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1月24日下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康军、省商务厅厅长张应华、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中、张掖市副市长王向机向社会各界介绍一年来我省十大生态产业取得的成效,以及2019年的工作重点,并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
甘肃省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发布处处长刘伯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发言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康军省商务厅厅长张应华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中张掖市副市长王向机主持人省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发布处处长刘伯荣
十大生态产业
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先进制造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康军介绍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培育情况
十大生态产业培育发展总体情况
康军介绍,2018年,各生态产业坚持具有支撑引领作用、带动示范意义明显、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促进生态产业集聚的标准,共确定重大带动性项目34项,子项目139个,总投资160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4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86亿元,进展加快,推进顺利,带动作用明显。
2018年前三季度十大类生态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完成增加值1012.4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6.75%,同比增长6.8%,增速比全省生产总值高0.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旅游、数据信息、通道物流、清洁能源产业增速分别高出全省GDP增速4.9、3.9、2.8、2.1个百分点。
◎节能环保产业,节能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明显,环保装备制造业规模稳步提升;
◎清洁生产产业,工业企业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加快推进,实施了酒钢集团、金川公司等重点企业绿色化改造工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升;
◎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省总发电量的48.4%,提高0.7个百分点,风电、光电、水电发电量分别增长22.6%、29.3%、18.6%;
◎循环农业产业,积极推广六大区域循环农业模式,戈壁生态农业前景广阔,势头良好;
◎中医中药产业,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配套协作的中医药产业绿色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文化旅游产业,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60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6%和30%以上,形势喜人;
◎通道物流产业,兰州市、酒泉市被确定为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中新南向通道作用正在显现,合作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步伐不断加快;
◎数据信息产业,丝绸之路国际信息港建设顺利推进,华为、腾讯、浪潮、东软、中科曙光等国内领先信息和大数据企业纷纷落户;
◎军民融合产业,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机制逐步理顺,重大工程加快实施;
◎先进制造产业,加快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高端智能化石化装备、新能源汽车、新型有色金属材料等项目落地实施。
十大生态产业2019年工作重点
康军介绍,目前,我省十大生态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主要是底子仍然较薄、基础仍然较弱,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链形成的驱动力还不强,资金要素的支撑引导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下一步,加快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关键就是要坚持不懈、狠抓落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正视十大产业发展中的“底子”问题和短板弱项,以点带面,充分释放产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2019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带动性项目建设。一方面,进一步谋划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动态调整充实项目库,使之成为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源泉”;另一方面,突出抓好重大带动性项目,真正体现“带动性”,把相关带动性项目全部列入省市重大项目库,强化调度和服务,尽最大可能加快进度,使其尽快投产。
二是抓好各项工作机制的落实。进一步落实分管副省长包抓、牵头部门总抓、相关部门配合、市州负责推进实施的工作机制,做到基础信息随时报、重大情况及时报、月度进展按期报,抓实十大生态产业发展的工作基础。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强化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各市州、省直各部门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强化任务落实。
三是抓好政策措施的兑现。紧盯产业政策、科技创新、绿色金融、财税政策、要素供给、统计指标体系、绩效评价、督查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要求,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企业,有效释放政策红利,特别是加快子基金设立步伐,切实破解生态产业发展瓶劲。
四是要抓好近期目标的落实。对标对表十大生态产业专项行动计划,科学分解2019年目标任务,提高研究调度质量,完善责任分工体系,用好监测、评价手段,确保各生态产业行动计划近期(2020年)目标任务的实现。
记者提问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据了解,甘肃省在构建十大生态产业中,各生态产业分别确定了带动性工程,总体进展较好,请您介绍一下各生态产业带动性工程的进展情况,谢谢。
康军:2018年,全省确定带动性工程34项,子项目139个,总投资1600亿元;各市州围绕主导发展的生态产业,谋划选择带动性项目160个,总投资3006亿元。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2018年省级带动性工程完成投资34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86亿元;各市州带动性项目完成投资19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96亿元。总体上进展顺利,带动性工程对生态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进一步突显。
