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评点中外女明星

时间:2012-03-08 08:16来源:凤凰网 作者:师永刚 张凡 点击: 载入中...

  核心提示:江青的眼光,放在今日的“小资”们当中,毫不逊色。在国产片中,江青坦言:当然我那时是不懂什么内容和形式的。现在我只看过《女人》、《渔光曲》、《新女性》、《桃李劫》、《姐妹花》、《重归》等等,但其中的女演员。在我最喜欢的就是阮玲玉,的确她是很会演戏,而且能够扮的角色很广。她可以说是中国最有希望的一个女演员。还有王人美底那像野猫般的姿态和表情,我也很欢喜。的确,她完全是出于自然的。像陆丽霞那样,就觉得做作和扭捏了。
 

  
 


 

  文章摘自《样板戏史记》 作者:师永刚 张凡 出版:作家出版社

  最初被捧为国剧的绝不仅是京剧。

  在1930年代,京剧就已经被称为旧剧,或者旧戏。新文艺派的人士们反对把戏曲尊为国剧,甚至认为它落后,不配称戏剧。他们把话剧看作是中国真正的国剧。在1930年代,潮流青年们大都左倾,并以演出“话剧”而自得。

  新旧戏争论的第一波热潮中,江青正在成为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易卜生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是“新剧”、“真戏剧”的象征。《新青年》曾经介绍过他,《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几乎红遍整个中国。洪深决心学习易卜生,多多创造一些“社会问题剧”,让戏剧教育、鼓舞人,让人们自觉去投身于社会的变革。1935年成为“娜拉年”,江青与金山搭挡出演此剧后,一时成为上海红人,江青亦撰文称“我就是娜拉”。

  潮流之下,连京剧名角程砚秋都感慨地说:“我们从事旧的乐剧的人们,对于新兴的话剧形态,应当要竭诚地表示欢迎,并根据自身过去的经验,尽忠实之贡献,帮助其发展。”当时京剧新编戏里的“探索”和“创新”也都挖空心思,从剧照上可以看到,梅兰芳在《黛玉葬花》里用了实景,《天女散花》和《洛神》里也融入了大制作布景和科技效果;除谭鑫培、梅兰芳外,谭富英、雪艳琴、言菊朋等名家也纷纷“触电”,把表演从舞台延展到银幕;在《纣王与妲姬》等新编剧目中,演妲姬的男旦干脆在舞台上袒胸露背来诱惑“纣王”,当然更是为诱惑观众和票房,不可谓不前卫了。这时候的话剧,京剧都以推出新戏而吸引观众。戏剧改革是共识,但是怎样改,则是众说纷纭。

  革命思潮,现代话剧,电影文化,左倾思潮,三十年代浓重的时代气息无一例外的在江青身上留下了浓重的痕迹,江青的艺术审美也形成于斯,她在1935年后接受报章的采访时,曾坦承自己的欣赏口味。

  “到上海后,我只看过瑙玛希拉底《闺怨》,虽然她底演技是很高美的,但在我总感不到兴趣。还有茂利斯布佛莱底《风流寡妇》,真的我很喜欢那女主角麦唐纳底态度和表情的活泼。”想了一下:“对啦,我记起了,还有我在北方看过凯丝琳·赫本底《小妇人》,虽然她长得这样丑陋,但我也很喜欢她那副天真烂漫、活龙活现的态度和表情。华雷斯皮莱底《金银岛》,我也看过,但这里他底演技却不见得怎样的高明,不过听说他在《自由万岁》里是演得很成功,因为经济关系买不起票;直到现在还没有看过。哈哈!”突然大笑了起来,“真好笑,这些片子还都是轮映到三等戏院,只花两毛钱才去看的。”

  江青的眼光,放在今日的“小资”们当中,毫不逊色。在国产片中,江青坦言:当然我那时是不懂什么内容和形式的。现在我只看过《女人》、《渔光曲》、《新女性》、《桃李劫》、《姐妹花》、《重归》等等,但其中的女演员。在我最喜欢的就是阮玲玉,的确她是很会演戏,而且能够扮的角色很广。她可以说是中国最有希望的一个女演员。还有王人美底那像野猫般的姿态和表情,我也很欢喜。的确,她完全是出于自然的。像陆丽霞那样,就觉得做作和扭捏了。

  在中外艺术大片中,江青的审美趣味还是相当高。但此时的她,更多的从演技角度来评价演员的好坏,尚未与政治挂沟。

  北上延安,江青的人生之路有了重大的转折。在与毛泽东婚后的生活中,江青一度远离文艺舞台,但却得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毛泽东在此期间写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文章,延安整风后事实上成为中国真正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对江青的影响,直接的使这位年青的党员,领略到了政治角力的精髓。

  只不过,在毛泽东身边服侍多年的李银桥说“她的虚荣心,爱出风头,争强好胜,小心眼儿容不得人;她的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她的脾气恶劣,反复不定;她的喜欢走极端,喜欢记仇报复,等等,都在日后有了一定气候时陆续暴露了出来。”

  时间匆匆而过,到了“大跃进”时代,肇始于延安时代的现代戏创作形成了不成文的通例,题材主要集中于“歌颂大跃进,回忆革命史”两个方面,对这两类题材的处理也有一定之规。在处理“革命史”题材时,创作者可以而且必须毫无顾忌地按照当时的政治取向主动地设法扭曲史实;处理现实题材时,除了广义的“歌颂大跃进”,也对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状况进行歌颂。这样一批作品,已经渐渐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化的艺术语言,政治的艺术化或者说艺术的政治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连梅兰芳都在当年的风潮之下,说道“解放以后,我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才懂得了文艺应该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道理。明确了这个方向,我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宿。……在这个阶段里,无论在政治上、艺术上,我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喜欢看戏的毛泽东则有自己的想法,1962年12月他在与华东的省市委书记们谈话时,说道:“宣传部门应多读点书,也包括看戏。有害的戏少,好戏也少,两头小中间大。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多起来,有点西风压倒东风。东风要占优势。《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出粮食,《采茶灯》不采茶。旧的剧团多了些,文工团反映现代生活,不错。”毛泽东呼唤的东风,自然是潮流的革命。

  此时的江青,亦已经悄悄复出。“江青那些年的地位,其实是个探测器。《清宫秘史》、《武训传》、《红楼梦》、《海瑞罢官》都是她先出面,说她认为应该批判,大家从来不认为她有多高明,所以听过也就罢了。然后回去报告——‘他们不听你的!’”曾志的描述大致还原了江青此时的角色,她的文艺观即将成为政治气候的红绿灯。

  样板戏已经呼之欲出,只不过当年江青没有再选择话剧,而是选择了京剧。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穿短裤”跳芭蕾的提议来自江青
  • 毛泽东与江青罕见合影
  • 与日本电视台谈江青
  • 邓小平复出江青公开大骂:你去年欺负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