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区体量扩张的深度思考之九
城市狭窄拥挤的现实,使兰州不得不向其周围“伸腰扩张”。而兰州作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覆盖厚度最大的区域,与湿陷性黄土“决斗”是未来开发建设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当碧桂园兰州新城作为西北开篇之作,正式落地青白石街道白道坪村,她的到来,催生了黄土高原的城市绿洲传奇。记者 吴永隆 王占东/文 马朋艺/图
但在这一宏伟蓝图的绘就过程中,与湿陷性黄土“斗争”也注定成为这个全国地产十强品牌必须要践行的道路。在项目的落地实施中,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也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在被诸多地产商家不被看好的青白石区域,大胆谋划,践行着湿陷性黄土治理的严格标准,为未来更多入驻该新城的业主们,铸就着“安居乐业”绿洲生活。
湿陷性黄土困扰兰州发展久矣
兰州是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区域性城市,近60多年来,从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发展成为今日重要的工业旅游城市,尤其伴随着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在兰州崛起,兰州的区域战略定位更加凸显。
随着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兰州周边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兰州继续发展的空间严重受限,如何充分利用两山夹一河的地理空间,如何向外突围寻找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如何跳出兰州老城区发展新城区,成为兰州发展的重要课题。
2010年,兰州曾提出“跳出兰州看兰州,跳出兰州发展兰州”的突围战略,这也为兰州老城区周边开发建设乃至于兰州新区的发展,做出了战略上的准备。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甘肃省会城市中心区的城关区,适时提出了“南伸北拓”战略,即提升黄河南岸城市发展的软硬件条件,打造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同时向沉寂多年的黄河北岸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由此兰州迎来了北城时代,黄河北岸城乡接合部的城市化进程,与兰州城市发展的升级相结合起来。在这一背景下,与雁滩隔河相望、比雁滩海拔高出100米的青白石,进入了兰州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前沿,进入了政府开发黄河北的决策视野。
青白石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区域迎来了城市曙光。与黄河北其他区域一样,青白石要开发,也同样面临着湿陷性黄土这一自然条件的制约,如何克服湿陷性黄土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事关青白石的未来,事关兰州北城的未来。
所谓湿陷性黄土,就是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由于其土质疏松,孔隙大,黄土在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被破坏而发生下沉,从而使修建在上面的建筑物遭到破坏。这是黄土的一种特殊性质。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而兰州周边的山都是黄土结构,土质多为湿陷性黄土,黄土层最厚的地方要达410米厚,到靖远一带最厚的超过500米,黄土沉积下来已经有100多万年的历史了。
多年时间里,湿陷性黄土一直是阻碍兰州城市再造的最大阻力。说起这一话题,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碧桂园新城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米宏图坦言:“就西北城市发展而言,兰州一直滞后于西宁、银川,而究其原因是两山夹一川特殊地形的影响,在现有土地基础上,整个土地利用的新思维还未突破。”
黄土的湿陷性还可直接引起土质边坡塌滑等不良工程现象,对工程建筑极具破坏性。因此,在地处黄土高原的兰州削山造地,一定要解决和规避因强湿陷性黄土造成的安全隐患。
米宏图介绍,正是介于这种考虑,为黄土沉积的青白石区域寻找未来发展空间,早在2年前,城关区政府就委托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就对青白石区域的黄土地开发建设实施了初步勘测,从地层是否适合建设,湿陷量、卵石层等方面进行粗勘。
但“两年时间里,没有一家单位敢挑起青白石区域开发的大梁,直到后来碧桂园兰州新城敢吃螃蟹大胆拿地”,从项目落地建设开始,碧桂园·兰州新城就将如何规避黄土层所带来了的强湿陷性纳入建设的首要任务。
米宏图介绍,从去年年底接触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相比以前承接的兰州成规模的项目设计,如天庆千亩土地利用,兰炼十二街区、元森地产项目,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只是调动一个科研室的力量就可以实施设计工作,但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建设用地约1005亩,建设规模约97万平方米,该项目属兰州市低丘缓坡荒山未利用地综合开发示范区范围,是兰州屈指可数的规模城市再造工程,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派出4个科研室的力量集中实施项目设计。
碧桂园拿出了在湿陷性黄土上造城的样本
湿陷性黄土问题,对于深处黄土腹地的兰州来说,是一巨大的“魔咒”,这一特殊的属性,无疑给兰州城市扩张带来了巨大“阻力”。这一问题,也一直阻碍着兰州城市发展,无论从技术难度攻克,工程成本制约,还是全方位的预防,都给工程带来巨大“挑战”。
“兰州还是可以向周围开发建设。”正如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王得楷研究员所言,兰州跳出盆地的开发建设,只要科学规避湿陷性黄土难题,适时有序合理的开发建设,大兰州的未来同样可以预见……
