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1月27日电(记者张钦、胡伟杰)记者27日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公安局了解到,当地一家非法生产染料的“黑作坊”偷排废水污染渭河二级支流清水河,作坊负责人刘某27日下午在陕西省渭南市被控制。另外两名嫌疑人于26日被控制。

这是在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冯塬村非法生产染料的“黑作坊”院内拍摄的一处冷却塔(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这是在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冯塬村拍摄的非法生产染料的“黑作坊”(11月2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据公安机关初步侦查,10月10日,来自陕西渭南的刘某、江苏盐城的汪某等人来到张家川县龙山镇冯塬村,以生产卫生纸为名租赁村民马某一处隐蔽的农家院,准备生产染料,并于11月下旬开始生产。11月26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接群众举报称,清水河河水颜色出现变化。初步查明,这次污染是由这家“黑作坊”偷排废水造成的。27日,张家川县公安局以涉嫌环境污染罪对刘某等人立案侦查。

11月27日,在天水市秦安县莲花镇上河村6号围堰位置,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加固围堰体。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11月27日,在天水市秦安县莲花镇上河村6号围堰位置,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加固围堰体。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事故发生后,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做出批示,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和水利厅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抢险处置。天水市委、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在清水河河道内筑起十多道临时围堰,努力将受污染水体控制在清水河流域,并对清水河、葫芦河及渭河天水段水质加强监测。记者在清水河秦安县莲花镇段看到,施工人员在河道旁的开阔地构筑临时蓄水池,并通过抽水机将河道内的受污染水体抽入池内,再进行进一步的无害化处理。

11月27日,在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境内,当地政府组织工程机械修建临时围堰。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清水河为黄河三级支流、渭河二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张家川县,全长81.5千米,在秦安县辖内汇入葫芦河。葫芦河最终汇入渭河。(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