节能环保产业
兰州红古“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已完成投资12.75亿元,完成进度的89.3%,建成有色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链和铝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了“收集-拆解-加工”模式的废旧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条,年再生资源集聚量达到88万吨,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清洁生产产业
清洁生产产业带动性工程3项,子项目12个,总投资3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3.6亿元。
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项目4个子项目中,5千吨/年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电池回收管理示范站项目,已在工信部网站公布了全国34个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信息,在省内设立了两家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示范项目,目前正在建设光储充一体化项目;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和材料循环利用研究示范工程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设选址。
绿色能源支持铝产业发展工程项目包含2个子项目,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56条铸轧生产线、3条冷轧生产线,具备月生产铝板带4.8万吨能力,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3%;新能源消纳微电网正在开展前期。
酒钢集团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焦炉烟气脱硫脱硝项目已投入试生产;热电机组超低排放及公用系统改造项目已完成基本建设内容。
清洁能源产业
清洁能源产业带动性工程3项,总投资13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5.5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53.6亿元。
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我省共入选项目8个,总规模55万千瓦,除退出的2个项目外已全部开工建设(玉门国华10万千瓦塔式电站和金塔三峡10万千瓦塔式电站退出),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8.97亿元,其中2018年完成投资37.13亿元。
首航节能敦煌10万千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已于12月底建成并网,成为国内投运的第一个百兆瓦级光热电站。
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村级电站31.1万千瓦,完成并网4.6万千瓦。
循环农业产业
循环农业产业带动性工程6项,子项目12个,总投资5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7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46亿元。
已建成戈壁农业面积7.4万亩。累计完成粮改饲面积达到203万亩,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15万亩。
组织实施甘州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在陇南礼县等9个市(州)15个重点县区实施畜禽健康养殖项目,实施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7个。
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全省完成秸秆饲料化利用量1420万吨。
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10万亩,全省推广测土配肥技术5310万亩,全省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9.4万吨、农药使用量比上年减少112吨。
完成绿肥播种翻压等休耕任务20.05万亩,盐碱地改良技术示范20万亩。
中医中药产业
中医中药产业带动性工程4项,总投资140.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8.5亿元。
全省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兰州高新区中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孵化园、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6个园区共入驻企业146户,其中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企业68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4亿元。
甘肃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平台投入运营,建设中药材产地农贸市场6个。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推荐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2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28个,建成特色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线路5条。
稳步推进基层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实施150所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项目。
积极推动“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筹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创新研究院,组建了“甘肃省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活力强的中医药创新平台。
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性工程5项,子项目13个,总投资197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162亿元。
大景区改革建设工程有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中国西部自驾游大本营建设工程,已建成全省房车露营地项目25个,在建14个。
“一部手机游甘肃”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平台累计浏览量突破80万人次,已具备全省90家4A级以上景区智能导游导览和VR体验。
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规划正在加紧编制,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提升等项目有序推进,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文化旅游精品演艺工程,《丝路花雨》在兰州驻场演出,共接待观众2万余人。
通道物流产业
通道物流产业带动性工程3项,子项目9个,总投资40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16.3亿元。
