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不是川大校长,但说到川大,他又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因为张之洞一手创办的尊经书院和今天的川大渊源太深。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直隶南陂(今河北省南皮县)人。在晚清诸贵中,张之洞的影响力仅次于曾国藩、李鸿章。1873年,37岁的张之洞出任四川学政。有“欲治川省之民,必先治川省之士”的想法,加上四川本地士绅的提请和鼓动,张之洞光绪元年(1875年)在成都南门石墀寺附近创办了尊经书院。尊经书院和之前创办的锦江书院一起构成了老川大的前身。
张之洞厚爱尊经书院,付出甚多,寄望极高,希望书院能成为他进行社会教化的一个策源地。当时四川学风不佳,科场弊端甚多。张之洞为了矫正学界风气,确立“首励以廉耻,次勉以读有用之书”的原则,并亲自为书院制定章程,还捐资购书。他还撰写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用于指导学子和教育界人士。《书目答问》简洁扼要,很快在国内流传开来。
直到1879年,在接调回京的路上,张之洞还写信给继任的四川学政谭宗浚说:“身虽去蜀,独一尊经书院,惓惓不忘。”对书院一腔深情。他还向谭宗浚推荐了五位学生到书院就学。其中就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对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启发很大的学者廖平。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在全国废书院、兴学堂的风气影响下,尊经书院并入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揭开了四川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新的一页。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