而这一点,一直坚持大量拿地、拿便宜的土地,大量卖房、卖便宜的房子的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从项目正式进驻青白石的那一天起,就用实实在在的努力改变着,尽最大的可能将不安全的地质隐患降到最低。
如今,在青白石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所在地,一边实施项目建设,一边实施植被恢复的建设恢复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整个项目地数千棵树木带来的勃勃生机,削山造地过程中避免扬尘污染,采取严格的动土拉土覆盖措施和洒水作业,将削山造地工程中的扬尘污染消除,每棵树木上所悬挂的营养液吊瓶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荒山沟里崛起绿洲传奇的梦想正指日可待。
就黄土地下工程建设,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也有一套自己严密的措施。
“不管是低层还是高层,我们对每一个楼围都实施了勘测,桩基穿过黄土层直抵卵石层,入地深度最深达到30至60米。”据米宏图介绍,对于项目地综合服务区、低密度住宅区、高层区,针对不同区域的地质属性,特拿出湿陷性治理具体措施。一个个直抵地层的桩基,犹如一个个坚实有力的脊柱,将整个建筑物牢牢的稳固。
同时,在设计考虑中,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科学布局,将公园、绿化区域选择在填方区,每一个楼位都布局在挖方区,而在挖方的过程中,并不是对每一个山头都推平,而是采取对东区植被好的山头进行保留,在保护植被的同时,逐步实施平山工作。并对开发的每一块土地进行科学、精确的土方平衡计算。
一个区域的黄土湿陷性问题,除了建筑物地下的湿陷性外,整个建筑物场地周边的湿陷性也不容忽视,米宏图介绍,在场地湿陷性在城市建设中常见,兰州更为严重。为了更好地排除这一隐患,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采取综合管沟工程,将市政建设中的给水、暖气、电力等设施通过一个集中的标准沟渠,全部集中到一起,这种集约式的建设首次在兰州大规模实施,不但降低了道路建设中重复的挖填成本,也能使地表水合理的收集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地面沉降概率。
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将从真正意义上北拓兰州城市用地,扩展城市发展空间。米宏图最后强调,长期以来,兰州城市功能的配套不均衡性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该项目只有从经济、文化、教育、居住、康体等多个角度助力兰州城市发展,分流老城区城市人口,才能引领兰州未来的城市建设及发展方向,成为兰州向北拓展中被更多人看好的地方。
“不是不能做,关键是要付出多少成本”
从两年前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对青白石区域黄土层的初步勘探,到后期的灾害性隐患场地全面评估,使米宏图这位建筑业的资深人士更加坚信:“在兰州黄土地上造新城,不是不能做,关键是要付出多少代价。”
而这一点,从甘肃小城镇建设、以及兰州新城区打造方面,与湿陷性黄土抗衡的措施已经或正在实施。
当居住在黄土地上的庆阳西峰人民,告别地窝子或者窑洞建筑,搬入新型的现代化城市—西峰区享受城市生活;当缺地的兰州向周围“借地”,九州开发区首开先河削山造地。如今,九州开发建设虽然存在一些“瑕疵”,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昔日不毛之地的罗锅沟上,一个拥有四五万人的大型社区正在形成,边坡治理,山体绿化加固,以及稳固地基的工程正在实施。
从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决策者大胆拿地,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应对湿陷性黄土的系列措施……都生动具体的说明,曾经以湿陷性为最大“软肋”的黄土地,只要依赖人类现代文明的新技术,利用聪明才智,一定可以在黄土地上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积累中,工程界已探索出了黄土地基加固的有效措施,如土方分层压实、灰土挤密桩、加石灰(水泥)改性土壤和换填土等措施,来克服湿陷性黄土难题。
如今,兰州向北开发拓展空间的号角已经吹响。从2012年起到2016年,兰州将在三条岭、青白石、九州三大片区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开发整理“三位一体”综合利用项目。全面启动城市空间再造工程,在黄河以北地区的九州北部和青白石、三条岭等片区重点实施六大土地开发项目,即白道坪土地开发、碧桂园城关区项目、三条岭、三条沟、马家沟、九州北部等项目,到2016年整理土地60平方公里以上。
而在兰州大规模削山造城的同时,必须要面对的就是强化湿陷性黄土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已经上马,或者今后陆续进驻工程所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作为首个进驻青白石的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在大多商家因为厚厚的黄土地望而却步时,该企业勇挑城市建设重任,从形成项目意向、到签订建设协议、再到一个个具体工程的上马实施,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正在付出代价和足够的勇气直面湿陷性黄土治理问题。
米宏图坦言,固然在黄土地上建设,地下工程成本要高出许多,固然削山造地过程中不同地块黄土距离地下卵石层的距离不一……但碧桂园·兰州新城以在荒山沟里创造奇迹,打造中国西部伟大城市绿洲的梦想,为兰州北城发展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意志坚定的碧桂园·兰州新城项目,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按照标准付诸工程建设,开发与恢复植被的理念同步进行,工程建设全盘考虑地面湿陷性,直抵卵石层的桩基,地表水收集再利用,以及综合管沟等大型地下管网的集约式处理,为湿陷性黄土地上开发建设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