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记者3日从甘肃农业大学获悉,这所高校教授柴守玺主持研发的旱地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栽培新技术,使马铃薯鲜薯亩产提高到1927.1公斤,比无覆盖露地栽培和黑色地膜覆盖马铃薯鲜薯栽培每亩分别增产868.1公斤、483.9公斤,增产率达82.0%、33.5%。
近日,兰州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及甘肃省、县级农技推广部门专家组成联合测产组,对旱地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栽培新技术进行了现场实产测定。测产示范田位于甘肃通渭县平襄镇店子村,对照田为黑色地膜覆盖和无覆盖露地栽培。
测产组组长、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一航认为,这项技术具有显著的保墒、降温和增产效果,在大旱之年增产效果更明显。“近三年,通过专家对这项技术的10次实产测定以及农技推广部门在多地的广泛示范种植,证明这项技术较无覆盖种植可大幅度增产,抗旱增产效果稳定,产量与地膜覆盖种植相近甚至更高。”
测产组还认为,这项技术还能有效减少地膜对土地的污染,同时,秸秆覆盖后旋耕粉碎还田,有利于培肥地力、种养结合。
柴守玺说,在种植过程中,通过“双垄沟玉米秸秆就地覆盖”的新模式,在前茬全膜双垄沟玉米收获时,将玉米整秆就地镶嵌于两行高留茬之间的小垄上,形成带状覆盖,然后在大垄上种植马铃薯。整个过程中,不需异地搬运秸秆,这样不仅取材方便省工,抗旱增产效果突出,而且建立了“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玉米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的合理轮作倒茬技术体系,可大幅度减少对地膜的依赖。
今年甘肃马铃薯生育期间遭遇多年不遇大旱,造成马铃薯大减产,市场供应紧缺。“这项技术很适合在年降水250毫米到550毫米的旱作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如果能够得到政府和农技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相信未来会大幅度提升旱地马铃薯的产量。”柴守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