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著名书法家鲁克俊

时间:2011-12-30 12:05来源:杨富智艺术网 作者:杨富智 点击: 载入中...
 
解读陇上著名书法家鲁克俊
 

 

           鲁克俊,1934年元月生,甘肃皋兰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理事,甘肃诗书画联谊会顾问,甘肃省书画研究院院士,兰州市文联荣誉理事,兰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1997年至2001年应聘担任兰州碑林艺术指导,被授予"兰州碑林建设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自幼酷爱书法,毕生精研。作品编入<当代书法家篆刻精品博览>,<甘肃省书法集>等十多种集子;艺术传略入编<中华百年人物编`现代卷>,世界美术家辞典>等十多部典籍,其书作散见于国内外报刊杂志,日本<书道艺术>刊发其作品;1995年经文化部批准,中国书协,美协,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等单位举办的中国首届"书圣杯"国际大赛中获国际银奖。近十多年在兰州等城市书写了许多大型铜字招牌,在兰州,临洮,永登,武威等地主要名胜景点书写了数十块匾,楹联[木刻];给一些碑林,名人和单位书写了数十块碑文,民间广为收藏。书界评论:鲁字“遒劲秀美,笔画流畅,结字端正,庄重大方”。





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生就是一本厚厚的日历,每个人都不可能避免地将生命中的每一天写进其中。它是垫起生命高度的砝码,它更是人生乐章的谱写。生命本属于人只有一次,其关键是在于生命的质量。就像野花尽管在山涧开了一季,但是没有人能记起它;而昙花只开了短短几个小时,但它却把美丽的一瞬留给了人们,也给人以无尽的暇想。这就是著名书法家鲁克俊先生的人生篇章的序曲与映照。也从中蕴含了菜根潭所言的:“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之意。

           他与我是同乡,又是同行。在我未接触他时,我早就从朋友口中得知在我们皋兰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书法家鲁克俊先生,他的楷书被当代书界评论为:“鲁体”。其字结体端庄秀雅,笔力劲健流畅、厚重古朴、凝练端庄。其章法也别具一格,体势之变,纵横有托,恰如其分。布白巧妙,计白当黑,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也正应了清笪重光在《书筏》中所言“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体度之变化,由此而分”之意。纵观他的楷书是在承依了颜体之后而脱变自成一系的。他的字大气磅礴,刚柔相济,尤其是榜书。这一点许多书法家也许是不及的,因为有些书法家小字还可以,当写大字时结构不是松散,就是用笔僵板。而鲁老给兰州、武威、临洮、永登名胜古迹之地书写的匾额和碑文时有力的证明。因此他也曾被授予“兰州碑林建设优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熟悉鲁老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平易近人,心性清净寡欲之人。在他从艺60多年的岁月中,他始终是心不随念转,眼不被境迁。面对利欲之惑,他的确做到了朗然现前,对境无心,逢缘不动。这是一种至高至尚的做人境界。这也正应了《庄子。让王》中所言:“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书法在他眼中不仅仅是对汉字符号的一种承依,而是通过上古六书之要传达书家对人生的一种诠解;一种自我个性的抒发;一种审美哲学观的阐述;一种自我修养与心性的体现。也许他对书法的理解也正应了清方享咸所言:“书画清事也,韵事也,若胸中无迹卷书,笔下有一点尘,终一匠做耳。此真赏者,所以有雅俗之辨也”。正因为他参透了这种与道冥合的思想,所以表现在书法作品中,则是体象卓然,异古殊今。张古人书于壁橱,融前贤达辨于胸中。究用笔之妙,而悟贵在用锋,用锋之妙而生奇趣,正锋取劲,侧锋取妍。抢锋逆挫而生迟涩,努锋下行而生峻疾。腕坚而锋正,锋正则四势完备。也可以这样讲,正因为他有了如此高的认识,所以才有笔者前面所言书界对他的崇高评价。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楚系简帛书
  • 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美妙文字
  • 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美妙文字
  • 陇上画家王天一去世
  • 顶一下
    (3)
    75%
    踩一下
    (1)
    25%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金文为宝鼎文化增辉

      鼎是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如今,中...

    • 汉碑的篆额

      隶书在汉代已成为“正体”占领了书法领域,东汉时还有这样的现象,说明人们对古代...

    • 《史晨碑》·《封龙山颂》

      《史晨碑》立于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碑在曲阜孔庙,共有1116字。《史晨碑》因在...

    • 石门颂

      在同一个“汉碑”的概念中,习惯上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所指:一个叫“碑”,一个叫“摩...

    • 晋代·王献之行草书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羲之子,官至中书令,故人称王大令。...

    • 晋代·王献之行草书

      南唐李后主说:“子敬俱得右军之体,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便是这种中庸审美观...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