松,表情淡定。

 

精心安排的第一步

  外媒猜测“朝鲜接班人”已有约10年的时间,如今当金正恩大大方方地公开亮相,自然被解读为“渐进继承的一部分”。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即在头条位置刊登金正恩的照片和长篇文章,标题是:“朝鲜领袖的儿子晋升关键职位”。
  在朝鲜,军队具有最高地位。军事第一、加强国防力量,是朝鲜国家的第一要务,军队几乎参与到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看,9月28日凌晨公布的任命中,金正日的儿子金正恩、妹妹金敬姬成为人民军大将显然经过深思熟虑。
  任命书中,“党和领袖的关怀”、“党的领导”、朝鲜事业的“主力军”成为关键词。由于很多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兼任军事要职,而当天的党代表会议又酝酿党内领导机构成员的补充调整,所以,当地时间凌晨1时05分发自朝中社大楼的这条任命,被视为党代表会议的前奏。
  9月28日上午,劳动党代表会议在平壤举行。会议除选举金正日继续担任劳动党总书记外,还对朝鲜的最高领导层进行了调整,输入了新的血液。由于此前的5名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已有4人先后去世,所以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最高领导机构,补充了新的政治局常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党中央书记局书记等人选。其中,金正日的妹妹金敬姬当选为政治局委员,金敬姬的丈夫张成泽今年6月份升任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并在此次党代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也进行了调整,而这个调整更因新生代领导人的出现而引人关注。在新一届19名中央军委会成员中,绝大部分是新选举产生。其中,几个小时前刚被任命为人民军大将的金正恩,在这次党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军委会副委员长,在军委会的排名仅次于金正日。这对于奉行“先军政治”的朝鲜来说,意味着什么已不言而喻。

 

2012,权力交接关键点?

  中央党校朝鲜问题专家张琏瑰教授注意到,本次朝鲜党代会选举的政治局常委名单中,除了金正日和李英浩,金永南、崔永林、赵明禄三人都已年过八旬。在张琏瑰教授看来,这些上了年纪的政治局常委将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外界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样一个人事安排格局具有过渡性特点,随着金正恩权力的加强,相信人事格局还会有变动。
  如此迅速的权力交接,也有人担心权力过渡的稳定性。不过,这样的担心似乎也有些一厢情愿。
  新面孔的出现,会为朝鲜带来新气象吗?对于朝鲜人民来说,新的气息已经开始显露。
  据韩国媒体报道,前不久朝鲜每家每户多配发了酒、肉和粮食,并且朝鲜国内加大了对金正恩的宣传。报道说,朝鲜的广播里称,金正恩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军事都很精通。另外,在短短2年的留学时间里就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等4门外语,并且还在努力学习中文、日文和俄文。
  在外界看来,这样的宣传还只是个开始,金正恩需要更多的政绩,积累更高的民望,来为自己的权力接班保驾护航。接受本报采访的观察人士认为,2012年是一个时间节点,因为这一年是朝鲜已故领袖金日成百年诞辰,也是金日成遗训“打开强盛大国之门”的一年。金正恩很可能在这一年确定权力地位,完成整个权力接班进程。
  当一个政权处于过渡期时,它需要一个坚硬的外壳来确保安全,对于朝鲜尤为如此。朝鲜不放弃核武装,并且对韩美日采取强硬态度,就是打造坚硬外壳的一着棋,确保不受韩美日的军事侵略。复旦大学石源华说,美韩给予朝鲜的安全压力较大,因此朝鲜接班体制的外部压力会持续增大。
  在这种压力外,朝鲜的内政外交是否会发生变化?苗头似乎也已经出现。据说,今年8月份金正日再次访问中国时,秘密带上了金正恩。但这种说法并未得到证实。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金正日在参观中国的一些港口码头、科技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时,做出了借鉴中国经验的表态。韩国媒体报道说,中国与朝鲜的边境合作开发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至于朝鲜的外交政策,张琏瑰教授认为,不会有太大变化,有的话也仅是困难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张琏瑰预测说,朝鲜仍会延续目前的政策,继续推进核计划,展开全方位外交,既搞好与中国的关系,也会想办法改善跟美日韩的关系,以促使大国默认自己的核国家地位。

