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说陇史】辛亥革命后这场起义断了清帝甘肃复辟梦

时间:2021-11-03 23:1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作家张克复 点击: 载入中...
  清末的甘肃,封建剥削进一步加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甘肃人民生活陷入绝境,甘肃各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想开始在甘肃传播。清政府虽推行了一些新政,但无济于事。
  
  文/张克复
  
  清末的甘肃,封建剥削进一步加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甘肃人民生活陷入绝境,甘肃各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想开始在甘肃传播。清政府虽推行了一些新政,但已无济于事。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陕甘同盟会支部,甘肃留日学生张赞元任支部事务员。同年,留日学生回国在陕西成立同盟会陕西支部,开始在陕甘主要公路沿线城镇传播民主思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江南一带的革命分子先后来到甘肃,从事革命活动。同时,一些宣传革命的报刊也传入甘肃。秦州人陈养源,字镜泉,当时在上海开书局,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曾任过知县。八国联军侵华后,他愤然辞职,在上海开设书店,和革命党人蔡元培、章炳麟等有所接触,接受了革命思想,每遇故乡人就带一些新的刊物到家乡,对甘肃民主革命起了启蒙作用。在东京,甘肃留日学生阎士璘、范振绪创办《秦陇报》,后改名《复声》,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刊物出版后,就秘密邮寄或捎带到甘肃,产生了一定影响。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和会党领袖也倾向革命。久住甘州的河南人王莲清和孙中山取得联系,积极进行反清活动,事泄被捕,英勇就义。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武昌起义震动全国,也波及了甘肃。甘肃无数爱国革命志士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终于结束了清王朝在甘肃的封建统治。
  
  武昌起义后,陇原各地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起义此起彼伏。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后有:灵台县佃农蔡普明领导陕甘边会党60余人的胡家店起义;宁县农民彭四海、汪兆黎领导的早胜塬起义;凉州(今武威市)齐振海在狱中联络帮会,散发传单,约期起义;酒泉闻家圈农民五百余人,在祁得隆领导下组成革命军,准备在年节闹社火期间乘机杀官起义;阶州(今武都县)农民何成海、姚永福率众起义围攻州城等等。但由于反动势力强大,这些反清行动都被镇压了下去。
  
  辛亥革命中,甘肃的反清斗争影响最大的是黄钺领导的秦州起义。
  
  
  
  黄钺资料图
  
  黄钺(1869—1943),字佑禅或幼蟾,长沙府宁乡(今湖南宁乡县)人。其父黄万鹏为湘军名将,早年随左宗棠、刘锦棠出征西北,曾任新疆提督。黄钺少时随父长住西北,父死,荫袭二等男爵。在新疆、甘肃、陕西等地做过下级军官,目睹清王朝腐败无能,认为“非革新专制,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不足以图存”。他留学日本,参加了同盟会,与革命党人黄兴往来密切。戊戌政变后因痛恨清室腐败而奔走革命,曾在上海组织秘密机关并参与营救因《苏报》案被捕的章太炎、邹容等人,“不使民国元勋陷于贼臣之手”。武昌起义爆发之际,黄钺看到东南各省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唯西北地区闭塞,封建势力强大,而深以为忧。在南方革命党人的支持下,他来到甘肃从事革命活动,开展反清斗争。
  
  宣统三年春,黄钺从长沙抵达兰州。因其父与时任陕甘总督长庚有交情,颇受长庚器重,委任他为督练公所军事参议,综理兵备处。黄钺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联络了在甘肃的周昆、黎兆枚等有革命思想的同志,秘密组织大同会,发展革命力量。
  
  武昌起义爆发和陕西宣告独立之后,甘肃官僚积极筹划组织军队东征。刘尔炘、张林焱等人竭力主张迎清帝于兰州,偏安西北。彭英甲、赵惟熙则叫嚣:“革命党何能为谋?起义者越多,乃吾辈升官发财之日大至。”全力主张攻陕。这时,黄钺也利用全陇震动的机会,派黎兆枚等发动新军起义,但因条件不成熟而未果。为了阻止甘肃反革命军队攻陕,黄钺于10月30日夜见长庚,陈说利害,要求以堵塞陕西之名,带兵驻守秦州(今天水),准备联合陕西革命军夹击攻陕的反动军队。长庚未察其计,准其所请。黄钺乘机掌握了一营300人的兵力。
  
