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山”品牌亮相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

时间:2024-05-13 19:53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 点击: 载入中...
  5月10日,“大黄山”品牌亮相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大黄山”与“黄山”,虽一字之差,却是质的变化。这个安徽全新打造的世界级文旅IP,继3月底安徽省“大黄山”建设推进大会后,再一次向海内外展示其之“大”之新,以及何以“大”。
  
  大幕拉开,“大黄山”建设步履向前。“五一”前夕,“大黄山”地区高铁互联互通进入新阶段。4月26日,池黄高铁正式通车,起自池州站,途经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黄山市黄山区、黟县,接入黟县东站,串联起九华山、黄山等一批著名旅游景点。
  
  五一假期,“大黄山”地区90家4A级以上景区合计接待游客22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5%。突出休闲度假康养,推出系列新产品新业态,“大黄山”带动旅游活跃度快速提升。
  
  世人熟知黄山。1979年,邓小平同志登上黄山,提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成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今天,新的“大黄山”又一次满怀雄心壮志走向世界。

  
    游客正在黄山上观看日出。(黄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大黄山”,何之“大”
  
  “大黄山”不是一座山一个市,而是安徽创意打造的一个全新大IP,由传统旅游IP延伸至休闲度假康养IP,由单纯文旅IP扩展至新业态新经济新产业复合IP。从今年3月全面推进建设,计划到2033年建设完成。
  
  “大黄山”,包括皖南黄山所在的黄山市以及周边三市:佛教圣地九华山所在的池州市、天柱山和桐城派文化所在的安庆市、中国文房四宝重要发源地宣城市,四地山水相连、人文相近。

  
    航拍九华山地标式建筑——地藏菩萨像。新华社记者郭晨摄
  
  “大黄山”之大,“大”在“大空间资源整合后要素组合的机会更大”。“大黄山”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是黄山市的四倍。在这个区域里,旅游资源种类多、密度大、品味高,是全国8个A级景区集聚区之一,也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显学之一徽学的发源地。这些自然生态、人文底蕴、市场空间将强强组合,形成得天独厚的巨大市场优势。
  
  “大黄山”之大,“大”在“大品牌引领提升后产业拓展的空间更大”。这里共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20多个A级景区、9000多处古民居古村落。未来这里将创新理念,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升级,促进单一旅游产业向跨界融合的高端服务业拓展。
  
  “大黄山”之大,“大”在“给消费者和投资者选择的余地大”。无论是休闲度假,还是康养旅游,无论是高端商务活动、企业闭门会议,还是背包客、老少一家,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能在“大黄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位。按照建设规划,到2033年,“大黄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元,将是2023年的2倍;接待国内游客超过6.7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900亿元,分别是2023年2.5倍和2.8倍。
 
  
    游客在安徽天柱山风景区游览。新华社发(江胜摄)
  
  在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大黄山”品牌推介活动上,安徽省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如上阐释“大黄山”之大。
  
  安徽省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大黄山”,是立足皖南地区秀美山水、厚重人文、绝佳生态等独特优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大决策,是以创新理念、系统思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探索。
  
  “烟雨大黄山,心灵休憩地”——这是“大黄山”内在气质的外化,也是“大黄山”的未来图景。“安徽倾力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富有远见的行动。”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说。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介绍,到2033年建设完成时,“大黄山”地区休闲度假、创意、体育赛事、医疗康养、会展、文化服务六大服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南溪南村。新华社发(潘成摄)
  
  “大黄山”,何以“大”
  
  2024年3月底,安徽省召开“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被业内视为“大黄山”建设的“扬帆启航”。会议明确“大黄山”建设不是就旅游抓旅游,而是要抓住产业跨界融合的特征,更好放大“旅游+”的效果,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未来的“大黄山”,是协同发展的“大黄山”。
  
  安徽省提出,将坚持规划一张图、环保一把尺、品质一套标、项目一个库、招商一起抓、营销一体化、工作一盘棋,打破地理界限和行政、制度、政策等壁垒,让区域内资源要素整体联动、自由流动、优化互动,最终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在四市联动上,将建立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机制,四市轮值牵头,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拿出具体的、按年度推进的重点任务,并以共同签署的会议纪要固定下来,以产生协同效果,避免重复建设与同质竞争。
  
  未来的“大黄山”,是跨界融合的“大黄山”。
  
  安庆市市长张君毅认为,“大黄山”建设,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推进业态升级、模式创新。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春景。新华社发(樊成柱摄)
  
  步入露台沙发,坐在各类卡通玩偶间处品尝手冲咖啡,远方天柱山的蜿蜒轮廓清晰可见……在安庆潜山市痘姆乡鞔鼓村,隐藏着一家网红咖啡馆“南北咖啡”。
  
  “走,去喝杯咖啡!”带着爱拍照的小孙女去“村咖”打卡,成为了57岁潜山市民王爱菊的新日常。
  
  在南北咖啡创办人胡瑞看来,在乡村,咖啡馆不仅能够下沉到山田湖林,更可以触及到各个年龄段的尝鲜人群。
  
  “周末和节假日一天能卖出400多杯咖啡,周边像我一样开咖啡店的人越来越多了。”他说,依托乡村颜值诞生的“村咖”打造出新消费场景,正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新的业态,已经在“大黄山”星星点点地亮了出来。
  
