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下午,由碧桂园承办的“繁华正现新区腾飞:2014兰州新区城市发展论坛暨碧桂园?城市花园推介会”在甘肃大剧院举行。
媒体提问环节,一家地产类网站的记者向出席论坛的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苗丰满提问:“如何创造更好环境吸引人们到兰州新区居住、投资?”
闻听此言,苗丰满语言坚定地为现场媒体爆料一条新闻:按照计划,明年,我们将开建安宁到秦王川的快速通道,即安秦快速通道,道路市区的起点初步选址在北环线安宁区培黎广场西侧路段,道路全长38公里,确保40分钟到达新区,建成后将成为兰州市区到兰州新区最近的道路。
苗丰满表示,伴随着高铁、安秦快速通道的建设以及目前既有的水秦快速通道、西固至中川快速通道,未来兰州老城区到新区的距离将越来越短,人们到新区的道路不再是问题,而新区内部的路网已是四通八达,不言而喻。
其实,近两年来,社会上关于兰州新区建设的疑问还不仅仅是交通。
大西北传媒365房记者查阅有关信息,归纳了关于兰州新区建设的10大质疑包括:水资源的质疑、土地盐碱化的质疑、沙漠化的质疑、生态的质疑、路网建设的质疑、建好房子没有人居住的质疑、企业进去能否持续发展的质疑、国家对兰州新区支持的质疑、兰州新区未来发展的质疑等。
其实,这10大质疑可以归纳为三类问题:生态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和新区发展政策的环境问题。然而,这10大疑问,在经历两年的建设之后,有的问题已经找打了答案,有的问题已经解决,有的正在解决,有的即将解决,兰州新区的建设者正以自身的勇气、智慧和担当,“挥剑决浮云”,为企业和个人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置业环境。
比如,有人提出,兰州新区水资源先天不足。
事实上,兰州新区并不缺水。相反,兰州新区因水而变,因水而荣。在“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的道路上,兰州新区正在加速前行。
据大西北传媒365房了解,兰州新区的供水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调蓄水库,蓄集引大入秦工程来水;给水厂,生产清洁的自来水;供水管网,将清洁水源供向城区各处。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建成库容89万立方米的尖山庙蓄水库和库容630万立方米的石门沟调蓄水库一期工程;第一给水厂一期工程和尖山庙给水厂已建成投运,可分别每天为兰州新区提供6万立方米和1.5万立方米清洁水源;新建给水管网总长超过了150公里;通过对106项水质指标的检测,兰州新区供水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引大入秦工程设计年引水量为4.43亿立方米,目前实际利用的不到2亿立方米,尚有2亿多立方米未利用。以人口过百万的中心区城关区和工业企业云集的老工业区西固区为例,经过几十年发展,每年的总用水量为2亿立方米,尚未达到引大入秦工程当前的富余水量。
按照未来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和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60万人时,兰州新区需要分别具备2.7亿立方米、3.9亿立方米的年供水保障能力。到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时,这一数字要达到4.9亿立方米。
以远期为例,到2030年,兰州新区年供水规模达到4.9亿立方米时,引大入秦工程每年将向兰州新区供水2.89亿立方米,西岔电提工程和再生水同时可分别补充4080万立方米和1亿立方米的用水。剩余所需的6000多万立方米用水,将以从西固区黄羊头附近提取黄河水的方式解决。
从水的用途上讲,兰州新区未来的生活和工业将采用优质的大通河水;西岔电提工程是从黄河兰州段下游什川的小川取水,泥沙量较大,水质较差,因此将主要作为生态和盆地南部农业灌溉用水;再生水将重点用在城市景观、道路、绿化及生态方面。
作为最初确定的一项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季节性供水的特点较为突出。每年的11月11日至次年3月14日的4个月里无法供水。因此,进入冬季后,兰州新区用水保障将依靠调蓄水库。
为解决今后可能面临的季节性缺水的问题,兰州新区已将加快调蓄水库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水利项目建设的首要工作。目前,库容4000万立方米的高窑水库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建设规划,正在加紧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也已展开了第一给水厂二期项目和第二给水厂项目的前期工作,两个项目完成后,兰州新区每天处理水的能力将达到100万立方米,形成和调蓄水库规模与之配套的水处理能力。
此外,目前兰州新区已编制完成《兰州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据要求,兰州新区将打造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示范区,努力将兰州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节水城市和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
还有人提出,新区路网如何建设?
除了新区本身的规划,路网建设也是新区建设极其重要的部分。兰州市政府规划了环状路网。由北秦路和安秦路两条快速通道组成的环状路网将把兰州新区和老城区紧紧联系起来。北秦路指的是由兰州市区北出口的北龙口--秦王川,道路全线经过忠和、水阜、涝池、赵家铺,终点接秦王川新区内的纬一路,道路全长50.23公里,道路宽56米,建成后从市区至兰州新区只需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成为兰州市首条快速路,以及新老城区重要通道之一。安秦路是与机场高速并行的又一快速路,该路以安宁区沙井驿为起点到秦王川,全程基本沿目前正在使用的机场高速,建设全长33公里,道路设计与北秦路一样,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建成后将成为兰州市区通往新区的又一重要通道。
除了连接新老城区的环状路网,新区未来的主次干道也出炉了。记者了解到,秦王川的“经纬路”主要依托北龙口至秦王川的“北秦路”等三条快速通道,共同构成路网骨干格局,由纵穿新区的“新城大道”构成中心主轴线。然后,由南向北,横排列的道路从“纬一路”开始排起,一直排到“纬二十三路”,即平行着23条道路;而纵向,则从“经一路”开始,一直排到了“经十二路”,共计12条;加上“纬线”23条道路,仅“经纬路”就合计35条。根据规划,新区地面上除了电线杆,所有的网线都将下埋,而且交叉路口也不设置红绿灯,行人则是通过地下通道和天桥通过,其中还包括,全长3.73公里的纬三路和全长4.1公里的南北主干道“新城大道”。
有人提出,人少楼多,这些房子谁来住?
