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奔小康】“宕昌模式”闯出壮大合作社新路径

时间:2019-01-16 18:26来源:大西北网-甘肃日报 作者:宋振峰 点击: 载入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和关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他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
  
  现在,甘肃闯出了一条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路径!
  
  贫困程度在全国都数上号的陇南市宕昌县,围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培育中的“内引外联”作用,当地合作社日前联合控股组建县里的富民公司,探索出了合作社抱团发展的“宕昌模式”。这一模式,对合作社运营机制乃至扶贫组织形式都是一种主动创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这一重大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甘肃日前决定,在全省加快推广。
  
  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宕昌模式”让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
  
  在产业扶贫的路上,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贫困农民如果只是“单打独斗”,必然难以应对市场风险,收入起伏较大。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能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整个产业扶贫中,它承上启下、作用明显。就像毛细血管,一头连着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者,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劳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然而,长期以来,我省贫困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覆盖面小、发展滞后,而且大多小而弱,带动性差。
  
  毫无疑问,目前在全省产业扶贫中,专业合作社是最急需、最薄弱、最需要花大力气做好的一件大事。
  
  针对打通“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不够顺畅紧密这个产业扶贫的痛点和堵点,去年,我省下定决心,投入两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扶持贫困村新建合作社。截至去年8月底,全省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862个,实现了贫困村至少两个专业合作社全覆盖。
  
  合作社组建起来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新组建的合作社负责人,大多没有领办创办合作社的经验,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政策执行能力都很欠缺。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么运转一般,要么运转较差。
  
  距离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间越来越紧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如何在解决“有没有”问题的基础上,破解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好不好”的问题?
  
  面对这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必须在深水区中闯出新天地!
  
  在甘肃,宕昌县是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之一,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2018年10月12日至1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宕昌县调研时发现,有几家自发组成联社的合作社,产业发展规模、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带贫能力却很强。他要求,宕昌县研究思考这种合作联社的模式。
  
  按照这一思路,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在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和专业单位的指导帮助下,宕昌县用足政策、开动脑筋,发动群众、攥指成拳,于去年11月19日组建了由合作社联合控股的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闯出了“宕昌模式”。
  
  “众人划桨开大船”,“宕昌模式”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就如同“小舢板”组成了“联合舰队”
  
  一根手指容易折,十指牢牢抱成拳。“宕昌模式”采取的办法,就是“把小池塘连成大海洋”。
  
  去年3月,宕昌县学习“庄浪经验”,按照“党委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合作社生产、贫困户入社入股分红”的思路,成立了县国有特色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带动村“两委”班子牵头组建起了337个合作社,实现了每个村至少有村办合作社为主导的两个以上专业合作社。
  
  对这个贫困县来说,如何经营好农发公司这一新生事物,颇具挑战。由于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公司对接市场能力弱。而且,作为国有独资企业,农发公司资金来源只有县国资办代表政府注资的2000万元,面对产业扶贫的艰巨任务,这点资金显得捉襟见肘。一个现象令人深思——从2018年6月开始,宕昌县根据省里政策,按照人均5000元的标准,给剩余的5.92万名贫困群众下拨了2.96亿元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并动员贫困户将资金入股到村办合作社,合作社按比例给贫困户分红。
  
  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村办合作社,拿着贫困户的“三变”股金,要么没有好的项目致使资金“闲下来”,要么有好的项目却因势单力薄“干不大”;一些贫困户,手里攥着政府给的到人到户产业扶贫资金,缺少办法“不会干”。
  
  如何用好用活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同时做大做强合作社?
  
  宕昌县先由各个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将各自乡镇的337个村办合作社组织起来,每个乡镇组建一个乡镇联合社,共成立了25个乡镇联合社。再由25个乡镇联合社共同发起,成立宕昌县万众富民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县联合社成立后,怎么办?
  
  宕昌县是我国中药材重要产区之一,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称。在长期的市场摸爬滚打中,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他们对市场更灵敏、决策更有效。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有农发公司应对市场的能力,宕昌县决定,让新型经营主体加入进来,由县联合社控股!
  
