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燕子,20世纪60年代全国著名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典型。1958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组织“燕子突击队”,先后当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执行主席,中共九大代表,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1960年,《河北日报》《人民日报》报道邢燕子生产自救的事迹,在全国形成规模浩大的学习邢燕子热潮。毛泽东5次、周恩来13次接见过她。
邢燕子的家在天津北辰区,客厅陈设简单,墙上悬挂的放大的老照片格外惹眼。这些照片记录了年轻的邢燕子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的光荣时刻。
快来人啊!快来人啊!粥都要跑出去了!
邢燕子说:“我这一生,就跟说笑话似的,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全是急转弯:我没想出名,却出名了,还闹到中央去了;我没想当官,却有了那么一大堆职务;可是等我想继续革命工作的时候,却突然什么也不让我干了??你说是笑话不是?”
邢燕子的一生都是被党选择的,无论经历多大的政治风波,从来也没有违背过党的意志。
最早从天津回乡,目的很简单,就是“回老家跟爷爷做伴”,结果一回村就被安排在了食堂工作。有一天,食堂熬了一大锅粥让她看着,一会儿粥溢出来了,17岁的邢燕子不知道怎么对付,只好大喊:“快来人啊!快来人啊!粥都要跑出去了!”在一旁的叔叔大爷们听见了,呵呵直乐说:“你给它磕头,它就不跑了。”
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为一个全国知名人物,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
那是1960年。她所在的天津市宝坻县大钟庄公社司家庄大队是个穷村,村里劳动力少,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她先是办了个幼儿园,后来干脆带着女团员组成了“燕子突击队”。“燕子突击队”很快从7个人扩大到16个人,这样一来,妇女就在这个村干起来了。邢燕子带着突击队冬天砸开三尺厚的冰窟窿结网打鱼,晚上搞生活自救打苇帘子,三个月就给村里挣了3600多元钱。
正值农村最困难的年头,许多回乡知识青年与农民纷纷流入城市躲避饥荒,正需要树立一个“发奋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邢燕子的事迹被发现后,立刻在全国造成一个空前的宣传声势,各大报刊、电台纷纷报道,邢燕子还被邀请到福建前线和各地学校作报告。郭沫若还专门给邢燕子写了首名为《邢燕子歌》的诗:
邢燕子,好榜样
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
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
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
天荒地冻,抢种垦荒
要使石头长出粮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
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
“一出名来信的就多了,成麻袋成麻袋地装。”这些信里自然有不少表达爱慕之情的,其中不少还是部队的干部。
这下惊动了当地领导。要知道,邢燕子是扎根农村的典型,万一她要对外面的人动了心,离开了农村,那影响可就大了!“党对我的婚事就开始重视了,特意从唐山地区调来一个副书记,专门对我加强培养。最后替我选了村里的生产小队长王学芝。”
王学芝是村里的困难户,兄弟四个,家里只有两间房,但他1956年就入党了,是个老党员,思想好,政治可靠,是“党认为的最合适的人选”。可邢燕子不同意,不是嫌他家穷,而是觉得对方年龄太大了。“他岁数比我大六七岁呢。”可爷爷喜欢。爷爷认为,王学芝老实厚道,将来不会出问题。“我听党的话,也听我爷爷的话,就这么着我同意了。”
1961年,21岁的邢燕子要结婚了,公家给做了两床被褥,给了几尺布票。邢燕子做了一身新衣裳,一条浅米色的华达呢裤子,一件条格的棉袄,然后集体吃了一顿饭,就算是嫁过去了。王学芝家房子小,家里娶了媳妇,公公婆婆只好出去借宿。三天后,新婚的邢燕子和丈夫搬到了窗户根底下早年喂驴的小棚子里。那个小棚子宽不到5尺,长不到6尺,站起来直不起腰,一下雨就漏。
“就是这样我也没后悔过!”说起丈夫,邢燕子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忠诚”。“他忠诚,特别忠诚。生活中遇到多大的事情他都没出过问题,我对他非常满意,否则我们早就散摊子了。”
我们两人从结婚到现在从来也没吵过一次嘴,可是也没说过贴心话
邢燕子这样描述她的婚姻:“有一种说法,人死的时候不想走就会死死抱着烟囱不放。别人这样形容我对他的忠诚。我说,我不跟他跟谁呢?他跟我过了几十年的苦日子。”
邢燕子一直记得丈夫背她去开会的事。“有一回,天下着小雨,他骑车送我。谁知道路上挖大渠过不去,可是我的会不能耽误。怎么办啊?我想把鞋脱了光脚过去,他不让,非要背我。谁知道,他一脚陷进烂泥里,半天拔不出来。我说,还不如我脱了鞋自己走呢,你要整个把我撂到水里去,泥着衣裳我咋去开会呢?他说你别闹也别嚷,然后慢慢把腿拔出来,末了还是一点儿一点儿把我背过去了。幸亏我那时候只有一百二三十斤,要是现在他可就背不动了。”说着,邢燕子笑了起来。
那些年,邢燕子的名气越来越大,职务越来越高,最多的时候从村、公社、县、市到省,从妇联、共青团到贫代会,大大小小16个职务,“经常半夜三更从被窝里掏出来去开会。”后来邢燕子反映到周总理那里,说每天开会脱离群众,才让她只保留了上一职(天津市委书记)、下一职(司家庄村委书记)。丈夫一个人在家不会做饭,熬的咸粥就着馍馍吃都咸。孩子出生以后,他又承担起了原本该是妈妈的任务。“我第一次去党校学习,我们老二整整嚎了20多天,半夜里孩子都会起来闹,哭喊着要妈妈抱抱。他每天一吃完饭就得抱着孩子出去转,整整20多天呀!”
