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今年旅游业表现特别抢眼,但要谨防成绩遮蔽问题。有必要从建立健全门票价格科学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切实规范景区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庆后,不少人都在朋友圈晒旅游美图。一向不愿意凑热闹的表哥也带一家老小去邻省看了看古迹:“今年不让景区涨价,高兴!咱也带闺女出门长长见识。”
上月,国家发改委连发两条通知,要求各地整治景区门票价格,并强调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景区原则上一年内不涨价。一纸限价令,提起了不少人出门旅游的兴趣。可也有人质疑:假期游客多,景区维护成本大增,此时门票价格应声上涨是市场调节,还能疏导客流,政府不该干预。
景区限价到底该不该?笔者认为当然应该。此次限价,针对的是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景区。这些景区都是以自然景色或历史人文景观为基础,其核心竞争力里,老祖宗留下的公共资源占了很大成分。对于这种不纯粹的市场行为,市场机制在价格调节上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就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出拳。即便为了筹资开发和保护此类景区引入了社会资本,在保障投资者合法赚取利润的同时,也应接受相关部门依法进行价格监管。
不过,限价只是治标之策,要根治景区“闻风涨价”的顽疾,还得下功夫治本。规范景区门票价格,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建立健全门票价格科学管理长效机制。
首先,对景区定价要细致地立规矩。什么样的景区可以收费?不同性质的景区,分别应当由谁依据什么来给门票定价?投资者收益率保持在多少是合理水平?门票收入该如何分配?等等,都应当给出明确规定。同一个城市、规模设施服务都相差无几的公园,门票价格却千差万别,实难服众。不能某个地方甚至某个人一拍脑袋,就圈出一块地收门票,把公共资源当成了自家摇钱树。
在此基础上,景区若申请涨价,还得先给公众交代一本明白账。老百姓没有乐见涨价的,但也并非不讲道理,之所以一听说涨价就反对,是因为现在景区涨价多数都涨得不明不白。你说日常维护处处要钱,你都做了哪些维护?到底花了多少钱?你说成本上涨,到底上涨了多少?能不能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来消化?你说入不敷出,究竟收入了多少?有没有不必要的支出?只有给公众一本明白账,涨价才能令人心服口服。
此外,涨价之后的后续监管也不能手软。公众认可景区门票涨价,还是为了在公共财政力量有限的情况下,让公共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在监督景区收费的同时,还要在景区保护上设立硬杠杠,如果没有履行好保护义务,或是涨价之后增加的收入没有真正用在景区保护和开发上,就要实行一票否决,吊销经营资格。
今年,旅游业表现特别抢眼,但产业越繁荣,就越要谨防成绩遮蔽问题。要把这个既能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还可以惠民生的新增长点做大做强,不妨从建立健全门票价格科学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切实规范景区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