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扶贫县黑龙江海伦,前一段被曝光变相投资亿元盖“豪楼”。当时政府回应说,新办公楼是招商引资之后,用旧政府大楼置换,并未花财政一分钱。可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海伦市为建新政府大楼,将新楼周边大量土地作为补偿划拨给开发商,并非拿旧政府大楼置换。
“旧大楼置换”这种说辞,本来就已经饱受质疑,因为旧大楼也有价值,一拍卖就可变为真金白银,所谓“并未花财政一分钱”,属于掩耳盗铃的狡辩。可是没想到,在狡辩之后,还掩藏着更离谱的真相。且不管“划地换楼”是否合规、是否合算,如此公然撒谎,有炮制“官谣”的嫌疑。
当地不惜牺牲政府公信,编造这样的“官谣”,是否想掩盖什么?据报道,盖楼的开发商,得到了当地政府划拨的数十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商业开发。这么多土地,除了给当地政府盖楼之外,还付出什么,明细账目无法得知。就算那“豪楼”投入一个多亿,恐怕也远不及数十万平方米土地的价值。当地政府看似“不花财政一分钱”得了办公楼,可是那么大面积的国有土地,有没有被贱卖甚至白送了呢?
不知道这糊涂账,是否还有人算得清楚。疑云重重的“豪楼”,其实只是当地所谓招商引资乱象的集中体现。以土地为补偿、退税为条件的招商引资,在当地是常态。因为当地政府要招商引资的盲目和急切,有人拿虚假项目骗取土地,并将土地抵押套现;有人借政府招商引资平台,涉嫌非法集资,骗取民间资本……
地方官员要发展的冲动可以理解,理念错误甚至也值得同情,可是以招商引资为名,暗地里先给自己谋个“豪楼”,就让人怀疑:地方政府占尽好处,在和企业的谈判中又如何能挺起腰杆,如何能最大化地考虑民众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穷县豪楼”的问题,不仅在于超标浪费,还反映了地方政府是以扭曲的理念和手段来求发展。这种“不把土地当钱花”的招商引资,除了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外,恐怕会遗留太多隐患。
在被曝光后,当地开始紧急“整改”。“豪楼”进驻1000多人后,还缺数百人才达标,可见超标之严重。这样一个疑点重重的大楼,恐怕不能“塞人整改”就算完事。哪怕就从超标这点来说,国务院早有条例,禁止各级政府购建豪华办公用房,严重违反的将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海伦的这个“豪楼”,难道不该有人对之负责?如果背后还存在贱卖国有土地等情形,问题的性质显然就更严重。上级部门理应介入调查,处理好政府“豪楼”,或许还是理顺当地未来发展思路的一把“钥匙”。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