  12月21日,黄钺率领骁锐营到达秦州,驻兵城北泰山庙,广贴安民告示,约束士兵。他派人四处联络,争取外援,准备起义。黄钺认为,只有秦州“义旗一举”,即可“截甘军后路……则陕危不救自解,共和可望告成”,先后7次派人赴陕与革命军取得联系。民国元年(1912年)2月10日,第七次派赴陕西的胡文炌从乾州回营,始得张云山复书,约定派兵到秦州,声援起义。但这时乾州战事吃紧,陕西革命军自顾不暇,不能如约派兵到秦州,而秦州起义已不容再缓。攻陕部队连连得手,北路陆洪涛部威胁西安,南路崔正午部进逼凤翔,陕西革命军政府处于危急关头。在南京的黄兴紧急派人到秦州协助黄钺,发动起义。黄钺立即部署部队,秦州原有城防军也由周昆、黎兆枚做了艰苦的发动工作。秦州各界人士如董戒、汪剑萍、张衍荪、张锦堂等也都赞同黄钺起义,秦州、伏羌及陇南各县的一些学生也都支持和响应起义。这样,拥护起义者在军界、学界不下两千余人。前新军管带刘文厚也从兰州来到秦州,支持黄钺举义,并亲自去徽县联合忠武右旗军(营中兵士多为刘的旧部)。黄钺遂于3月10日夜晚,召集各部,部署任务。3月11日晨,正式宣布起义。起义部队占领了筹防局、州署衙门、游击衙门和军械火药库。黄钺亲自率兵占领了道署,派军队把守秦州城东西南北。游击玉润无路可逃,爬上房屋开枪抗拒,被起义军击毙。其余旧官僚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都采取观望态度,未曾反抗。上午11时左右,礼炮轰鸣,起义军齐集道台衙门,欢呼胜利。黄钺在道署召集各界人士,巩秦阶道向燊、知州张庭武、守备梁国栋、千总韩孝忠、城防军长官杜杰等文武官员都被传来,城中绅商亦有百余人参加。黄钺当众说明起义理由,宣布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黄钺为临时军政府都督,向燊为副都督,试办地方自治的张士英为总务长,回族士绅哈铸任副总务长,魏洪发任参谋长等。军政府内还设军政、财政、民政、教育、司法、交通等六司,由各司司长主管事务。
  
  
  黄钺秦州起义指挥所泰山庙(1912年摄)资料图
  
  甘肃临时军政府成立后,打碎了旧的封建官僚统治机器,建立了革命政权机构,召集地方人士制定新法,减免苛税,紧缩各项经费开支,推广普及教育等。秦州起义的消息传到陕甘前线,给时任陕西巡抚升允等人造成沉重打击。甘军无心再战,直接促成了停战和约的签订。升允无可奈何,只得告退回乡。各路攻陕军队于3月底次第撤回。
  
  民国元年2月,南北议和达成协议,清帝下诏退位。以代理甘肃布政使赵惟熙为首的一些封建官僚,看到清朝覆亡的大局已定,民主共和是人心所向,经过一番筹划后,联络甘肃咨议局议长张林焱致电北京,承认“共和”。
  
  
  
  《京师公报》清帝退位号外资料图
  
  3月15日,袁世凯任命旧官僚赵惟熙为甘肃军政府都督。竟不顾黄钺起义,“甘肃临时军政府”成立在先的事实,这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袁世凯北京政府“勒令”黄钺取消秦州革命政权,赵惟熙之流也以武力威胁。黄钺被迫于6月17日宣布取消独立,解散甘肃临时军政府,6月21日离甘返回湖南。黄钺离开秦州时,妇孺“环跪道旁,涕泣相向”,依依惜别。于是,封建官僚重新执掌了甘肃地方政权,甘肃社会又陷入了封建官僚军阀统治时期。
  
  黄钺领导的秦州起义首次将民主共和的旗帜插到了甘肃大地上,粉碎了封建顽固派企图拥戴清帝偏安西北、把甘肃作为复辟大清王朝基地的阴谋,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顺利发展,在甘肃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