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对于资产阶级教授们的学问,应以狗屁视之,等于乌有,鄙视,藐视,蔑视,等于对英美西方世界的力量和学问应当鄙视藐视蔑视一样。
毛泽东 资料图
本文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作者:毛泽东 原题为:成都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之在三月二十二日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张生与惠明〔13〕(刊物问题)〔14〕看不到,抓不起(捡了芝麻,抱〈丢〉了西瓜)是何原因?不思而已。“势如破竹”,“高屋建瓴”。精神不振,奴隶精神存在,迷信古典作家,又没有学习到古典作家的势如破竹的风格,他们风格较高,我们风格较低。怕教授,不是藐视他们,而是具有无穷恐惧,马克思主义者恐惧资产阶级教授。近来好些,陈伯达似乎振作起来了——一篇演说〔15〕,一个通知〔16〕。
从古以来,创立新思想、新学派、新教派的,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他们一眼看去就抓起新东西,同老古懂〈董〉战斗,博学家老古董总是压迫〔他〕们,而他们总是能战而胜之,难道不是吗?大字报表现了群众的首创精神,批评的尖锐性,庸俗空气一扫而空。而我们呢?老是四平八稳,逢人且说三分,未可全抛一片。恩来在1956年二中全会的报告敢说心里话,这一点可取,虽然是错的。王鹤寿在这次长出了一点菱〈棱〉角,可取。
天津南京二位同志批判我,可取,虽然是错的。陈其通等四人的文章〔17〕虽然是错误的,但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这点可取。陈沂〔18〕又当别论。当面不说,背后咕哝,最不好。尖锐的态度,委婉的态度,都好,依问题和情况不同而定。从团结、帮助出发而采取的尖锐性,只会使党团结,不会使党分裂。有话不说,则相当危险。应当选择说话的时机,是对的。像明朝反魏忠贤的那些人,不讲策略,大礼案、红丸案,那些人,并不高明。〔19〕比干、汲黯、朱云、屈原、贾谊,则是好的。〔20〕怕带〈戴〉机会主义帽子,怕撤职,怕开除党籍,怕老婆老公离婚,怕坐班房,怕杀头,六怕不好,都要准备。难道为了这些就不说话了吗?“舍得一身剁〈剐〉,敢把黄〈皇〉帝拉下马。”对苏联同志的某些原则问题,当面说,不公开,是适当的。我们要适应群众斗水〈争〉的水平,群众现在比我我们先进。我们的某些作风,应赶快步有所改变。1956年吹掉三样东西:有痛心的,有漠不关心的,有高兴的——三种态度,是一个教训。有许多问题,都有三种态度。这次会议,解决了大批问题,比南宁〔21〕进了一步。但思想谈得较少,似是缺点,是否不去重庆、武汉,以两天或三天时间谈一点思想问题,心里话。三峡问题,就在这里解决。又说是整风,又不谈思想,是不是矛盾呢?收集民歌问题〔22〕
二
创立学派问题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被敌人统治着。有些同志甘愿当资产阶级反动派学者的奴隶,是殖民民地人民精神不振(做久了奴隶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到了东方而不自觉。没有学问的问题,向书呆子投降。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学问问题。青年列宁的学问问题青年黑格尔青年达尔文青年牛顿青年孔夫子颜渊,曾参,贾谊,诸葛亮,王弼,玄奘,惠能,李世民〔23〕我们自己这些人〔24〕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章太炎,邹容〔25〕中国的古文经学家欧洲中世纪经院学派耶稣、释迦的少年时代与经院派佛学家的比较我们与右派的比较,究竟谁有问题只要方向对,学问是可以逐步积累的。
对于资产阶级教授们的学问,应以狗屁视之,等于乌有,鄙视,藐视,蔑视,等于对英美西方世界的力量和学问应当鄙视藐视蔑视一样。我们不是空疏的教条主义者,我们会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我们应当在理论上苦战多年十九世界〈纪〉俄国文学界的自卑感伯林斯基的一篇文章。
相关注释:
〔13〕张生、惠明,元杂剧《西厢记》中的人物。毛泽东在三月二十二日的讲话中,一开始讲了张生和惠明的故事,他说:西厢记中,有一段张生和惠明的故事,孙飞虎围普救寺,张生要送信请他的朋友白马将军来解围,但无人送信,于是开群众会议,惠明挺身将信送去。这是描写惠明胆大勇敢,是坚定之人。希望中国多出惠明。
〔14〕指创办《红旗》杂志。《红旗》杂志于一九五八年六月一日正式出版。
15〕指陈伯达一九五八年三月十日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陈在讲话中主要谈哲学社会科学如何跃进的问题,他说:哲学社会科学应该跃进,也可以跃进。跃进的方法,就是厚今薄古,边学边干。
〔16〕指准备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理论队伍和准备创办理论刊物的通知。通知于一九五八年四月二日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
