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1月10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作为我省优质医疗资源聚集的省级三甲医院,在新医改缓解看病难的大背景下,或以兼并或以托管等形式悄然圈地,着手建立医疗集团。
有关人员表示,大医院刮起“扩张风”是医疗资源随区域调整发展而重新洗牌的结果。但大医院不能只着眼于经济效益,更应该发挥自身公益功能,推进基层医疗事业发展,完善地区医疗服务网络,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种探索。
托管一年收入翻了番
1月9日一大早,家住广场东口的钟新红吃过早饭,就一个人溜达着来到兰大一院东岗院区。
今年45岁的她因为乳腺癌术后需要定期化疗。“交通方便,4路车坐到头就到了,人少清净,检查不用排队,医护人员态度好得很。我以前在别的大医院也看过病,人多,一上午都搞不清楚。”对自己来这里住院化疗的选择,钟新红很满意。
钟新红口中的兰大一院东岗院区原为兰泰医院。该医院位于兰州东出口,离主城区不远,但受企业管理体制的制约,医院的发展长久得不到突破,病床使用率长期徘徊在50%左右,大量医疗资源闲置。与此同时,距离兰泰医院6公里的兰大一院也在被一些问题困扰:病人太多,床位不够用,医护人员和设备都在超负荷运转。最让兰大一院忧心的是,院区发展空间狭窄,长此以往,必然会埋下医疗安全隐患。2010年5月,在此前部分科室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兰大一院与酒钢集团兰泰医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化解这一矛盾探索了一条新路子。经过两年多的磨合,2012年3月7日,兰大一院全面托管兰泰医院,更名为“兰大一院东岗院区”。这是我省公立医院改革中,首次尝试以托管模式将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转移。
之所以选择托管兰泰医院,兰大一院院长余勤的理由是兰泰医院地处兰州的东出口,交通便利,方圆几公里内无较大规模的综合医院,区域人口达到30多万人,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托管也能缓解当地居民看病难。
此后,借助兰大一院科室和专家力量,东岗院区增设至19个临床科室,其中外科由原6个科室增至9个科室,原75张床增至90张床。为提高东岗院区的医疗质量及服务水平,兰大一院更是全力支持,本部21个对应相关科室选派28名相关专业科室业务骨干长期在东岗院区工作: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9名。东岗院区运转了一年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提升明显,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较上年增长95.83%。
托管模式“遍地开花”
业界普遍认同的看法是,“看病贵,看病难”的关键在于优质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80%患者集中在大医院,仅有20%在基层医院,所以解决重点在于放大优质资源。随着“引入双赢经营理念、引入现代管理团队、引入先进医疗手段,不重复建设、不浪费资源”的托管模式浮出水面,类似的模式也随之被陆续复制。
2012年1月,白银市人民政府和甘肃省中医院携手托管共建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两年后,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床位设置由252张增加到了502张,门(急)诊量增长108%,业务收入增长283.3%,并保持逐月上涨的趋势。白银分院更是联同省中医院一起通过了“三甲”医院复评,正式挂牌“三级甲等中医院”,实现了从二级医院向“三甲”医院的跨越式发展,使白银广大人民群众就地享受到了省级医疗保健服务。
同样,2012年9月,兰大二院康泰分院正式挂牌。在兰州市大砂坪庙滩子地区的康泰医院也拥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来自白银、皋兰、永登、河西片区的患者就医十分便利。运行2年后,康泰分院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康泰分院的成功运营不仅延展了兰大二院原有的服务半径,更为以后医院的集团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3年10月,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与皋兰县人民政府签署医疗合作协议,自此,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面托管皋兰县中医院。两院商定将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新格局。2013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红古区人民医院……
集团化运作初露端倪
眼看着大医院建设方兴未艾,一些企业医院却门庭冷落,下一步该怎么走?企业医院职工在艰苦地寻觅,整个医疗界在关注。
最近,一个消息打破了这种沉闷:2013年12月,原有的甘肃省建筑职工医院改换“婆家”,整体移交省人民医院,并正式更名为甘肃省人民医院西区分院,甘肃省人民医院集团化运作初露端倪。
为了打造以现在的省人民医院本部为中心的集团化发展新模式,构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网络和辐射周边的医疗服务框架,经与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协商,并报请省国资委、省卫生厅批准,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将所属省建医院及医院所属秀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分院、3个诊所整体移交甘肃省人民医院。
对于身份的变化,省建筑职工医院的医生拍手称快。他们直言,现在省人民医院为他们的发展将带来一个好的平台。其实,此次省人民医院的扩张并不仅仅是医院的自我行为。在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看来“这是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
不应忽视公益职能
在政府不断提供政策导向和支持的情况下,医疗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也给大型公立医院扩张提供了完备的市场条件。但在劲刮“圈地”风之时,如何真正实现“以大带小”盘活医疗资源,避免陷入盲目扩张的泥潭,成为一个新命题。
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有着类似的担忧,假如大医院单纯的“跑马圈地”将基层医疗机构完全变成大医院的病房周转站,势必会冲垮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层卫生保障体系,弱化社区公共卫生的职能。
更有人担心,大医院的扩张竞赛将使得医疗资源向少数医疗大鳄集中,品牌资源或将面临过度稀释;此外,还将使其他基层医院的生存难上加难,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公正争夺和配置。
有关人员表示,大医院扩张之路,是医疗资源随区域调整发展而重新洗牌的结果。但大医院不能只着眼于经济效益,更应该发挥自身公益功能,推进基层医疗事业发展,完善地区医疗服务网络,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种探索。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