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方戏曲部分“熊猫”剧种亟待“抢救”

时间:2017-03-20 15:46来源:新华社 作者:段学琴 王朋 点击: 载入中...
  甘肃地方戏曲部分“熊猫”剧种亟待“抢救”


  甘肃省对地方戏曲剧种进行的最新普查结果显示,在全省有记录的13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有3个本土剧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抢救”。


  甘肃是戏曲大省,地方剧种资源非常丰富。按照文化部要求,从2015年11月起,甘肃省文化厅委派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对地方戏曲剧种进行了普查。


  普查发现,全省现存13个剧种。其中,本土剧种占10个,分别是秦腔、陇剧、曲子戏、民勤曲子戏、陇南影子腔、玉垒花灯戏、灵台灯盏头戏、高山戏、半台戏、“南木特”藏戏。其中,秦腔、陇剧和“南木特”藏戏分别成立了专业戏剧院团,其他剧种也都有民间班社演出、传承。而一些“熊猫”本土剧种亟待抢救性保护。


  目前,甘肃特有的半台戏、陇南影子腔和灵台灯盏头戏分别只有1个民间演出团体存在,而且这些演出团体缺乏基本的演出时间和演出机会,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发现,传统戏曲普遍面临人才培养难题。一些本土剧种的演出,比如高山戏,都有安排演出、分配角色、编排剧本的“领军人物”,民间称之为“戏模子”。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的“戏模子”是老人,由于演出难以维持生计,“戏模子”收徒弟难。如果“戏模子”老去,本土剧种的传承将面临巨大挑战,甚至濒临灭绝。


  剧目保存难。甘肃本土剧种多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但许多戏曲剧目大都通过口传心授、转手传抄的方式来传承,很多剧目有失传的危险。


  专家认为,“熊猫”剧种见证戏曲衍变,是见证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和戏曲发展史的“活化石”,亟待加强抢救性保护。甘肃陇剧院主任赵希顺等人表示,应加快对传统剧目的搜集、整理,加大本土剧种人才培养力度,扶持专业剧团和民间班社,支持演出,改善演出条件。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唯一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陇明公”上线运营
  •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6.2亿元人民币
  • 甘肃省超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复工
  • 甘肃省已完成春播面积1326.2万亩
  • 2020年夏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通知
  • 甘肃助力白俄罗斯抗疫“甘肃方剂”将于本周抵达明斯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