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重健康养生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口砂器制作回暖

时间:2017-11-25 11:1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袁奕正在制作砂壶。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新华社兰州11月23日电(记者程楠)冬日的阳光穿透玻璃窗,打在25岁的袁奕脸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黑色砂壶,仔细查看是否有瑕疵。
  
  这只砂壶是袁奕的作品,也是完全按照古法制作的安口砂器的一种。
 
  
  袁奕在检查砂壶。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袁奕的家乡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省华亭县安口镇,当地县志记载,以砂锅、药锅等民用砂器制作为主的安口砂器,制造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看着祖父和父亲制作砂锅、药锅等砂器,爱玩泥巴的袁奕从小就爱上了这门手艺。在大学毕业后的3年里,袁奕一直跟随安口砂器制作自己的父亲——技艺省级传承人袁安生学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袁奕说,安口镇产的陶土、五花土等10余种矿土是制作砂器的优质原料。
 
  
  安口砂器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袁安生在检查产品。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上世纪60年代,曾有10余个省籍的人在安口镇以制作砂器、瓷器为生,当地经营砂器和瓷器的私人作坊、店铺超百家,开窑50余座。上世纪80年代,随着塑料、搪瓷等器皿的流行,砂器制作逐渐走了下坡路。
  
  “这两年,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健康和养生,取法自然、工艺传统的砂锅、炖罐,逐渐回归家庭。特别是砂锅,煮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保温时间长,这是其他餐具无法替代的。”袁安生说。
  
  袁安生从事砂器制作已有30多年。今年,安口砂器制作技艺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泥土到制成一只砂锅,需要半个多月时间。”袁安生说,从十几岁开始,自己就跟随父亲学习这门技艺,如今,他正把绝活传给儿子袁奕。
 
  
  等待装车的砂锅。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这种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保证了古老砂器制作技艺的延续。而现代人对健康和养生的日益重视,为砂器这一古老器皿打开了新的生路。
  
  在袁安生家中的仓库里,砂锅、药锅排列成方阵,整齐摆放,制胚的工人在车间里聚精会神地工作。今年初至今,袁安生父子和工人们生产的砂锅等产品,已经卖了100万元,不仅行销陕西、甘肃、青海等西北省份,还进入了北京、广东和福建的市场。
  
  袁奕表示,下一步他将用安口砂器制作古法开发茶具、餐具和艺术品等,让古老的砂器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向甘肃省贫困地区捐赠疫苗运输车辆
  • 5G时代让甘肃教育迎来新机遇
  • 不断深化经贸合作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让甘肃从内
  • 唐仁健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拜会时表示深化省校战
  • 《2018中国人运动报告》出炉兰州人民成“步行王者”
  • 让甘肃“走出去”让海外经贸合作“走进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