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8月16日电 在一片幽静的青山绿水间,溪水潺潺,鸡鸣不已。400多只放养鸡正随意地觅食饮水,悠然自得。这里是甘肃省漳县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遮阳山。盛夏时节,时而出现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意境之美,为这片现代景区带来了远古的深邃与素朴。
“这些土鸡再过两个多月就能下蛋了。”青峰下、溪流边、花草间,在一群放养土鸡的包围中,主人郭小钢正在给它们喂养饲料。
“我原来在兰州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后来又跑到广东深圳去打工。今年春天才回到家乡开始养这些土鸡。”说起自己的工作探索和最终选择,26岁的郭小钢踌躇满怀。“在政府的帮助下,我承包了这块地方,并联合村里其他7家农户养鸡,准备做一个长久的旅游项目。”
郭小钢所说的“旅游项目”,是去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发生6.6级地震之后,由国家扶持、在漳县开展的灾后重建扶贫开发示范村项目,放养鸡项目为其中之一。
“我们大草滩乡新联村是去年地震的重灾区,灾区群众比较贫困,自我发展能力非常有限。”漳县县委书记党建中说,“为了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我们在新联村实施了灾后重建扶贫开发示范村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放养鸡项目引进了9600只放养鸡,扶持192户农民发展养殖业。”
在新联村境内的遮阳山,水草丰美,非常适宜放养鸡的生存与成长。今年春天,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郭小钢开始在遮阳山下“安营扎寨”,专心养鸡,放飞自己的致富梦想。
“一只土鸡在一年的周期内可以下200多个蛋,市场行情是一个土鸡蛋约1.5元。这就是300多块钱。”郭小钢算起了自己养鸡的经济账,“一年之后新的鸡仔又会孵出,我就会把土鸡卖掉,一只土鸡能卖150块钱。除去成本,这400多只鸡能给我带来7、8万块钱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作为去年“7.22”地震的重灾区,漳县在灾后重建中将重点放在了“授人以渔”上,努力提高灾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因地制宜地制订规划,以实现个人和家庭参与的后续产业能健康、持续发展。
“除了放养鸡项目以外,我们在重灾乡村还有“农家乐”、圈舍养马、温室大棚等多个扶贫开发项目。随着这些惠民、富民项目的逐个落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慢慢告别贫困,开始步入灾后的崭新生活。”党建中说。(完)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