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又称鼎、毛公鼎,因制器者为毛公,故名。
毛公鼎的时代要晚于上节介绍的散氏盘,是周宣王时期的重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上有铭文三十二行,共四百九十七字,为我国已发现的先秦时期青铜器铭文字数最多的。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铭文,记述王命重臣毛公辅国协事,毛公感周王委以重任及赏赐丰厚,铸鼎纪念,并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郭沫若考证认为:“铭全体气势颇为宏大,泱泱然存周宗主之风烈。”
毛公鼎字形结构匀称,与散氏盘横式相反,结体方长,取纵势,精气内敛,起止收藏,皆历历可观,笔画瘦劲流畅,气势磅礴,同时在金文特有的凝重感中增加了灵动的秀气,先前其他铭文中那种肥厚的笔画和点团正趋于消失之中,为周金铭文中的妙品。清代着名书法家李端清曾给予极高的评价:“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