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务实清廉”典型陈冬梅事迹(上篇)
在兰州西湖街道,有一个响当当品牌,那就是“民情流水线”工程,这一服务为民平台,不仅得到辖区群众的认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全国20多个省区市派遣考察团到这里参观交流,甚至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人慕名而来学习取经。
这条以群众需求为基础,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流水线”工程的首倡者,就是原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陈冬梅。通过多年的实践,陈冬梅和她的同事们,创造了用鼠标管理社区的传奇。如今,这一新的服务模式,正以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新的模式,不断扎根甘肃,被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试点应用。
“夕阳红”工程串起老年人幸福生活
今年51岁的陈冬梅先后在甘南地毯厂、甘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七里河区宴家坪街道工作,2004年开始在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工作。22年的基层工作经历,陈冬梅始终将倾听群众呼声、提升群众水平、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开饭喽。”每天,伴随着厨师的一声吆喝,位于小西湖立交桥西侧的西湖街道“夕阳乐”餐桌,又迎来了一天中最为热闹的时刻。几位助老员提着保温饭盒打好餐,或骑车或步行前往行动不便的辖区老人家送餐。
在等待助老员离开后,辖区20名老人陆续端上饭菜,一边说笑,一边品味美味的菜肴。这个面积不足20平米的餐厅,以其5年多的坚持,为西湖街道40名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务。对困难老人提供就餐和宋配餐服务,每餐只收取6元钱的成本费,对辖区“三无”人员提供免费送餐服务,对“空巢”家庭老人、优抚对象、特困残疾人和生活困难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而这一民生工程,就是陈冬梅书记在主持发起的全省首个居家养老“夕阳红”工程,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夕阳乐”餐桌。
今年78岁的顾有吉老人家住安西路,是一名空巢老人,在未来到餐桌就餐前,他经常为吃饭问题发愁。当日,品尝着美味的白菜粉条肉、素炒土豆、冬瓜虾皮汤“两菜一汤”的炒菜米饭,老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着感谢:“陈书记为我们街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这是为社会办的大事,为社区办的好事,为我们老年人解的难事。”
对于“夕阳乐”餐桌本身的服务,顾有吉老人也有说不完的赞扬:“厨师做的饭菜可口,盐淡米饭面条不硬,还能吃到很多家常饭,很适合我们老年人,这里的卫生那个干净,来了感觉很舒心,就像家一样。”
据西湖街道“夕阳乐”餐桌负责人张丽君介绍,该餐桌服务着辖区40名老人的一日两餐,其中助老员送餐上门的有20余人,在平时的饭菜准备中,餐桌也经常变换花样满足着老人年们的需求,“面条、包子、馄饨、饺子、炒菜米饭,还有臊子面、扁豆面各种家常饭都做”,让老人们享受到美味的饭菜,是餐桌一致的追求和目标。
“夕阳乐”餐桌只是陈冬梅书记在西湖街道首创的“夕阳红”工程的一部分,除了配送餐服务外,还想老人们提供家庭助老和精神慰藉、居民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多项服务。
如今,陈冬梅发起的居家养老“夕阳红”工程,已经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一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生活的媒介,既减轻了儿女的负担,又有利于老人的家庭照料,还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串起老年人们的幸福生活。
当鼠标管理社区时代来临
兰州市七里河西湖街道地处兰州市南大门,人口多、单位多、外来经商人员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群众需求具体,情况复杂。
纷繁复杂的社区工作,使陈冬梅越来越感觉到“群众来街道办事,由于程序不规范、牵扯部门多,一件小事要往往找上好几次。”
同时,重复建设、重复劳动、效率不高、数字不实、疲于应付的现象在街道工作中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针对这些问题,2006年底,对软件设计毫无基础的陈冬梅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现在网络已经普及和发展,如果能设计一个平台,把政府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基层的数据采集统一一致,基层的工作就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服务群众。
然而,当时国内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社区的技术研发能力很是薄弱,“螃蟹总要有人第一个人去吃。”
随后,陈冬梅带领两名技术人员和四名大学生干部,开始了全国首家街道社区自主研发三维管理技术,创建一站式群众服务大厅。
在那个没有空调、只有一台电脑的办公室里,陈冬梅和同事们克服了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认真梳理着100余项工作流程,逐一讨论需求分析,提出整合策划分析。
同时,通过在社区楼群院落安装民情信箱、开通民情热线、建立民情信息员队伍、发放民情联系卡、记民情日记、接待群众等方式,西湖街道畅通了民意的收集渠道;对于群众反应的问题,街道按照限期办理、公示反馈和跟踪监督的流程予以管理。利用这样的模式,陈冬梅把街道社区关注群众需求到解决群众困难的过程变成了一条“流水线”。
虽然历经7年时间,这一系统在陈冬梅和同事的坚持下从不成熟逐渐走向了成熟,但回望曾经走过的路,陈冬梅说,她很感谢曾经跟自己一起并肩作战,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的工作团队,是大家的相互鼓励和支持,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平台。
在那与三维管理技术研发打交道的日子里,陈冬梅也有过放弃的想法,也遇到过同事们顶着炎炎烈日,走村入户收集录用的几万人信息,由于技术不过关一夜间丢失的尴尬,也在实践中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
然而,“开工没有回头箭,前面的路不好,回去的路一样远”。正是抱着这一信念,陈冬梅和西湖街道的同事们,依靠不断的坚持和毅力,创造了用鼠标管理社区的传奇。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4年,集公共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街道社区数字信息化服务平台终于建成。该系统填补了我国基层电子政务信息化空白,极大的提高了街道社区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010年8月,三位数字管理系统在西湖街道社区正式上线应用,受到辖区群众和商机领导的高度好评。
2012年3月,三维数字管理系统迎来了“正规军”的援助---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甘肃省政府在北京签订《全面加快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建设,大力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合作协议》,三维数字管理社会管理系统迈出了向全国推广的重要一步。
今年5月,兰州市三维数字中心正式运行,该中心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三维数字系统平台和六级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并且整合了语音、视频、数据资源,将全市47部公共服务热线和生活服务热线整合于12345一个号码,将兰州市公安、城管、交通、环保5万多个监控探头整合,监控覆盖率目前达到90%以上;将全市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信息通过软件平台集成整合,提升兰州市社会管理服务的信息化。
如今,民情流水线的内涵和外延仍在不断深化和丰富。从开始的“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四点半”工程、残疾人艺术团、“一元钱爱心党费”到现在的“三维数字平台”,陈冬梅所倡导的这一民心工程,正在不断推广应用。
目前,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已经在兰州市52个街道、391个社区得到了应用,目前正在全省推广实施。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已有30余个省市政府部门和130余个街道社区前来学习参观,在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试点应用。(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