兰州国际港务区保税物流中心基本建成,铁路口岸已通过兰州海关验收封关运营,跨境电商产业园、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路网、供热、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蔬菜交易区、水果交易区、物流配载区、粮油交易区的已基本建成。
甘肃(天水)国际陆港项目正在开展各功能区修建性详规和初设工作,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有关手续。
数据信息产业
数据信息产业带动性工程3项,子项目14个,总投资161.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2.3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20亿元。
丝绸之路信息港兰州新区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项目已完成2套国际互联网专用设备安装及系统调测,开通兰州新区至互联网国际关口局的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出口带宽达到40G;
甘肃金昌紫金云产业园区数据中心、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子项目进展顺利。
三维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验收。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产业体系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军民融合产业
军民融合产业带动性工程2个,总投资3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20亿元。
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各项计划进展顺利,已完成水厂等13个子项建安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1.2亿元,污水处理、办公配套等续建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园区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乏燃料运输条件保障项目、50万立方米中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项目、公共服务区等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兰州航天军民结合产业园完成了园区总体规划批复及电推进实验厂房、机械加工制造中心、动力中心设计。
先进制造产业
先进制造产业带动性工程5项,子项目26个,总投资14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2018年完成投资11.5亿元。
甘肃镍钴新材料创新中心综合服务楼建设完成,10万吨/年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3.5万吨/年硫酸镍扩能技术改造项目已建成投用,3.5万吨/年高端电镀用镍盐项目一期等项目正在建设。
甘肃省能源装备研发设计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高端装备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建设项目、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试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已建成,15000米浮式海洋平台钻井包项目、兰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建设项目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能源装备设计与制造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建设(一期)项目正在建设。
重离子技术装备制造应用推广工程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已批复组建甘肃省重离子创新中心。西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服务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带动性工程的作用,为生态产业发展趟出路子、摸索经验,以带动性工程建设的成效,促进生态产业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实现生态产业发展由“小试身手”到“大见成效”的转变。
甘肃省广电总台广播新闻中心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甘肃省在通道物流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后用有什么措施来加快推进?
省商务厅厅长张应华
张应华:省委省政府做出发展十大生态产业的战略部署后,将通道物流产业发展交由省商务厅牵头抓落实。一年来,我们在已有基础上,重点抓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经广泛调查研究,集中大家智慧,报请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意见、通道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口岸经济的意见等8个政策性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路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为通道物流产业发展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针对我省通道物流产业基础薄弱的短板,我们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加大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已建成10个大市场、20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133个农贸市场,农产品冷链库容由500万吨增加到640万吨。同时,建成了兰州、敦煌航空口岸,兰州铁路口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兰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冰鲜水产品、水果、肉类、木材、汽车整车、种苗、粮食7个指定口岸,为通道物流产业发展构建起了基本的市场体系。
在内贸流通方面,我们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对市场运营企业负责人进行实地观摩培训,提高他们的运营能力和水平;分5批次由厅级干部带队,赴广东、重庆、北京、天津等10个省区市进行农产品产销对接,实行企业间点对点的合作,全年销售农产品952万吨、155亿元。