而这,似乎也成为了兰州新区发展中众多质疑声中较为“响亮”的一个;社会普遍担忧的是,兰州新区是否会变空城和鬼城?但随着新区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事实证明,兰州新区不会唱“空城计”。
虽然有一部分兰州市民仍不是很了解兰州新区,觉得那里人烟稀少,不适合居住,但是您要知道,经过5-10年的建设,兰州新区将发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兰州新区的发展思路是,以产促城,以产带城,产城融合,共同发展。有产业,就有就业,就有不断提升的城市功能,这时,新区的人口发展,城市的繁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另外,在新区人口规划方面,目前兰州新区人口十几万人,今年内市区的所有职业学校将全部搬迁至新区。随着出城入园和众多产业投资的落地运营,将使新区的人口规模猛增。
新区可说是地广人稀,有开阔的视野和清新的空气,各种商业配套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繁荣起来。教育、医疗、交通等相关配套也都逐步完善,相应的,新区的区域价值也逐渐凸显。以土地聚人气,以人气提升土地价值,新区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
自新区建立以来,新区的人口迁移活动就陆续进行。早在2012年8月,在兰州新区专门为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受灾群众新建了转移安置区,目前1150户舟曲受泥石流地质灾害而无家可归的民众落户新区。
新区各行各业的发展解决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新区农民打工不用远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各类人才的聚集,也将使得新区的发展更加瞩目。
有关对兰州新区的质疑,可以登陆大西北网查阅《兰州新区发展的10大质疑逐条击破》系列报道。
2011年7月7日傍晚,兰州市城市整体规划、兰州新区总体规划项目负责人易翔,在接受大西北传媒专访时说:“兰州新区就是为兰州市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秦王川对兰州是一次飞跃。秦王川先产业后城市,那里最有希望的地区。你们现在可以到秦王川买房子,那是有四条通道,在兰州住,秦王川上班不是梦,而是现实。现代科技已经解决了空间遥远的问题,如果没有交通通道,在秦王川建城是不可能的。”
在回答记者关于“秦王川距离沙漠很近,生态问题怎么解决?”的问题时,易翔说:“我在今天的论坛上已经讲了,三分之二的土地用于生态修复,你们去过拉斯维加斯吗?那就是秦王川的明天。拉斯维加斯是美国西部的明珠,秦王川为什么不能成为中国西部的明珠呢?”他用咄咄逼人的目光直视记者。
易翔介绍,全世界的新城都是平地而起,包括拉斯维加斯、包括华盛顿,200年前什么都不长,包括纽约是一个小码头,交通和环境不是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关键是要统一思想,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和物力打造一个新城。其实,在新城建设上中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深圳、珠海都是平地而起,以前的小渔村也都摇身一变成了国际大都市。因此环境的问题是阻碍不了新区建设的。
再来看看距离的问题,目前,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兰州市区到秦王川新区的高铁已经开工了。高铁每小时250公里的速度和新区60公里距离,兰州老城与新区之间也仅仅是半个小时的车程。因此,快速的交通和现代通讯使得我们今天敢说,跨越60公里去建新区。全世界的城市和郊区的关系,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关系其实就是40分钟车程。以北京从东城到西城为例,没有1小时是到不了。其实,新区工作老城生活比北京的出行时间还要短。如果快速交通提前建成、高速公路连接上、轨道交通和快速干道四大方式把老城和新城联系起来,距离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城市建设没有捷径可走,要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所以我刚才说三五年不可能,至少做10年的打算,深圳到今天30年,还有很多人不满意,还有很多老百姓说“30年了,怎么还这样?”所以深圳也遇到过问题,因为它原来是国家支持,到现在为止深圳还有很多人不满意,其实全部的城市都建成跟深圳一样的话,那就了不得了。所以我们在兰州新区的建设中确确实实要做好长期打算,现在宏观调控融资困难,民间资金又不看好兰州,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我认为首先是要把基础打好,软环境、硬环境先行,先引入战略性的产业,解决兰州经济实力增长的瓶颈。然后通过产业吸引全甘肃、全中国的人都到兰州新区来创业,这样的话就真正可以建设综合性的城区。其实全世界所有的城市都是这样一个过程,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中国所有成功的城市都是以产业开始吸引人的,以产业服务来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时候就是城市建成的时候。包括你看天府新城、滨海新城、浦东新区都是先上产业,当时上海都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现在上海人变了,“我宁可要浦东一张床,也不要浦西一套房”,全部颠倒过来了,浦西原来很牛,现在浦东很牛。所有具有国际水准的工作、生活空间都在浦东。天津人现在也改了,城区是不错,服务水平不错,但是没有好的环境,所以现在都往滨海地区走。
兰州新区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绘就蓝图的。
作为一座全球最年轻的城市,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它的发展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问,但这也是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内容,辩证的看,这也是促进兰州新区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兰州新区的建设者们正以自身的果敢、勤劳、勇敢、智慧、担当,向社会、国家和历史交上一副副答卷,这将是一幅幅跨越时间尺度的答卷,担当起兰州新区战略使命的答卷,绘就兰州新区宏大画卷的答卷……(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