朝鲜人事交接:历史与未来

    中朝友谊世代相传,是朝鲜党和人民的“确定立场”。对此,金正恩在接班路上当然也会遵循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吕超发自沈阳 在朝鲜举行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阅兵式上,80多名外国媒体记者破例被邀请前来报道。但国际舆论称,这场阅兵向世界展示的不是穿过金日成广场的导弹车和坦克,而是站在阅兵台上与父亲金正日一起检阅的新领导人金正恩。这是他被确定为接班人后,面向朝鲜民众和世界媒体的最正式亮相。
  如果说,9月28日朝中社关于“金正恩升任朝鲜人民军大将”的消息是朝媒初次对这个略显神秘名字的公开,那么,到10月10日在盛大阅兵式上高调亮相不过短短13天。即便从2009年1月由外媒初次透露金正恩有可能成为接班人的消息算起,也还不到两年时间。相形之下,朝鲜现任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接班过程从时间上讲则要从容得多。

 

金正日的接班之路

  金正日1964年毕业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同年6月19日,他开始进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先后担任党中央委员会指导员、科长、副部长、部长等职。
  1973年9月,金正日当选劳动党中央书记,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次年2月,他当选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即政治局)委员。在1980年10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6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金正日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后任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从1964年到1980年,共历经16载,金正日才最终确立了其作为金日成主席惟一继承人的地位。
  此后,金正日作为金日成的法定接班人和最亲密助手,开始协助金日成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当时,他与金日成主席被朝鲜媒体并称为“慈父领袖”和“敬爱的指导者”。11年后,一直由金日成兼任的两项军队最高职务也交给了金正日——1991年12月24日,金正日出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并于第二年4月被授予元帅军衔;1993年4月9日,他又担任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1994年7月8日,金日成主席突发心脏病去世,金正日虽然成为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但他是在经过3年守孝期后,才正式接班。1997年10月8日,金正日出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次年9月,他再次当选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由于朝鲜此前宣布不再另设国家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就是国家元首。至此,金正日才成为名符其实的朝鲜最高领导人。

中朝领导人一直保持互通信任

  如果将朝鲜两代确立接班人情况做一比较就会发现,朝鲜的政治、经济情况已和过去完全不同。
  金正日是在朝鲜经济情况较好的时期成为接班人,金正恩则是在外电猜疑朝鲜经济困难加剧的情况下走上接班人道路的。因而,国际社会出现了“朝鲜崩溃论”,还有人担心中朝关系会发生变化。其实,回顾一下金日成、金正日两代领导人与中国领导集体的友好关系,就可以推断中朝友好关系仍会世代相传。
  金日成为寻求救国之路,14岁就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土地上燃起了争取朝鲜独立的抗日烽火,他在中国生活、战斗了25年之久。
  在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后,金日成访问中国近40次。访华次数之多,在外国领导人中是绝无仅有的。金日成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结下了亲密的友谊,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亲密战友”。抗美援朝战争使中朝友好关系得到了升华,即使在两国对国际问题的观点有不同看法时,中朝也会通过高层的互通情况而达成一致或谅解。
  历史上,曾出于中国文革的原因,中朝关系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周恩来总理为了修复两国关系访问朝鲜,与金日成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由此消除了误解,使中朝关系回到正常轨道。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震惊了全世界,也使朝鲜产生了疑虑。周恩来当即决定秘密前往平壤,会见金日成通报情况。此后不久,金日成派特使到北京向中方通报,朝鲜完全理解并同意中方的做法。
  1992年8月,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朝也是通过高层互访、通报情况而达成了谅解。1991年10月,金日成再次访华,当时邓小平年事已高,不再会见外国客人,但还是破例会见了金日成,与他长谈。
  金正日担任最高领导人后,也已经先后6次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并多次应邀到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做客,畅叙友谊、交流情况。

 