在对外贸易方面,我们紧紧抓住国际陆海贸易大通道的机遇,加强与渝桂黔和周边省份的合作,开行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和国际航空货运包机,协调财政、铁路、海关等部门,减少费用,加大补贴,降低成本,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有效激发了运营企业的积极性。去年,发运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南亚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南向通道国际货运班列共34.6万车,货量1863.5万吨;进出口同比增长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开行了兰州到越南、兰州到缅甸的航空货运业务,为通道物流产业发展开辟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经过各方各级共同努力,去年前三季度,通道物流产业增速高出GDP2.8个百分点,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战略性支柱产业,有效抢占了通道枢纽的制高点。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锲而不舍地抓好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落实,不断提高通道物流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今年,支持新建20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改造提升30个农贸市场,新建冷链物流项目40个,新增库容180万吨。加快推进兰州国际港务区保税物流中心、兰州国际港务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兰州新区粮食口岸、武威木材指定口岸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入运营,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着眼招大引强,积极引进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在甘肃开展物流和进出口业务。推动三大国际陆港、三大国际空港错位发展,有效解决通道物流雁过拔毛、口岸平台有鸡下蛋的问题,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
全省在建和待建的通道物流产业项目633个,总投资2099亿元。经省政府批准,通道物流产业基金首期规模为14.3亿元,我们已筛选了20个投资318亿元的重点支持项目,通过多方努力,加快项目建设,早日发挥效益。
发挥好由60户企业组成的内贸流通企业联盟和30户企业组成的外贸企业联盟的作用,对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协会,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国内大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产销衔接,不断扩大内销规模和进出口贸易。
我们将加大对国际货运班列和国际航空货运的支持力度,采取集拼集运的方式,加强货源组织,实现国际货运班列和国际航空货运的稳定运营,探索跨境电商、国际海外仓、国际货运分拨中心等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内贸外贸融合发展,快速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市场营销体系,使通道物流产业集聚起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们相信,甘肃的通道物流产业,将迎着“一带一路”的朝阳,阔步前进!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甘肃正在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崛起战略,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省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的首位产业,目前工作进展如何?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中
陈卫中: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贯彻落实“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实现我省绿色生态产业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位产业来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呈现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今年推出的18项重点工作任务、5项标志性工程,推进最快,效果最好。2018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78.16亿元,增速为8.9%;全省旅游接待人数3.0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4%和30%.4。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实施“一部手机游甘肃”计划
自今年5月份“一部手机游甘肃”上线运行以来,基本实现“六化”,即:景区导览智能化、产品线上预订化、农特销售组团化、网络宣传精准化、旅游监管数据化、“一机”服务全程化。累计完成全省90家4A级及以上景区智能导游导览和全省78%的酒店、旅行社、导游、乡村旅游等业态信息接入,确保成为游客出行的好助手和市民居家生活的好帮手。截至目前,“一机游”平台累计浏览量突破80万人次。
2.打造全省乡村旅游新业态集群
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脱贫攻坚的突击队、生态产业的排头兵来打造,高规格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大会,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编印《甘肃省乡村旅游建设与发展指引》等,发布5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全省集中打造26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安排省级旅游扶贫资金、争取中央资金以及地方配套资金超过10亿元,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县区扶贫项目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人数852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1%和29.4%。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3.1万户建档立卡户、13万贫困人口脱贫。
3.实施大景区改革建设工程
全省18个大景区已全部设立正县级事业单位的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基本运转正常。目前《兴隆山旅游小区旅游经营权移交方案》已经基本成熟,其他4个大景区旅游经营权移交方案正在完善上报。张掖丹霞、官鹅沟、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创建5A级景区工作有序推进。
4.着力做好旅游市场开拓工作
成功举办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文博会期间,来自境内外的2000多名嘉宾参加节会和开幕式。孙春兰副总理以及国内外8名重要嘉宾在高峰会议上作主旨演讲,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多边会见会谈22场次,分会、论坛14场次,组织演出13场次,设置专题文化展览项目32个、吸引国内外参展企业58家、展品7000余件。
在为期一个月的旅游节期间,全省各地共策划举办涉及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类型的系列分项活动61项,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688.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9亿元,分别比第七届节会同比增长31.09%和37.63%。敦煌文博会荣获“十大政府主导型展览会”大奖。
与此同时,今年整合旅游宣传资金8000多万元,在央视和甘肃卫视等主流媒体和腾讯、百度等网络媒体以及首都机场LED、西安机场等主要客源市场播放旅游广告宣传片。
组团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和成都、天津、广西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
特别是在香港举办甘肃省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暨文化产品和特色商品展览展示活动之际,《绝色敦煌之夜》首次演出,赢得了1000余名来宾的阵阵掌声和啧啧称赞。
在北京、上海等客源地举办“丰收了·游甘肃”系列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整合全省200家景区和600家文旅企业实行免费或大幅度降价措施,持续做热冬春季旅游市场。
