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考安利相随” 极地专家来兰讲述中国人的“极地梦”

时间:2014-09-12 17:5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李红军 点击: 载入中...

甘肃省环保厅副巡视员倪平(左)、“雪龙号”现任船长王建忠(中)、极地科考高级工程师汤妙昌(右)        记者 李红军 摄

  大西北网9月12日讯 9月12日下午,“极地科考安利相随”——2014“雪龙号”极地科考专家巡讲兰州站媒体见面会,在组工大厦举行,“雪龙号”现任船长王建忠、极地科考高级工程师汤妙昌、甘肃省环保厅副巡视员倪平,安利公司有关负责人共同出席,两位科考专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今晚,极地科考专家巡讲兰州站将在甘肃省人民政府礼堂开讲,汤妙昌先生将在甘肃省人民政府礼堂开讲。
 
  以下是媒体见面会提问实录:
  
  甘肃新闻网提问:据我们所知,安利公司长期秉承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一直倾力于环保事业和公益事业,作为南极科考队“雪龙号”的赞助商,公司的初衷是什么?对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有何帮助?安利韩琦:安利公司一直坚持环保性的生产理念,坚持12年赞助雪龙号在南极的科考任务,为雪龙号提供营养补给,这也是体现安利作为一个环保企业和责任企业的初衷和理念。
 

安利甘肃分公司公共事物助理经理李彥青致辞     记者 李红军 摄
  
  安利李彦青:安利公司一直坚持环保性的生产理念,坚持12年赞助雪龙号在南极的科考任务,为雪龙号提供营养补给,这也是体现安利作为一个环保企业和责任企业的初衷和理念。
  
  新华网:极地科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主权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战略活动,那我国对南极科考是什么样的定位?
 

极地科考高级工程师汤妙昌  记者 李红军 摄
  
  汤妙昌:简单概括,南极科考是中国对人类和平利用南极所做的贡献和努力,也是中国步入海洋大国、海洋强国的一个进步。
  
  大西北网、科技鑫报提问:安利环保志愿者发起了“绿色骑行”活动,沿途对黄河两岸进行了垃圾清捡活动,请问环保厅领导,兰州作为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我们的母亲河现在面临什么状况?需要我们社会更多关注她哪些方面?
 

甘肃省环保厅副巡视员倪平回答本网记者提问  记者 李红军 摄
  
  倪平:其实甘肃黄河流域的保护,在80年代有一个时期很不乐观,污染比较严重。经过大力的改善治理,现在黄河又有候鸟飞来,但总体来说保护任务还是比较重,支流污染治理任务重,生态护任务重。甘肃是黄河的水库,所以要从大生态保护上要保护黄河,保证水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兰州晚报提问:据业内人士透露,“雪龙号”上有“四大守则”,比如垃圾分类、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等,王船长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些守则和守则制定的原因吗?
 

“雪龙号”现任船长王建忠  记者 李红军 摄
  
  王建忠:雪龙号有四大守则,我们是国家队,在一个危险、艰苦、恶劣的环境生活工作,没有商量的保护安全,必须是强制执行,小的损伤个人,大到影响国家形象。环保也是要求做到零排放,南极虽然面积很大,但是必须按照南极条约遵循。每个人都有登船须知,必须有生物规则、安全规则。每次都要教育,有21条是必须做到,没得商量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障安全、任务完成、保护南极的环境。也是我们去考察初衷,很多队员当时不适应,回家后在环保习惯上有一个质的提高。80、90甚至00后的孩子感觉像换了一个人,经历了考验、得到了教育和提高,在环保、人生观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到环保大事业中!
  
  兰州晨报提问:“雪龙号”执行科考任务以来,足迹遍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王建忠船长能介绍哪几项纪录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王建忠:首先纪录都是相对而言,我们的南极的考察目前为止只有30年,别人都是近200年,我们起步很晚,通过30年已经从无到有,从到大,30年来,走到现在,创造了很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做法,这是中国人为极地事业做出的贡献。严格说雪龙船不是破冰船,很多国外船龄大了已经不破冰了,但是雪龙船必须要破冰,我们要积累经验,做前人没做过的东西,去摸索探索,去提高。给后人积累冰雪航行的办法。由方法还在应用但是没有提升到理论高度。其次,去年我们走东北航道,在罗斯海建站了,面临的挑战更多,并完美如此,我们用30年赶上了别人60年的成绩。
 

媒体见面会现场  记者 李红军 摄
  
  甘肃电视台提问:请问倪老师,未来甘肃省环保厅都有哪些计划来号召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投身于各项环保工作中来?
  
  倪平:环保要融入创新行动,环保在三个大方面需要公众广泛参与:1、法制建设;新环保法的制定实施成形广泛的收集了意见,希望企业、社团和公众都参与进来,2、环保的宣教:发展中间产生问题,所以要大家提高对环保的认识,宣教是环保永恒的主题,各界都能参加进来,提升环保意识,落到实处。3、监督管理:环保设计的面大量多,监督管理的工作很繁重,新环保法也是最严厉的环保法,仅靠环保工作者也是不够的,希望媒体和社会各届能参与到环保的监督管理中,特别是公众全民参与。兰州的大气污染防治就是公众参与的成果体现。让企业、社团、公众都参与进来,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
  
  中国甘肃网提问:南、北极是世界的净土,但是全球工业化印发的污染让净土不再纯净,请问汤老师您随“雪龙号”执行极地科考任务时,环境变化在哪些方面表现的更突出?我们每个人践行环保理念的时候需要做什么?