“半岛无核化”有望推进

  从中朝交往的历史来看,朝鲜式的接班体制不会对中朝关系带来不良影响,反而有利于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局势。
  站在中国的角度上,中国从来不会干涉朝鲜内政,一直对朝鲜党、政府、军队和全体人民的自主选择给予尊重,这也是中国最值得朝鲜信任的原因之一。在此原则下,中国鼓励朝鲜保持政局稳定和内外政策的持续性,因为朝鲜政局的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建立安全的周边环境,也符合包括美、日、韩在内的国际社会希望朝鲜半岛保持和平稳定局势的诉求。
  据朝鲜《劳动新闻》9月26日的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对外承诺,将朝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造的朝中友谊世代传延并进一步巩固发展,是朝鲜党和人民的“确定立场”。显然,金正恩在辅佐金正日的“实习”道路上,当会遵循这一“确定立场”。
  如今,金正恩正式亮相后,朝鲜出现了新的政治构架,将为朝鲜的未来揭开新的一页。金正日表示,朝鲜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没有改变,不愿看到半岛局势紧张,希望早日重启六方会谈。因此不久后,朝鲜调整国内经济建设方针,缓和国际关系的各项政策应会相继出现。(作者系辽宁省社科院边疆研究所所长)

本报记者感受秋日朝鲜

【作者】姚大伟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沿途经过一家快餐店时,使馆工作人员提醒笔者注意,原来是一家新加坡快餐店。朝鲜经济上的变化,似乎说明她正在按自己的节奏向前发展
  金秋时分,跟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飞抵平壤。一下飞机,上千位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群众夹道欢迎。在秋日暖阳的照射下,人们微眯着双眼,面庞上的笑容更显得热情洋溢。
  5年后再次来到这个在西方眼中近乎神秘的国度后发现,首都平壤正在节日的气氛中展露着新的容颜。

 

庆祝标语随处可见

  适逢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平壤的街道干净、整洁,路上行人穿梭来往,也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
  抬眼望去,街上飘着各式彩旗,还有不少写有节日庆祝的标语。所到之处,朝鲜民众看上去精神抖擞,每人身上都透着股节日的喜庆。
  坐在车上,沿途经过一些商场。去年冬天,朝鲜曾推行货币改革,不少商店一度停业调整。事后,有外媒猜测朝鲜经济是否陷入危机。但如今眼见为实:朝鲜的商店里人头攒动,生意看上去很好。
  据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朝鲜现今已有24小时营业的商店,即使夜里工作很晚,也可以买来生活所需。这是以往笔者在朝鲜采访时未曾听过的。
  沿途经过一家快餐店时,使馆工作人员提醒笔者注意,原来是一家新加坡快餐店。朝鲜经济上的变化,似乎说明她正在按自己的节奏向前发展。

 

第一次在朝鲜用上手机

  不过,作为媒体工作者,此行最大的感慨便是:终于在朝鲜用上了手机。
  虽然,本国手机不允许带进朝鲜境内,但是在当地,可以请新华社分社同事帮忙租到手机使用。多年前,想租手机也租不到,同事之间的联络非常不便。
  与此同时,朝鲜的通讯条件也大为改善。平壤有了互联网,虽然拨号上网有些慢,但起码是个显著的突破。在一般酒店的前台,还可以拨打国际长途,不过价钱略有些贵。
  笔者2005年曾跟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朝鲜。当时,胡锦涛主席受到了朝鲜最高规格的接待。而今日之访问,一个更直观的印象是,接待代表团成员的饭菜比过去丰富得多。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近年来朝鲜新的发展。

《阿里郎》里的友谊之声

  面对中国来宾,朝鲜民众向来是质朴和热情的。10月9日晚,在大型团体操及艺术演出《阿里郎》现场,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向演员和观众介绍周永康专程来朝鲜参加庆祝活动时,全场民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现场演出专门加入了反映中朝友谊的内容,在巨幅背景板上,“朝中友谊像碧绿的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永世长存”,“祝福你,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等中文字样跃入眼帘,在场的中方人员都沉浸在朝鲜民众所传达的中朝友谊的暖流中。
  之后在万景台少年宫,当朝鲜儿童兴奋地向中国贵宾展示他们的技艺和学习成果时,“中朝友谊”又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书法班的小男孩当场用中文书就“朝中友谊”的条幅,并送给周永康;小歌手们字正腔圆地演唱中国歌曲《大海啊!故乡》、《茉莉花》……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中朝友谊的世代传承还将世代延续?

