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副研究馆员柳君君(左)和同事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巡查。
嘉峪关,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5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副研究馆员柳君君(左)和同事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记录巡查数据。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副研究馆员柳君君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巡查。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副研究馆员柳君君(右)和同事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巡查。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程师高商(右)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使用远距离裂缝测宽仪进行墙体监测。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程师高商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使用远距离裂缝测宽仪监测关城城墙上裂隙的变化情况。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程师高商(右)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检查远距离裂缝测宽仪。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负责人张翔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查。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程师高商(右)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使用远距离裂缝测宽仪进行墙体监测。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程师高商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使用远距离裂缝测宽仪监测关城城墙上裂隙的变化情况。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程师高商(右)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检查远距离裂缝测宽仪。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负责人张翔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查。

9月26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副研究馆员杨殿刚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查询关城监测系统平台数据。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测量城墙墙体酥碱部分的含水率和盐分。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嘉峪关石关峡长城一段墙体。经修缮人员向墙体注入PS材料(一种高模数的硅酸钾溶液)后,受损墙体得到加固。

这是7月14日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拍摄的嘉峪关关城景区(无人机照片,拼接照片)。
近几年,结合嘉峪关长城的保护情况,文物保护机构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长城保护方式从“看守保护”不断向“科技保护”转变。文物保护工作者通过文物本体监测及环境监测等措施,借助科技设备采集的各项数据,分析研判病害成因、发展趋势等,以便及时进行有效保护和修缮,从而确保嘉峪关长城持续绽放光彩。
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