那个年代,对领导干部要求严格,组织上不允许领导的家属沾光,所以邢燕子当了市委书记,她的农民丈夫也没有资格进城。“有一次他去办事,领导知道了以后就查,有没有让他住店,有没有给钱。以后我也比较注意这个问题,告诉王学芝,今后有事你该去就去,但就是别找我。”
她能看出丈夫不太高兴,但从来也没听他提过一句意见。而且邢燕子每次出门开会都是丈夫骑着自行车接送,甚至邢燕子怕孩子多了影响工作,背着丈夫去戴了避孕环他都没有怨过她。王学芝虽然文化不高,但肯钻研,有技术,再加上人忠厚老实,很得人缘,年轻的时候就在村里当生产队小队长,后来当大队长、民兵连长、副业厂厂长,之后还有到公社水利部门的机会。因为娶了邢燕子,他原本可以浓墨重彩的人生变得轻描淡写。
在邢燕子的印象中,他只有一次表达了自己些许的不平。那已经是1987年,他刚刚转成非农业户口,在天津市找了一个园林队的工作,一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元钱。他对邢燕子说:“我们单位是共产党员的都是当领导有头衔的,就我这个老党员是工人。”
“我们两人从结婚到现在从来也没吵过一次嘴,可是也没说过贴心话,更不像一般的夫妻那样一起去逛个马路什么的,看电视也是这些日子才看到一块儿。”两人都内向,不爱表达,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邢燕子头几十年太忙了,先是没有机会说,后来是习惯不说了。
邢燕子是党培养起来的, 不是“四人帮”培养的
门口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邢燕子说:“他回来了。”话音未落,一个高高瘦瘦慈眉善目的老人提着两兜菜走进来,一看有外人,脸上立刻有了一种羞涩的表情。邢燕子向他介绍:“这是记者,昨天打电话来的那个。”他胡乱点点头,目光却游移到其他地方,径直进了厨房。
邢燕子说:“我身体不好,他也70多岁的人了,给我做了一年的饭,还管接送孙子,衣服也都是他洗。他怕我在家里呆着闷,老叫我出去溜溜散散心,要不我咋总不在家呢!过去说解放妇女,我说我现在解放得都过了格了。”说着又是一阵爽朗的笑。
她感叹自己这一辈子“值”,却分明又透着些隐痛。她最受不了的是有一个刊物介绍她是“文革干部”,她说自己是1960年出来的,和“文化大革命”没有什么关系。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她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一个闷热的小屋子里被关了一个月,接受清查,要她说明和“四人帮”的牵连。让她做检讨的时候,她拒绝了:“要从‘文化大革命’说起我说不着,因为我既不是造反派也不是保皇派,批刘少奇那也是统一安排,我有什么可检讨的呢?我是共产党员,是老老实实带着群众劳动的,没有停过一天生产去造反闹事,天天在地里拉沙、治碱、弄庄稼、搞绿化,干活吃苦有什么错?”那些日子里,邢燕子被贴了无数的大字报,她伤心地吃不下饭,关在屋子里哭。而这些委屈她没有和任何人谈起过,直到当时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说了一句话:“邢燕子是党培养起来的,不是‘四人帮’培养的。”她的问题才算清楚了。
1981年,40多岁的她突然被调到一个知青农场。那是一个生活条件比她的村庄更差的地方,杂草丛生,蚊子成群,虽然还担任天津市委书记的职务,她仍然要去拾柴打井挑水,去养猪场干活。1983年,她被解除了天津市市委书记的职务,1987年又被解除了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的职务,1989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新的中央委员与候补中央委员名单里也没有她的名字。此时邢燕子已经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从此结束了。邢燕子真正退休是在2001年,退休前的岗位是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切听党的,党需要当就当,党不需要当就不当。”
对于邢燕子来说,今天仍然能够握在手里的,是那个党为她选择的丈夫和实实在在的生活。“他对我忠诚,我对他也忠诚。”
结婚40多年来,邢燕子总是一散会就赶紧往家走,以至于人家给她起了个名儿叫“回心似箭”,她说她不能让王学芝不放心。平时她也知冷知热,老伴晚上看电视坐在沙发上睡着了,她总要给他盖上点儿东西。
“我有病了他照顾我,可是他心绞痛几年了我们都不知道。有一次家里吃饺子,左等他不回来右等也不回来。我心里直纳闷,最后出去一找才知道是走在半路上心绞痛犯了,动也动不了,挺在那里了。我特别害怕,黑夜都睡不着觉,听到他有什么动静,嗖一下就起来了,就怕他有什么事情。我就说啊,他有病还不如我有病呢!”后来又有一次,老伴去对门儿串门子,没跟家里人打招呼,邢燕子再次惊吓万分,到处寻找!这样的牵挂,这样的刻骨铭心,谁能说不是“爱情”呢?!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