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2010年5月,为状大农村经济,制定了发展洋葱产业的规划思路,赵金玉筹集资金800万元在办起了佳源脱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现任公司总经理。公司现有固定资产1652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长期在岗职工60多人,季节性用工量达到200多人。近年来,该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曙光、新生、官沟等周边10多个村建设洋葱种植基地2000多亩,服务农户1000余户,有效解决了周边村农户无订单、致富无门路的问题,较好地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2015年公司落实洋葱订单1500亩,收购洋葱6000吨,生产干菜800余吨,实现产值1500万元,种植农户年收入增加5000元。
精准定位壮大企业规模
佳源蔬菜脱水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高台县新坝镇,该镇地处祁连山北麓沿山地带,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在洋葱营养生长时期,气温凉爽,空气湿度低,土壤疏松、肥沃、保水力强,非常适合洋葱种植。公司成立后,从籽种选用、种植、收挖、收购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和服务,改变了以往农户自种自收、各自为战、竟相压价、葱贱伤农的不利局面,极大的抵御了市场风险,保障了种植利益,提高了农户经济收入,促进了洋葱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提供优质服务助农增收
赵金玉很清楚,办企业是为了赚钱,但同时也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如果农民不增收,不种洋葱,企业也就没有了效益。为此,他从解决洋葱品种老化、产量不高、品质差、效益低入手,经多方考察论证,2012年筹资100万元,引进北京阿特拉斯公司白珠、敦煌种业公司家园1号等新品种,全部赊给农户试种,当年推广种植面积近2500亩,并获得成功,亩产量平均达到8000斤,亩收入4500元,每亩净增500多元。新品种的引进,当年就为农民增收达120多万元。2015年春,他引进白皮洋葱在曙光村试种,与农户签订成品葱保底回收合同,实行定单收购,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植洋葱的积极性。全村种植白皮洋葱1000亩,产量达到4000多吨,其中710亩科技示范白皮洋葱还得到精准扶贫培育富民产业21.3万元的补助。为使农户取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全面系统的掌握洋葱种植技术,他还聘请专家陪同一起深入到农户身边、田间地头巡回讲课,传授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新技术的普及,收到了显著成效,洋葱亩产由过去的4000斤猛增到平均亩产7000斤,最高单产达到了8000斤。
稳定收购渠道解决后顾之忧
企业建立后为了保证稳定的货源,首先要解决农户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这就是洋葱的种植怎样去适应市场需求,怎样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怎样把洋葱卖出去,而且卖个好价钱。为此,赵金玉积极为农民收集市场最新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确定洋葱的生产和上市时间,从而确保了洋葱卖得好价钱。其次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提高洋葱附加值。2013年,公司筹资350万元,新上了一台日加工洋葱100吨的加工设备,与农户签定长期的洋葱保底收购合同,不仅使农民增收具有了坚强后盾,解决了一直困扰在农户心中“卖难”和“贱卖”问题,而且也实现了洋葱就地增值,使洋葱种植走上了一条“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极大地推进了洋葱产业化进程。
扶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政府的引导和号召下,从公司建立起,赵金玉就想法设法把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切实履行应尽的社会职责。起初,公司以借钱给贫困户种植洋葱,然后负责收购的方式扶持贫困户,但收效不大,其原因主要是贫困户自己购买的葱种老化,品位低,加之缺乏种植技术,产量不高。从2010年起,公司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的三统一服务方式,由公司筹资20万元购进洋葱新品种,依照贫困户种植能力的大小,按购进价赊给50多户贫困户,并签定保底收购协议,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根据时节定期入户指导田间管理,当年不仅亩产量有了成倍的提高,洋葱也卖上了好价格。2015年曙光村种植白皮洋葱1000亩,平均每亩收入达到了3500元,户均增收5000多元,最高收入11000元,90%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曙光村四社鲁义平,以前由于妻子有病,子女上学,家庭非常贫困,这几年扶持他种植洋葱,每年都有2万多元的收入,经过几年的积累,他家不但翻盖了新房,还购置了家用电器、三轮车和摩托车,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些贫困户、示范户获得效益后,又带动其它贫困户发展洋葱产业,以这样滚雪球的形式,实现更大范围的扶助和促动,让全镇更多的贫困户走上发家致富道路。
致富不忘众乡亲,说到2016的打算,赵金玉说:“今后,公司将把加快企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继续做好与农户的合作,发展订单产业,确保年发展订单2000亩左右,积极与农户合作,走“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继续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给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种子,订单收购,并免费提供种植技术等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贫困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公司“统一供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方式,解决贫困户种植和销售的后顾之忧,积极推进种植业的发展。二是依托公司自身用工量大的优势,以富余劳动力为重点,积极吸纳富余劳动力到企业就业,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加快贫困村脱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