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革命 谁先播种谁先收割

时间:2015-05-26 18:08来源:新华网 作者: 李拯 点击: 载入中...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已经错过前两次工业革命,无论如何不能错过第三次

 

    近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思路,“推进智能制造”的新表述,勾勒出“互联网+”语境下的工业新未来。几乎所有主要制造业大国的媒体,都从中看到了变化和压力。路透社特别指出,业界正广泛地将这一战略同德国“工业4.0”相比较,而两国政府也正着手开展该领域的合作。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敏锐地捕捉到,“制造业变得数码化了”。在今年初举行的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展上,一个用“数据”和“经济”组合的英文新单词“D!conomy”(即“数字经济”),成为风靡世界的主题口号。

    德国《明镜》周刊则自信满满地评价说,“工业4.0”发出了革命性讯号。信息技术就像为机器赋予“灵魂”,它们能读懂“产品”,也可以交换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事实上,德国智能制造的先行者,元件合格率甚至可高达99.9988%,让人惊叹智能制造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美国的网络巨头则在纷纷进军实体经济,无人飞行器、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机、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驮驴、机器人厨师等种种闻所未闻的新产品横空出世。谷歌通过在隐形眼镜中植入测量血糖含量的智能硬件,进入到西门子擅长的医疗领域;亚马逊开发用无人驾驶飞机配送商品,刷新了电商的配送模式。如美国媒体所说,“新硬件时代”正渐渐拉开序幕,把信息技术深深嵌入生产过程,是工业发展的新挑战,也是新的增长点。

    要把智能制造从设想变成现实,技术突破只是先决条件,思维方式的革新更为重要。美国作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明确指出,“经济革命并不会凭空而来。新通信手段和能源的采用通常是政府和产业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当智能化的机器逐渐成为生产线的主角,人从“生产者”转变为“管理者”,政府如何保证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从生产线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如何去适应甚至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创造性破坏”,不仅会改变生产方式,更会改变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

    更应看到,智能制造更加依赖高新技术,更加注重定制化的生产方式,发展中国家的简单代工模式将进一步失去优势。《新工业革命》一书写道:新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地在发达国家得到体现。发达国家制造业或将以数字化的方式复活,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面临重新洗牌。无论如何,智能制造的逐步实现,让全球工业格局走向新的十字路口。新的制造业革命,谁先播种谁就能先收割。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应在迎接挑战中转变方式,在顺应潮流中锐意创新,才能在新的产业竞争中拔得头筹。

    在人类历史上,白气腾腾的蒸汽机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化、自动化与标准的生产线则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一个后发国家来说,中国已经错过前两次工业革命,无论如何不能错过正在进行的这次工业革命。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自我革命 致胜之道
  •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四个统一”
  •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突出问题
  • 东湖评论:自我革命不能做“三客”
  •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自我革命?
  • 用好党“自我革命”这个重要法宝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