5.推进文化旅游南向通道建设
与重庆、广西、贵州旅发委及涵盖东盟十国旅游企业的东盟丝路新使者文化旅游联盟联合发表了成立宣言。加快推进《莫高窟对话吴哥窟》节目拍摄和播出。组团赴印尼、新加坡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举办欢乐春节访演活动。在新加坡成立甘肃(东盟)旅游营销推广中心并推广我省文旅资源。2018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10万人次,同比增长27%。
6.建设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基地
大力实施“敦煌文化研学之旅”等计划,打造涵盖敦煌、瓜州、肃北和阿克塞四县的绿色生态旅游产业链。与团省委等部门共同举办2018甘肃省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资源交流会、2018年丝绸之路国际露营大会等活动。进一步加快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一期、二期园区创建工作,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日趋凸显。
7.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
督促指导全省24家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完善各项创建要素,持续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争取将甘南州、敦煌市、康县列入全省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单位。指导甘南州、武威市、定西市、张掖市加快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8.全力支持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圈
督促酒泉市已启动“大敦煌文化旅游圈”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我厅把大敦煌文化旅游圈涉及的敦煌全域旅游、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以及瓜州、阿克塞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予以倾斜支持。并指导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提质升级。积极配合林业等部门协调督促推进敦煌雅丹景区涉及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工作。
9.创意开发文化旅游商品
召开全省文化文物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推进会。大力扶持30家小微文化企业研发文创产品。组织举办丝绸之路旅游商品展览会,共展出优秀旅游商品1000余种20000多件。组织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我省20个系列商品获全国商品大赛金银铜奖,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10位。
10.发展多元住宿业态
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民宿的指导意见》,积极对接南山会、重庆绿投、莫干山民宿协会等知名企业投资建设特色民宿。加大星级饭店标准宣传引导,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11.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研究制定《甘肃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争取国家、安排省级旅游发展资金共5056.5万元用于支持旅游厕所建设。目前,已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967座。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旅游厕所现场推进会上,我省成为全国推进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前4位省份,受到文旅部的表彰奖励。
12.建成中国西部自驾游大本营
全省已累计建成自驾游营地25个,正在建设9个,开展前期工作26个。已完成14个交通驿站项目的施工图设计评审工作。
13.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成立了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编制了《甘肃省“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项目库》。联合省发改委申请将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等5家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2018年安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98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下达投资6102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14.实施文化旅游精品演艺工程
《敦煌盛典》《又见敦煌》等精品演艺常态化演出,旅游版《丝路花雨》已在兰州实现驻场演出,嘉峪关编排《仿古出关》、天水大型舞剧《一画开天》、平凉实景剧《忆画崆峒》等一批节会催生的驻场旅游演艺正逐渐走向常态化。截至目前,演出共接待观众20000余人。
15.打造河西走廊低空旅游目的地
嘉峪关大景区实现低空串飞。敦煌月牙泉、雅丹地质公园开通观光飞机等旅游产品。张掖围绕丹霞机场和丹霞景区开发直升机观光旅游、航空摄影、低空飞行等产品。白银黄河石林投资5000万元打造低空飞行项目。目前张掖市动力伞、直升机项目共载客突破10000人次,实现收入687万元。白银市游客参与达到5000人次,收入超过300万元。
16.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
至目前,已累计实现2个5A级景区通高速公路,56个4A级景区连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嘉峪关、敦煌机场共协调开通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班航线20多条,开通或延伸了敦煌-天水、银川、新疆等地的旅游列车,肃北和阿克塞县实现通火车,动车正式开进敦煌。
17.开发特色旅游餐饮
举办了首届“甘肃好味道”美食节,省内外40多家知名餐饮企业、50余种小吃、20余种菜品集中展示。联合省饭店协会、省烹饪协会等主办甘肃省首届“谁是厨王”厨艺大赛,组织我省特色餐饮食品企业参加2018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扩大我省特色餐饮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18扶持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配合省政府国资委组建甘肃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工作有序推进,牵头制定《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文化旅游子基金设立方案》,征集储备文化旅游子基金项目库项目340个,总投资1678.15亿元。
甘肃农民报记者现场提问
在河西地区大力发展戈壁农业,是我省推进循环农业产业的重点工程。张掖是全省戈壁农业发展的重点地区,请王市长介绍一下张掖市戈壁农业发展的情况,有哪些主要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同时,请王市长介绍一下张掖以“三元双向”循环模式为主导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情况。
张掖市副市长王向机