  在被誉为“千载诗人地”的池州市,2016年创办的池州马拉松今年已入选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这座古城新添一张世界级名片。池州依山就势,对赛道沿线进行系统改造提升,让来自国内外的跑者们在十月的赛事时,跑在湖光秋色里、花香诗词中。


  
    第十九届中国黄山(黟县)自行车公开赛举行。新华社发(施亚磊摄)
  
  地处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的宣城广德市,面对大城市高品质的康养需求不断增长而康养资源紧缺,正在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候鸟式、疗养式、田园式养生养老基地。今年2月底,首届长三角(广德)康养产业对接会举行,谋划推进有重点项目44个,将打造一批精品康养村。
  
  安徽省坚持谋定而后动,精心编制大黄山建设指导性规划,制定了大黄山建设行动方案。目前,安徽省“大黄山办”已经实体化运作,六大产业推进组与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专班有机衔接,为“大黄山”导入优质资源。
  
  资金支持方面,设立1.8亿元大黄山建设专项资金和首期30亿元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推进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注重引进高品质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场景打造方面,通过十年时间,在企业兴乡、能人助乡等10个领域,打造1000个场景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严格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大黄山”,向世界
  
  今年春天,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华春莹先后在海媒平台转发了黄山市歙县的传统非遗项目瞻淇鱼灯表演与歙县卖花渔村春日美景,吸引海外众多关注的目光。

  
    2023年2月25日,游人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赏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樊成柱摄)
  
  今年3月,“大黄山”的“世界级”目标在建设推进会上进一步明确:在高水平开放中提升产业发展国际化水平,面向国际市场,实施国际化标准和品牌战略,完善国际化营销体系,提升国际化传播能力,加大国际化产业招引。
  
  据了解,安徽面向海内外客商建立“大黄山”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目前已梳理出2024年建设的总投资1038亿元的50个重点项目,以及总投资1778亿元的10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纵观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大多在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与民俗风情等多方面兼具特色,构成了核心竞争力。“大黄山”向先行者学习借鉴,与世界级对标提升。
  
  在日内瓦湖东岸,一座名叫蒙特勒的瑞士小镇从湖光山色起家,后来不仅开拓了冬季滑雪、夏季跳伞滑翔等体育项目,以高品质私立诊所为基础的医疗养生项目,还凭借有着近60年历史的爵士音乐节与卓别林家族庄园等文化名片,形成了多元产业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的态势。

  
    游客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欣赏雨后春景。新华社发(施亚磊摄)
  
  安徽省提出,推进“大黄山”建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瞄准世界级目标、坚持国际化标准,推进休闲度假康养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旅游服务质量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突出抓好涉旅企业服务标准化建设,以国际化促进旅游服务高端化,着力塑造有品质、有温度的休闲度假康养品牌。
  
  在“大黄山”地区,即便身处乡村,已经能感受到浓浓的国际范。
  
  在黄山市黟县西递镇潭口村,沿着一条狭窄山路走,很快视野便豁然开朗。100多栋徽州老房子散布在竹林、桑田、菜园与温泉间,一个徽州自然生长的村庄在山谷中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卢村秋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施亚磊摄)
  
  “吾心自在是吾乡。”这是在海外生活多年后的陈琳初见潭口鸳鸯谷时的感受,“这里有着乡村的魂。”陈琳很快就选择留在这里,成为了“自在谷掌柜”。
  
  “自在谷”占地8000余亩,是一个融合有机农场、美术馆、民宿、中医药康养等元素的村居文化旅游综合体。在这里,陈琳为每栋老房子寻找新主人,保护性利用,共同搭建谷民们想象中的未来乡村。
  
  这里有来自欧美与日韩的数字游民,有寻找“心”灵感的年轻设计师,还有来体验的国内外文化艺术界大咖。
  
  “在文化层面上,中国乡村能与世界顺畅对话,最中国的也是最世界的。”陈琳说,毗邻黄山给了很多国内外游客一个愿意来这里的理由,但打造出高水准的新文旅融合项目才能让他们来了之后,还想再来。
  
  诗仙李白曾沉醉于“大黄山”区域的山山水水,留下众多烟雨江南的传世佳作。1300多年后,重新定义的“大黄山”,将为现代人增添更多心灵休憩的美丽画卷。(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菁陈尚营汪奥娜参与采写:马欣然)










 
(责任编辑:郑文)
>相关新闻
  • 国之大典,盛大亮相(人民论坛·70华诞·倾听历史的回声)
  • 国之大典,习近平高度评价
  • 习近平点赞国之大典
  • 这场国之大典,给14亿中国人上了“三堂课”
  • 看清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导更可期待的人类未来
  • 【两会面对面】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