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媒体发展兰州论坛举办——“互联网+时代”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力

时间:2016-04-11 17:18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孙雅彬 点击: 载入中...

2016年新媒体发展兰州论坛举办

2016年新媒体发展兰州论坛举办

 

  大西北网讯    近年来,从军事、学术到消费领域,再到今天走向产业领域,互联网就和人类曾经经历的水、电、蒸汽机等几次产业革命一样,已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项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老百姓的消费、生活乃至影响到整个的社会形态。4月11日,由甘肃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2016年新媒体发展兰州论坛”在兰州举办。此次论坛由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国移动甘肃公司承办,以“ 互联网+时代,重点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为主题,旨在契合国家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新媒介的现状机遇,来探讨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前景,进一步参透各个行业与大数据内在关系的认识,以尽可能准确把握甘肃社会经济发展在“互联网+”计划中的特征,为甘肃经济结构转型和精准扶贫脱贫助力。


  据了解,此前新华社甘肃分社已承办了前五次“新媒体发展兰州论坛”。五年间的五次论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设置了不同主题,有新媒体与现代政务、新媒体与“一带一路”等。而此届论坛聚焦大数据,邀请了国内目前在计算机大数据应用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家: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的潘云鹤院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创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金元浦教授以及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大数据解决方案总监助理赵立芬女士、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创始人胡延平先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洪生等专家学者与来自全省外宣、传媒、文博、旅游、商务等领域近三百名参会代表一起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各个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前景。


  昨日论坛上,新华社甘肃分社社长王宏伟致辞。王宏伟指出,“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在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前提下,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王宏伟指出,我们所说的大数据并不是大量数据的简单堆积。大数据是无法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经过新处理模式加工改造,让看似凌乱和毫不相干的坚硬数据帮助我们产生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是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而“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特征,只有在大数据技撑下才能完整表现出来,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功能,才能实现寄托于“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既定目标。


  王宏伟认为,在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数据化趋势,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迅速普及,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新媒体领域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 新华社正在努力提升技术引领支撑能力,加大投入力度,以互联互通的基础网络、分布式结构的混合云平台、新数据库体系、全球统一的多媒体数字编辑加工平台为基石,按计划、有步骤、分重点推进全社技术建设,以先进技术引领和带动业务创新发展。同时抓好重点项目改造升级,尽快实现新媒体数据库对互联网开放应用,初步建成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平台,推出新华社机器人发稿系统,改进供稿技术服务质量和编辑记者的用户体验,提高新技术在各项业务中的应用水平。


  “我们还要加强对外技术合作交流,搭建开放平台和机制,深化与业界领先公司战略架构合作,合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逐步突破技术瓶颈,加快推进技术建设转型升级,提升对重大报道的支撑保障能力,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体系,确保全社技术运行高效、顺畅、安全。以上这些,就是我们积极倡导和承办此次论坛的动力和出发点。”


  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梁和平发言指出,甘肃虽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的尝试和试验在省内各地蓬勃展开,不少地方在某些领域的尝试和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农村电商、智慧城市建设、智能旅游建设等,特别是农村电商,为甘肃精准扶贫插上了翅膀、嵌入了助推器。实践也证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更能解决因自然条件不足而带来的市场要素缺失问题。


  梁和平指出,此届论坛的开展有利于系统学习、讨论“互联网+”时代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是想从更高视野和层面认知“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进一步深化对“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大数据内在关系的认识,以尽可能准确把握甘肃社会经济发展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特征,为甘肃经济结构转型和精准扶贫脱贫助一臂之力。


  另悉,昨日的新媒体发展兰州论坛上还现场举办了《掌握民生》手机报发布会。《掌握民生》手机报是由甘肃省网信办批准,由新华社甘肃分社和中国移动甘肃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一款免费推向大众的手机报,致力于借助移动2G技术,体现为民服务的宗旨,直接向人民群众推送各类民生新闻信息。


  潘云鹤院士——

潘云鹤院士

 

