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三杰”张亚衡同志遗骸魂归故里

时间:2017-03-30 15:3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张小燕 高向立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     “张亚衡叔叔是咱们榆中县金崖镇张家湾的人,因其投身革命而不平凡的的一生,曾经被甘肃在京学生誉为“榆中三杰”,今天我们能够在此祭奠革命先烈张亚衡,共同见证他的遗骸魂归故里,共同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革命先烈张亚衡遗骸魂归故里祭奠仪式上榆中县金崖镇中学学生金璐说。


    3月28日,榆中县举行了“榆中三杰”张亚衡同志遗骸魂归故里祭奠仪式,县四大家领导,金崖镇党委、政府、各村支部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了祭奠仪式。据悉,张亚衡同志是甘肃参加五四运动的少数青年学生之一,是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是甘肃特支的创建者之一,也是甘肃青年学生中为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奋斗的先行者之一。


    祭奠仪式上榆中县委书记王晓宁指出,上世纪20年代初,榆中先后走出了许多有志之士,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诠释了榆中人民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张亚衡同志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发展的最早的党员之一,而且还是甘肃青年学生中为共产主义理想进行过英勇奋斗的先行者之一。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革命先烈张亚衡同志遗骸魂归故里祭奠仪式,就是要号召勤劳勇敢的榆中人民学习他热爱祖国的赤胆忠心,学习他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当前,全县上下正在紧紧围绕“15355”发展思路,朝着县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六个榆中奋斗目标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榆中建设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奋勇前进,我们更要从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中得到教育、汲取力量,以先烈为榜样,发扬他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无畏精神,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舍己忘我、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秉承红色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


    据了解,张亚衡,原名张全定,学名张钧,字亚衡,别名张驭中,1895年出生于榆中县金崖镇张家湾村。1913年8月与张一悟一起考入了甘肃省立第一中学,共同的志向使他们于1918年秋奔赴北平,考入北大预科班,期间与党的创始人、革命先驱李大钊结识。1919年5月4日,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爱国学生运动,张亚衡与张一悟、丁益三以甘肃旅京学生代表的身份到段祺瑞府邸请愿,强烈要求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释放被捕学生,被甘肃在京学生誉为“榆中三杰”。 1924年,张亚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成立,张亚衡在“特支”的领导下,在军队、学生、工、农、商各界民众中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协助张一悟创办了民众夜校和甘肃政治工作人员训练所,向民众和青年进行文化教育和“新三民主义”宣传。1927年春,张亚衡来到西安,党组织即派他去驻扎在陕西临潼雨金屯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十七路军第三师从事兵运工作,公开职务是师参谋。1927年10月,张亚衡奉中共陕西省委的命令到华县工作,公开职业是县立小学教员,党内担任该区区委委员职务,期间,张亚衡白天给学生教书,晚上深入到附近贫苦农民家中做宣传发动工作。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张亚衡积极带领高塘地区起义农民斗地主恶霸,分地分粮。1933年5月,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张家口联合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张亚衡随教导团参加了“同盟军”。 1934年元月20日,由于叛徒告密,张亚衡、陈成义二人被捕,被以“危害民国罪”罪名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关押在河北省第一监狱。1942年冬,张亚衡先患了严重的气管炎和肺气肿,接着又患了急性中毒性痢疾,终因医治无效,逝世在云台中学的云台宫里,终年47岁。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