王向机: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发展戈壁农业作为调优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破题之举,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产业规划布局,积极培育建设主体,健全完善支撑体系,戈壁农业发展稳步推进。至目前,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及甘州明永滩、高台新绿达、临泽扎尔墩等10个千亩示范园开工建设,辐射带动建成非耕地设施农业2.8万亩,完成投资11亿元。
我们精心调研、充分论证,编制了《张掖市戈壁农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确立了“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绿色高端”的发展思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发展路径,计划到2022年投资131亿元,发展戈壁农业12.7万亩,形成沿山冷凉食用菌、中部绿洲外向型绿色蔬菜、北部特色优质林果等三大戈壁农业产业带;并按照“先节水后取水”的原则,发展高效节水和田间节水工程10万亩,建设总库容3299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8座及相应的配套渠系。
针对“戈壁农业”开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实际,我们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储备戈壁农业基地建设、冷链物流、基质生产、田园综合体打造等重点项目45项,项目概算总投资47.9亿元。全市已引进千亩戈壁农业示范园建设主体10家、有机栽培基质生产企业5家。总投资3.8亿元的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北京三农投资公司、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考察对接工作取得突破,投资者对戈壁农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以骨干水源工程、有机栽培基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推进戈壁农业产业带、示范园及集中开发片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总投资1.35亿元的民乐县山城河水库、总投资1.03亿元的民乐县金山一号水库、总投资1.84亿元的山丹县白石崖水库已开工建设,酥油口下库、山水河水库等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围绕戈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通园公路和内部连接道路加快推进。
我们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务实推进向西开放、向东融入,着力加快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步伐。连续举办五届“张交会”,积极推介张掖优质特色产品。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在广西凭祥市召开了张掖绿色有机农产品推介会,现场签订货值1.3亿元的优质农产品供货订单。在青岛召开了张掖农特产品暨项目推介招商会,现场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6亿元。在友谊关设立了张掖农产品展销中心,全省首发中新南向通道张掖农产品国际专列,农产品在中亚、东南亚和港澳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出口渠道进一步畅通。
我们制定出台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关于加快戈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发展戈壁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创新集成政策,精准施策,出台了《张掖市盘活土地资源支持戈壁农业和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张掖市支持企业盘活土地资产实施办法》,将土地出让金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以股权投资方式返还给企业,用于企业发展戈壁农业,有力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难。
现代循环农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生态产业之一,也是张掖可以大有作为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立足于农业由种植业、养殖业二元结构向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结构转变的实际,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和完善了“三元双向”循环的发展模式,并把“三元双向”循环作为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遵循,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100万亩玉米制种、85万亩蔬菜、100万头奶肉牛、7.4万吨食用菌的产业规模。
“三元双向”循环
所谓“三元双向”循环:就是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产生的废弃物作为资源在三个产业之间转化利用,形成一个双层闭合的循环圈:种植业的秸秆既可以转化成养殖业的饲料,也可转化成菌业的袋料;养殖业的粪便既可以回田成为种植业的肥料,也可以作为菌业的袋料;菌业的废弃物经过发酵等处理后,有的可以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有的可以成为养殖业的饲料。
“三元双向”循环模式,既是一种模式的创新,更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在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是减少了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的伴生物,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从张掖看,大量的作物秸秆堆积在房前屋后,既影响农村面貌,也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而大量的动物粪便不仅直接增加碳排放,而且污染水体、土壤,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三元双向循环,使得种植业、养殖业、菌业的废弃物转化为彼此的原料,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
二是强化了资源支撑,降低了生产成本。任何产业发展都需要资源要素的支撑。而资源要素的来源及价格又决定了生产成本,影响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三元双向循环模式构建,使得废弃物在三个产业之间转化利用、循环利用,既强化了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食用菌产业能在张掖发展起来,既得益于张掖的冷凉气候,也得益于张掖有大量的、廉价的、毋需长途转运的作物秸秆、粪便等原料。
三是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生产了有机产品。绿色有机农业是张掖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必由之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从大环境看,必须解决土壤和水体污染的难题。从技术层面看,必须解决化肥、农药超量使用问题。三元双向循环既有效防止了农业面源污染,而且使种植业、养殖业、菌业获得了天然、无污染的肥料、饲料、袋料,从源头上支撑和保障了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