 

极地科考高级工程师汤妙昌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 李红军 摄
  
  汤妙昌:我们人类能够一代代生生不息传承到现在,就是因为地球上有一个适应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温度,靠什么?靠的就是南北两极,没有的话,我们地球就不可能存在人类。现在人类会遇到异常的气候现象,说明在南北两极地球的空瓢产生了问题。南极是地球唯一一块保持大自然风貌的大陆,但是现在它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外界任何的干扰都会污染这块大陆。污染是第一杀手。从长城站到中山站,我们都在考察站同时建起来了污水处理装置和环保炉。生活用污水一定要处理,才排除,不达标的就不排放,一排放就污染南极的环境。不能焚烧和降解的必须带回来处理,因此,我们国家对这个问题重视程度很高,从源头把关重视。我们从产品选安利的空气清醒剂、洗衣液、护肤露、护肤霜的,是符合南极环保的使用条件,我们带去的营养品保健品是选的安利的营养品,蛋白粉、B族等,适宜考察队员体能的护肤。因此环保的任务相当重要,环保的意识和环保工作的务实怎么做更为重要,怎么把环保作为我们随时可以做的小事非常重要,希望媒体多宣传,加强意识,从小事做起才能保护好地球家园。
 

“雪龙号”现任船长王建忠(左)和极地科考高级工程师汤妙昌在见面会现场   记者 李红军 摄
  
  王建忠船长补充:我们去年投资2.5个亿把雪龙船的主机换了,为了适应南极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世界在制定规定,我们在严格执行。南北极的考察为世界环保做出了典范,给人类解决争议和矛盾制定了一个典范。
  
  兰州新闻综合频道提问:王建忠船长,雪龙号科考船上有没有安全保卫力量?雪龙号除了科考外还有什么其他用途?雪龙号上产生的垃圾如何处理?再就是,国人若想去南极旅游,可以成行吗?
  
  王建忠:受限雪龙船是三合一功能,我们考察只有30年,它除了科考还要执行物资运输、人员的运输,国家的投入大了会有船的分类,形成一个团队。慢慢船的功能就会细化。其次说到保卫人员,我们往南走,这个海区比较安全,海盗比较多的地方不太接近,不过还是我们配了弹药,将近有一半的船员有持枪证,还是需要防海盗,持枪也是为了防北极熊,吓唬它走掉。第三说到旅游:南极和北极虽然离的很远,但是生活息息相关,若发生了变化,就是“空调”发生了变化,现在制定一些规则,可以去看但是要保护环境,包括科考之后才知道南极的很多和我们生活相关,人类的活动毕竟对南极的环境有影响,国际上制定了很多规则,我们也是严格按照这个规矩做。严格挑选、安全教育、求生教育、法制教育;经过有资质的人员培训训练才可以去,国内很多人不了解。如果有机会去南极看看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注意事项、注意南极的环境,不要影响生活的地球环境。
  
  甘肃经济日报提问:“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南极科考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再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请问王建忠船长“雪龙号”上配备了哪些先进设备?有没有游泳池、健身房、图书馆、KTV这些设备?科考队员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如何放松?
  
  王建忠:雪龙船是比较大的船,小了以后在破冰上机动性好,雪龙船因为大,所以操纵起来难度大,新船没这么大、这么长了,从上海走要9000多海里,我们船要跑一个月,在南极又要呆5--6个月,所以船员要经历很多的生理、心理的压力。我们尽可能改善大家的生活和心情,几乎每周都有一、两次的活动,健身房、游泳池、多功能厅、图书馆都有,可以开讲座、舞会、KTV都可以,最多是利用我们的优势在空余的时候,相互交流,学习交流,讲座,我们叫“南大北大”,也聘请教授,可以自己申请,可以发证书,比较多的。其他文体活动很多,每次K歌都会发奖,船员是固定的,但是队员每年都在换,年轻的队员都多才多艺,每年都在换着夺冠军。我们整个考察队分工明确,大家的生活工作都会安排的很好,虽然很艰苦,但是看到、学到都是很大的惊喜和难忘。我虽然是干了很久,却认识了很多人,感情很深,对这个事业也留下了很深的感情。
  
  新华网网友提问:像我们这样兰州的普通市民,能有机会参加南极科考或者旅游吗?
  
  王建忠船长:我国现在南极科考由于任务太重,还不能满足旅游的条件。去南极的船员和科考队员都要严格挑选,船员一般相对是固定的,同时也有每年新加入的队员、科考人员,那个任务那个项目,由负责人考核挑选加入。船员的条件主要指要有能力承担船上的工作,第二是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南极气温低环境恶劣气压低,慢性病是不易通过,第三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因为一次出行时间久,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会给考察带来麻烦。其他就是上船之前的教育和培训。
  
  新华网网友提问:王船长,听说“雪龙号”上有安利的环保小屋,是个神马样的情况?
  
  王建忠:“雪龙号”上确实有安利的环保小屋,也很方便,在挑选的时候确实做了很多实际的分析,对我们环境污染几乎没有。主要是船上有一个洗衣房,同时提供洗涤产品,也提示大家怎么用,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也能接触到这个东西。在此也对安利表示感谢,12年来对我们“雪龙号给予的合作和关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9月12日 “雪龙号”极地科考专家来兰州讲述南极“优生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