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在麦积山石窟第11窟,修复师牟常有对塑像破损处进行加固处理。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今年53岁的牟常有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的一名文物修复师。家住麦积山脚下的他,从小就喜欢来石窟看师傅们修塑像,时间一长就对这一行产生了浓厚兴趣。长大后,牟常有如愿进入研究所工作。从最开始的清扫石窟、整理工具,到为老师傅打下手和泥、砸土、搓麻绳,就这么一直干了十几年,他才有了独立开展修复工作的机会。
除了跟着老师傅学手艺,多年来,牟常有还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同行间交流,不断提升修复技艺。如今牟常有已经主持完成20多座洞窟的修复工作。“我喜欢这个工作,也愿意在麦积山干一辈子,守着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宝贝。”牟常有说。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始建于距今约1600年的后秦,现存洞窟221座,有大量精美的雕塑、壁画,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12月25日,在麦积山石窟第11窟,修复师牟常有对塑像破损处进行加固处理。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12月25日,在麦积山石窟,修复师牟常有走出石窟准备吃午饭。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12月25日,在麦积山石窟第11窟,修复师牟常有查看一尊已经发生倾斜的塑像。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12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麦积山石窟。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12月25日,在麦积山石窟第11窟,修复师牟常有在和泥,准备修复塑像。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