  宕昌县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原国有农发公司的所有资产进行评估,完成清产核资后,由县联合社来改制控股农发公司。由县国资办代政府出资认购了部分股份公司的股份,并引进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民营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在此基础上,由县联合社、县国资办和两家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共认购股金1.58亿元,其中万众富民合作社联合社占82.3%,县国资办占12.7%,琦昆公司占3.1%,省中药材交易中心占1.9%。
  
  具体运行中,县联合社一方面受村办合作社和贫困户委托,代表他们在羌源富民公司行使控股权;另一方面自下而上逐级吸纳股金,自上而下给贫困户派发分红。两家民营企业派出专业人员担任公司高管,参与公司决策、管理和运营。
  
  每年年初,由富民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村办合作社按照生产计划申请产业发展资金、制定生产方案,县联合社指导、乡镇联合社具体组织村办合作社进行生产,产品公司统一销售,收益统一分配。
  
  “众人划桨开大船”。由此,宕昌县构建了以股份公司为龙头、以县乡联合社为主体、以村办合作社为单元的股份合作联合体,把贫困户和村办合作社“绑”在一起,跟着股份制公司抱团发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宕昌模式”搅动了做大做强扶贫产业的一池春水,使多方实现了共赢
  
  “宕昌模式”甫一问世,就吹皱了一池春水。
  
  “到户产业资金的投向和收益问题,农民‘三变’股金的出路和入口都找到了。”宕昌县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公司董事长仇曙郃对记者说,现在,公司根据全县产业布局,瞄准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把资金集中起来,统筹用于收益好、见效快的产业项目,解决了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分散使用、效益不高的难题。
  
  “宕昌模式”不仅让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到了最大化,而且解决了村办合作社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富民公司通过深入挖掘特色优势产业潜力,积极与省内外企业合作,加大对合作社生产环节的投入力度,统一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和销售全县有特色的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
  
  同时,借助省中药材交易中心和甘肃琦昆公司两家战略合作伙伴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县富民公司代表合作社和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直接对接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去年12月9日,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公司分别与省中药材交易中心、甘肃琦昆公司签订了2.5万亩、2万亩的中药材收购订单。两家公司承诺,今年,正常情况下按市场价格上浮8%的保护价收购,当价格跌破成本价时,按目标成本价保底收购。
  
  长期以来,宕昌县很多农户种药材虽然不愁技术,但是由于分散种植,很难形成单一品种的连片规模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机械化率也很低。不但导致种植成本高,而且中药材质量不稳定。
  
  “对我们龙头企业来说,中药材由富民公司统一流转土地种植,就意味着有了稳定可靠、高质量的原料来源。”拿到两万亩订单的甘肃琦昆公司董事长高建军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宕昌模式”还很快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达到了“一石多鸟”的共赢效果。对担保公司来说,有效参与了产业扶贫工作;对金融机构来说,既拓展了业务,又降低了风险;对政府来说,有了一个推动产业扶贫、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的最佳载体和最好管道。
  
  在完善“宕昌模式”中,我省提炼总结了“四合经验”。在去年12月13日至15日举办的“全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发挥带动作用”培训班上,将这一经验向全省推广。
  
  能合则合。在产业上,能用合作方式推动的,都尽可能用合作社的办法推动;在主体上,除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其他谁都可以参加;在资金上,贫困户到户入股资金原则上都入到合作社,进而入到联社及其控股的富民公司里;在扶持上,国家的扶持政策形成固定资产的,尽可能都折股量化到合作社由合作社代持。
  
  乡贤促合。主要就是用好“三乡人员”,具体来说就是四类人,合作社除村“两委”“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领办帮办外,更重要的是鼓励种植大户和致富能手,以及返乡的(在外打工的“城归”)、回乡的(在外工作的离退休人员)、下乡的(各类工商资本)“三乡人员”,四类人员领办创办合作社,解决了带头人的问题。陇南市还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和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村领办创办合作社,并给予每人10万元贴息贷款,贷款可用于入股分红。
  
  抱团联合。通过自下而上组建两级联社,具体来说就是将村办合作社组织起来组建乡镇联合社,再由乡镇联合社成立全县联合社,破解了单个合作社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
  
  多方混合。合作社、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出资控股参股,发展横向联合。
  
  九万里风鹏正举。“宕昌模式”的“四合”经验,实现了多类资源、多方主体、多个层级、多种所有的最佳配置和有效组合。相信,加快学习、借鉴、复制“宕昌模式”的步伐,一定会做大做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让甘肃贫困地区扶贫产业越来越壮实!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脱贫攻坚奔小康】李应川:总书记来过我的家
  • 【脱贫攻坚奔小康】甘肃苹果闯入资本大市场——郑州商品交易
  • 【脱贫攻坚奔小康】抱团聚“合”力奔向致富路
  • 【脱贫攻坚奔小康】无忧养牛 致富有路——瓜州县河东镇发展肉
  • 苹果红了 果农富了——礼县大力发展苹果富民产业侧记
  • 【脱贫攻坚奔小康】会宁:蔬菜产业让农民有奔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