〔17〕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的陈其通、陈亚丁、马寒冰、鲁勒一九五七年一月七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文章对贯彻“双百”方针提出了异议,同年三月十日,毛泽东在接见参加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部分新闻工作者时,批评了这篇文章的观点。
〔18〕陈沂,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19〕魏忠贤,明朝宦官,万历时入宫,一六二○年熹宗即位,被任为司礼秉笔太监,勾结熹宗的乳母客氏专断国政,明廷日益腐败。一六二四年,东林党人左前都御史杨涟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魏恨之入骨,大兴党狱,杀杨涟等人。崇祯即位后,被黜职。后自缢。大礼案,史称“大礼议”。一五二一年明武宗死,武宗无子,由兴献王子厚继帝位,为明世宗。在对其本生父母如何称谓及崇祀问题上,挑起了臣僚之间的激烈争议。礼部观政进士张璁等迎合世宗意,认为世宗是依祖训继统于武宗,议尊其本父兴献王为皇考。大学士杨廷和等认为不合礼法,主张称孝宗(武宗父)为皇考,兴献王为皇叔父。争议三年,世宗裁定追尊本父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群臣哭阙力争,因此下狱一百三十四人,廷杖致死十余人。红丸案,晚明三大案之一。一六二○年,明光宗即位后生病,服太监崔文药,更重,又服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红丸,光宗即死。时人疑郑贵妃(明万历妃)指使下毒,引起争议,是为“红丸案”。结果将崔李二人谪戍。毛泽东讲话中,在谈到“说话要选择时机,不讲策略也不行”时,引述了这些案件。
〔20〕比干,商纣王的叔父,相传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汲黯,汉武帝时任东海太守、淮阴太守,常直言劝谏,反对汉武帝反击匈奴贵族的战争。朱云,西汉元帝时任槐里令,为人狂直,多次上书抨击朝臣腐败。屈原,战国时楚国大夫,在同反动贵族斗争中,遭谗去职被放逐。后见楚国将亡,投汨罗江而死。贾谊,西汉文帝时为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他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毛泽东在讲话中举了这些人的例子,指出他们都是不得志,为原则而斗争的。
〔21〕南宁,这里指中共中央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南宁召开的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
〔22〕指毛泽东在会上要求各省搜集民歌问题。他说:我看中国诗的出路恐怕是两条: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这两面都提倡学习,结果要产生一个新诗。现在的新诗不成型,不引人注意,谁去读那个新诗。将来我看是古典同民歌这两个东西结婚,产生第三个东西。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23〕颜渊,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的德行,说他“不迁怒,不贰过”,早卒。曾参,即曾子,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十八岁时以能诵读诗书,善文章,为世人所称誉。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二十六岁时,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王弼,三国魏玄学家,曾任尚书郎,少年时即享高名,卒时年仅二十四岁。玄奘,唐代高僧,二十七岁时,他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天竺(今印度)寻经,游学天竺各地,经历十七年后回到长安。惠能,即慧能,唐代高僧,传说早年丧父,以卖柴养母,因听人诵《金刚般若经》乃发奋学佛,后成为佛教禅宗的南宗开创者。李世民,十八岁率兵参加反隋战争,二十六岁继皇帝位,即唐太宗。毛泽东在讲话中,举这些人为例,说他们都是少年有为的。
〔24〕毛泽东在讲话中说:我们开头搞革命,还不是一些娃娃,二十多岁,而那时的统治者袁世凯、段祺瑞都是老气横秋的,讲学问他们多,讲真理我们多。
〔25〕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都是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一八九八年发动维新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镇压,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被杀。章太炎、邹容,近代民主革命家。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