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山花烂漫。行进在庆阳,扑面而来的是扶贫攻坚的热潮,各单位扶贫措施不断加劲,各行各业人士扶贫意识不断增强,扶贫不再局限于扶贫办等对口部门,“大扶贫”的理念日益深入社会各界。
金融部门也积极加入进来,投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个精准”序列,共同打起扶贫攻坚“组合拳”。金融与扶贫“联姻”,打通了贫困农户贷款难的“梗阻”,贫困农民手里有了发展产业的“本钱”,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驶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减少“繁文缛节”,上门贷款服务
近日,在庆城县白马铺镇的村口街道,一辆随行随停的白色特制车吸引了村民们的目光。但见车辆停下,车窗自动伸出遮阳板、小桌台、监控器、密码器等银行服务台的各种设备,几位身着蓝色工装的人员迅速布置好安防设施,为围拢过来的村民办理授信贷款业务。
这辆由庆城县金城村镇银行下派的“流动银行”,今年已为白马铺镇农户授信放贷1.2亿元,成了当地农民茶余饭后“点赞”的新鲜事。
顾旗村村民张治涛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容易贷款。他听到村镇银行放贷的好消息,填表申请,经村支书等5人组成的审核委员会同意,上午获得授信卡,下午手持授信卡在“流动银行”贷了10万元。(转6版)
(接1版)他说:“没有繁琐的手续,就像拿着自己的银行卡去银行取钱一样方便。”
此前,张治涛因缺乏流动资金,春季眼睁睁地看着自家果园里苹果结得太繁密而不能及时雇工疏果,买些质量低劣的果袋、甚至不买果袋。秋时果树上结的苹果大小不一、着色浓淡不一,论级卖果,价格被压得很低。“我准备给10亩果园疏果、买肥料、买套袋、雇用劳力,手头紧缺钱。村镇银行给我的贷款真是及时雨啊!”
过去从未获得银行贷款的肴子村农户杨文锋,如今也享受了“幸福来敲门”的惊喜。他经营的规模羊场遭遇羊价下跌、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一度心急如焚。在金城村镇银行业务员分析劝导下,贷款10万元发展肉鸡产业,引进2000只肉鸡育肥,肉鸡即将出栏,已有陕西客商前来预约购销,他将卖鸡赢利填补养羊的亏损。
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手段,而贫困户发展产业手头缺本钱、又没有抵押,通常是金融部门拒之门外的小散户。对此,由兰州银行作为主发起行的庆城县金城村镇银行成立两年多来,创新信贷产品,减少贷款的“繁文缛节”,上门为农服务,贷款额度为5万、8万、10万、100万元之间,累计发放涉果贷款、黄花菜收购联保贷款、互助协会贷款等2.45亿元,解除了贫困户融资“燃眉之急”。
同时庆城县扶贫办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贴息49.5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贷款贴息80万元,让贫困户打心眼里高兴。
精准投放贷款,实现农户脱贫
西峰区什社乡有一特色小杂粮品种——黄毛谷,生产的什社小米久负盛名。令人称奇的是,黄毛谷的谷穗天生长芒,像黄毛一样,鸟雀食啄时会被刺扎眼睛,故而很好地保护了谷粒。但品质极优的黄毛谷产量不高,人工耧播、摆苗、收割费时费力,当时农民守着“贡米”受贫。
2013年初,西峰区扶贫办、什社乡来到新庄村调查摸底后,确定新庄村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村,由村民大会表决发展黄毛谷、苹果、畜牧等5个产业,由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提供贷款支持,新庄村成立扶贫互助协会,开设协会专户接受贷款。
扶贫贷款予以“精准”投放,94户农户获得200万元贷款,其中64户贫困户优先。实打实的资金投入,激活了黄毛谷产业。贫困户梁志科贷款2万元后种了14亩黄毛谷,其中矮化苹果园里套种了9亩,“有了贷款,购买了优质良种、肥料、地膜,雇用机械手播种、收割,亩产高达1000斤,以前才能收600多斤。出售给专门加工杂粮的公司,1斤卖3元,亩增收2000元哩!”
“国家关心我们给贷款,我们农民要诚信、挣了钱及时还贷款。”梁志科说。
西峰区委、区政府把金融扶贫作为全区减贫摘帽的手段,2013年开展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以贫困村优先的原则,4年时间计划放贷4.9亿元,已放贷1000万元,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小杂粮、优质林果、瓜菜、养殖业等增收致富产业,单笔贷款最多5万元,2年期限,实现了24个贫困村全覆盖。
“我们有压力、有风险,但有地方政府及村两委班子、村扶贫互助协会等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追踪贷款用途,及时催收还款,不再是融资就是银行的事,形成了良性互动态势。”银行相关人员认为。
金融的活水流向扶贫攻坚,降低融资成本,金融服务富民产业发展,疏通了贫困户发展产业时“贷款难、难抵押、手续繁杂、难贷款”的“梗阻”,激活“制度资本”助贫困户创业,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