  中国智能城市建设将促动21世纪世界巨变


  昨日的论坛上,潘云鹤院士作题为《中国智能城市和城市大数据》的报告。潘云鹤院士理论联系实际,分别从智能城市国外状况,三元空间与定义,城市大数据、智能城市的中国机遇等几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深刻阐述了中国智能城市的道路特色与本质特征,城市建设、信息、产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icity的五个层次与推进策略等科学观点,全面解答了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如何打造大数据、深入信息化、巧妙运作三元世界等前瞻性问题。


  潘云鹤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下一场重大技术变革的风口浪尖,以新制造技术、新能源和智能城市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在塑造未来政经和社会发展趋势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建设“智慧城市”(Smart City)已成为共识。我国的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都非常重视“智慧城市”的建设。截至2014年初,已有超过230个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智能城市”超越“智慧”概念


  潘云鹤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准确地表述应该是“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是由美国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英文为“Smart city”。“smart”一词,本意是机灵的、聪明的,而对应“智慧”一词的英文应该是“wisdom”。通过调研分析,中国很多城市近年来智能化发展的规划与实践,远远比欧美的“Smart city”内涵广阔得多,且是一种深谋远虑的计划。因此,“Smart”一词不妥。我们建议重新定义,提出了“智能城市”的概念,即“Intelligent city”。经过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以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大量的交流和座谈,大部分官员和学者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已经都向更宽泛的视野聚集。大家认为,“智能城市”的中国定义,已经完全不同于最初的“Smart city”。IBM想做的是smart的IT系统,而我们要建的是智能化的城市。对于带有农村的中国广大城市而言,建设“智能城市”就是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有机融合发展。


  “欧美国家已经走过了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时代,已不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则同时处于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融合阶段,需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引领城镇化的发展。仅从信息化角度解读智慧城市,通过技术和设备层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难以解决中国城市发展的问题。这个客观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智能城市’在我国的发展将会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实践。因此,中国城市的智能化发展路径必然是独特的。”


  潘云鹤认为,中国需要构建的是智能发展的城市。使当代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各种高新技术融入城市的各个系统,形成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升级发展。智能城市(iCity,Intelligent City)能够成为我国推动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抓手。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城镇化+高技术),将有力地推动21世纪的中国城市和世界发生巨大变化。


  潘云鹤建议,各地进行智能城市建设,要从智能城管、智能社管、智能交通等各种智能应用系统入手,针对本市最关键的问题,设计成智能系统,有次序地进行突破和解决,拉动城市的整体智能发展。同时按照icity的五个层次,采取“用、通、深”的推进策略,打通大数据,深入信息化,巧妙运作城市信息、物理、人群社会三元世界。

潘云鹤院士

  避免城镇化过程中三大陷阱


  昨日,潘云鹤院士通过大量图表演绎阐述了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的陷阱。


  “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但是按户籍人口计算仅为35%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处于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来带动,也会给工业化提供支撑。在未来一段时期,城镇化在我国仍将快速发展。” 潘云鹤院士指出“智能城市”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研究用之于避免城镇化的三个陷阱。


  首先是贫民区的问题。巴西、墨西哥等国不少城市都落入了这个陷阱。人进城了,而新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城市房价不相适应,结果出现了棚户区。因此,我们要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要研究好城市建设与人口容量的关系,避免出现贫民区。


  其次是安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由第一个问题衍生出来的,贫民区不是光靠“造房”能解决的,城市居民数量增加,虽有住房,但收入不足以支撑其在该市生活,或一部分人又失去了原有的土地或者工作岗位,且不具备其他生存技能,于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等城市已经出现,并且引起了当地人民的恐慌。


  第三是污染等城市病的问题,在建设智能城市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交通拥堵问题、空气清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水质保护问题等。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集成融合,为寻找问题的源头,为以新的思路通盘考虑城市的规划提供了可能。


  潘云鹤特别强调,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不同,建设智能城市的基础与特色不同,针对智能城市评价体系,建议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科学地进行自身纵向比较,不必过于进行横向比较,更不要盲目跟风,迷失城市的发展目标和特色。”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9院士兰州纵论绿色化工2015绿色催化技术产学研兰州论坛开幕
  • 倡导绿色生态环境2015绿色催化技术产学研兰州论坛18日开幕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