 

“请把我们的精神面貌告诉中国读者”

  对一般的朝鲜民众而言,他们处处能表露出对朝鲜目前一切的自信和自豪。而对美国和韩国,则充满蔑视和义愤。
  今年8月,笔者的同事刘宇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到访朝鲜。他经历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担任刘宇导游的一位朝鲜大学生表示,“南朝鲜(韩国)现在百分之八十的人都相信伟大将军金正日的主体思想”。这位学生还会唱不少中国歌,对一些中国电视剧也非常熟悉,比如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撼世界的七日》。
  在朝鲜的一个晚上,这位大学生多喝了几杯酒,便搂着刘宇的肩膀说,“我们朝鲜现在虽然经济不行,但是我们的精神很强大。拜托你回去一定要把我们朝鲜人民的精神面貌报道给中国读者”。
  刘宇后来叙述道:他能感同身受的是,朝鲜人民对骨肉分离的痛苦和对统一的渴望和坚定。因为2000年时,他曾因为金大中与金正日举行南北会谈而到韩国采访,当时也留下了同样的印象:不管朝鲜和韩国之间有多大差异,对统一过程和方式的认识是多么不同,但是统一的目标却深深植根于两边人民的心中,从来没有动摇。
  如今,笔者看过《阿里郎》的表演后,更会为朝鲜团结的民族精神所打动。“这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民族。”随行的中国同事这样总结道。(本报记者 邓媛 采访/整理)

中共总书记十一天两次电贺朝方 朝鲜领导人三天四会中国政要

这一年,中朝高层互动高潮迭起

    从上一个秋天到这一个秋天,中朝高层往来之频密,互动层级之高,涉及领域之广,都堪称新世纪之最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10月10日,平壤金日成广场。金正日与周永康双手紧握,并高高举起,一同向十万平壤各界群众挥手致意。在为庆祝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而举行的盛大阅兵式上,通过国际媒体镜头传遍全球的这一幕场景,在外界关注朝鲜世代交替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中朝高层的密集互动,至此达到又一个高潮。
  以一年前的10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朝为标志,从上一个秋天到这一个秋天,中朝高层往来之频密,互动层级之高,涉及领域之广,都堪称新世纪之最。

 

中国秋季外交迎来“朝鲜时间”

  最新一波的热络,始于中国国庆长假前。
  9月28日,以新旧交替和承上启下为背景的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在时隔44年后隆重举行。金正恩的名字,继此前一天出现在金正日晋升其为大将的命令里之后,在这次会议后又有了新的头衔——中央军委副委员长。
  值得关注的是,仅仅两天之后,朝鲜劳动党的一个代表团就悄悄来到了北京。
  以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局书记崔泰福为团长的一行人,是奉金正日之命,“尽快来向中方通报”上述会议主要情况的。而此间媒体注意到,除了进行人事上的调整,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并没有出台新的路线政策。
  事实上,也正是从9月28日开始,中国外交就进入了近半个月的“朝鲜时间”。
  在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闭幕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即向金正日发去贺电,祝贺他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10月2日,在与中方多个部门负责人会面后,崔泰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的接见。胡锦涛表示,中国共产党愿同朝鲜党新的领导集体一道,本着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的精神,积极推进和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通发展而共同努力。
  同样的表态,也出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讲话中。10月8日,在出席朝鲜驻华使馆举行的劳动党成立65周年庆祝宴会上,习近平强调,愿同朝鲜劳动党新的领导集体一道,推动中朝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一个细节是,两年前,习近平就任国家副主席后的首次出访,目的国正是朝鲜。
  紧接着,10月9日胡锦涛再次致电金正日,祝贺朝鲜劳动党成立65周年。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启程前往平壤,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访问。当天,在金正日与周永康举行的简短会面上,金正恩陪同出席,这也是后者首次公开参与外交活动。
  据报道,会面后,周永康与金正日、金正恩等朝鲜领导人一起观看了大型团体操和艺术表演《阿里郎》。“金正恩坐在父亲金正日右手边第二位,表情淡定,在欢迎周永康时更露出微笑。”
  周永康访朝期间,朝方提供了极高的礼遇。他四次与金正日晤谈,应邀一起观看劳动党建党65周年阅兵式、联欢晚会等重大庆祝活动。临行前,金正日对周永康表示,朝中要继续保持高层互访的优良传统,我本人和中央领导集体成员愿意经常去中国走走、看看。

 

金正日两次访华非比寻常

  金正日的表态并非外交辞令。
  仅2010年,从5月到8月,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他就已经两赴中国。对于不经常出国访问的这位朝鲜最高领导人而言,这样的日程安排显然非比寻常。
  第一次访华,发生在5月3日至7日,东北亚局势正因“天安舰”事件而波诡云谲。
  在为期4天的访问中,金正日先后在大连、天津、北京和沈阳参观考察。当时新华社的报道称,胡锦涛就两国关系提出的5点建议中,提到了“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要加强协调,更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温家宝总理则表示,中方愿意向朝方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经验。
  中国领导人的这些表述,被韩国媒体认为“史无前例”。《朝鲜日报》更称“改革开放”会触动金正日的敏感神经。
  然而四个月后,朝鲜《劳动新闻》却发文盛赞中国经济发展,并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式改革开放的行动纲领。
  其实在8月26日至30日的第二次访华期间,金正日就公开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迅速发展,处处焕发勃勃生机。“我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者”。
  那次访问,也因事发突然而令外界充满“困惑”。
  “金正日为什么突然跑到中国,在4个月内第二次访华?”不仅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看不懂,美国媒体也在猜想,金正日把到朝鲜“捞人”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晾在一边,自己却径自前往中国进行秘密访问,“这显示朝鲜有更紧迫的事情要办”。
  而各方显然都对金正日与胡锦涛会谈时的另一句表态更感兴趣。据香港凤凰卫视引述朝中社报道,金正日在长春南湖宾馆的晚宴上强调,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下,将中朝友谊的接力棒顺利交给下一代人,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仅仅一个月后,金正恩的名字就出现在朝鲜新领导集体名单上。看起来碎片式的信息,就此似乎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

 

文化交流背后的高层身影

  只是,作为有着深厚传统情谊和现实利益的友好邻邦,中朝关系显然不只那么简单。
  朝鲜官方媒体的报道,常常被用来观察这个国家对外的态度,与中国交往同样如此。
  继盛赞“改革开放”后,朝鲜《劳动新闻》9月13日发表文章,称当前朝中友谊“正迎来全盛期”,认为金正日的两次访华“显示了朝中友谊的强大生命力”。
  “全盛期”的提法,用朝鲜驻华大使崔秉官的话说,应该还意味着“不朽性和稳定性”。这位今年4月刚刚履新的大使,在上海世博会朝鲜国家馆日前如是形容朝中友谊。
  其实这一年来,中朝两国在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往来,亦相当密切。而互动背后,也都有着高层关注的身影。
  9月,金正日视察了根据中国民间传说而改编的朝鲜歌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工作。
  这不是金正日第一次对中国题材的朝鲜歌舞剧表示特殊关心,上一部是朝鲜版歌舞剧《红楼梦》。同样,这部在中国演出数十场并赢得广泛欢迎的作品,也曾迎来中国高层的关注——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政要集体观看了朝鲜版《红楼梦》。
  这样的例子,在中朝交往中不胜枚举。去年11月,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访问朝鲜,几乎与此同时,朝鲜人民军协奏团访华;12月,朝鲜将温家宝访朝行程制作成了纪录片,在朝鲜中央电视台播出,半年后,该国邮政部门出版发行了纪念金正日访华的小型张和小全张邮票,而今年10月9日到14日,朝鲜图书图片美术展在北京展出,金正日访华期间的留影等都成为展览内容……
  “中朝正进入新蜜月期。”从年初开始,这样的说法就在境外媒体上不绝于耳。而对中朝关系来说,保持政局的和平稳定,增进睦邻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可持续发展,显然要比短期盛传的所谓“蜜月”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