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
鑫报讯 昨日,兰州大学图书馆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排排摆放整齐的图书、杂志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观看。兰州大学“世界读书日”系列在此举行。活动期间,兰州大学还向城关区大砂坪小学捐赠教辅图书共1050本。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兰州大学图书馆共同主办,兰州大学研究生会承办,兰州大学出版社、《视野》杂志社、甘肃省图书馆等单位合作举办。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对于读书同学们也都有自己的看法,该校文学院的刘同学说,自己和同学平时都爱读书,每当遇到好书时,宿舍的同学们总是争相阅读。大家平时看的都是名家名著,比如,自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同学间就出现了“莫言热”;而热播剧《甄嬛传》也掀起了好一阵“古文热”。读书,在这个忙碌的社会让众多焦躁的心放缓脚步。
据悉,自2007年以来,兰州大学已连续六年举办了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意在发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和“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大精神,活跃校园读书氛围,搭建师生间、学科间知识交流的文化平台,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阅读方式虽变读书兴趣未减
红墙碧瓦,松柏怡然。甘肃图书馆雕梁画栋的阅览室飘逸着淡淡书香。人们三三两两地走进这座透着几分神圣而静谧的殿堂,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进了知识的海洋,把汲取文化营养融进了生活的休闲中。
昨天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虽说阅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在“世界读书日”看本书还是很有意义的。我市的各大新华书店、图书馆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来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记者近日采访时了解到,甘肃省图书馆目前的借书卡的数量为8万多张,也就是说,今年就从省图书馆里借阅书籍的人数为8万多人,较去年相比增长的20%,阅读方式虽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有了变化,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及读书的欲望有增无减。“世界读书日”的来临,为春天的金城增添了几许芳香,不仅在读书日这一天,而是处处都可见读者的身影。
强化公共意识省图读者达8万余人
走进甘肃省图书馆,大厅明亮宽敞。两排规格统一的展板有序地排在大厅的中央,图文并茂的展览赏心悦目;几台查询电脑置于大厅左里侧一角,任人查询资讯;入门处的右侧是长期读者办证处,左侧有十多张轻便雅致的彩色休闲椅,看累了书的读者在此轻言细语地闲聊……浓浓的书卷气迎面扑来,不由得深深感慨:这才是一个大城市应有的公共书房!
甘肃省图书馆创建于1916年,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图书馆。馆舍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如今,图书馆从管理图书向以人为本转化,强化了大众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概念,所有服务均建立在方便公众使用资源上。全年365天开放;同时,甘肃省图书馆还拥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新建了电子阅览室,并配备有盲人专用的计算机设备等。
如此丰富的资源,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呢?“在图书馆长期借阅的读者,办一张年卡,交10元工本费,就可以享受所有资源,并可外借图书;临时入馆阅读的读者,进入任何一间阅览室时,交200元押金领取一张借阅卡即可入内,出阅览室时交回借阅卡拿回押金。这里所有的资源是完全免费对读者开放的。”图书馆典阅部主任徐双定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图书馆的服务原则。
公共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向公众开放提供服务,为公民争取到阅读的权利。给公民创造更多的文化享受的条件,实现公民的文化的基本权利是它最根本的内涵。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是衡量公共图书馆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图书馆的开馆时间是从上午8时30分至下午6时全天不间断开放,藏书已近320万册,其中尤以古旧籍和地方文献为特色馆藏。约8万多市民在图书馆办理了借书卡。“借阅图书的市民人数每年都在增长,今年的借书人数较去年相比就增长了20%。”徐双定主任说。
据了解,在市民们所借阅的书籍中,文学类作品算得上“常青树”;历史传记类书籍的借阅量也很大。特别是今年,地理、经济类书籍也开始抢手,“与时事、经济与工作、投资息息相关的书籍很受市民喜爱。”徐双定主任说。
阅读方式虽变读书兴趣未减
从市民借阅图书的数量来看,全民阅读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面对互联网信息的爆炸,面对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面对日益浮躁的社会因子;从逛书店、网络购书到泡图书馆,兰州人的阅读习惯,日趋多元化。关于“理想的阅读”,有许多市民感叹,最希望能关掉微博、QQ和电脑游戏,找一处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看看书。
我们也不禁在问,除了诸如读书日这样的活动之外,阅读,真的能成为你我的习惯吗?你会在什么时候选择阅读?是上下班的匆忙的路上,是工作间隙午间的休憩,还是夜晚睡前闻一闻书香?你又会选择在什么地方阅读?是宽敞舒适的图书馆,是环境惬意的咖啡吧,还是你家社区门口的那一家新华书店?网络带给了我们很多新鲜的感触,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媒体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我都可以选择阅读。
在图书多样化的当前,由于受电视、手机尤其是网络的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市民会选择数字阅读方式。兰州大学学生处处长石兆俊指出,目前年轻人的读书热情并没有减退,只是读书的侧重点和方式有所转变。很多大学生十分爱读书,但他们读书的目的性、实用性比较强,以读英语、政治等考研书籍为主。石兆俊处长说,如今的阅读方式有很多种,有纸媒阅读、网络阅读等。随着网络普及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年轻读者更喜欢网上阅读。
兰州大学大四学生杜磊说,四年下来,他和同学们自己掏钱买的书仅有10多本,更多的阅读和资料查询是通过网络完成的。“网络其实很方便,每天上网跟每天读书是一样的道理。”杜磊如是说。
尽管数字阅读也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但据省图书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越来越多的人更乐意参与打到阅读行动中,其中周末和节假日借阅人数较多。新书阅览室借阅人群多为中青年,每天读者流量约100人次,报刊阅览室读者以老年男性居多。笔者在馆内随机采访了几位读者,72岁的张永生大爷说:“我已经办了借阅证6年多了,省图书馆藏书挺全面,我家就住雁滩,到这儿也就几分钟路程,每天来读读书看看报,心里踏实。”中年工程师李勇先生告诉记者:“我大概一周来一次,主要来参考一些工具书,另外我爱好文学,经常关注这些获各种文学奖的作品。”李勇捧着本莫言的《檀香刑》露出满足的笑容。为更全面地为大众提供阅读平台,省图书馆收藏了上百万册文献古籍,并作为省级资源共享中心,以基层中心网络覆盖全省。
阅读让馆藏文献发挥价值
采访中不难看到,在现在我市的各大图书馆里,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读者:有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被图书馆的氛围吸引,甘愿利用周末到图书馆来自习;有手提笔记本电脑的白领,主攻网络知识,从书架上抽一本读物倒成了放松放松;有被家长送来听讲座、搞活动的孩子,在跟小伙伴们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文学名著的精华;有白发苍苍的学者,一丝不苟地查文献、做学问,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越战越勇;甚至,还有周围工地的民工、衣衫褴褛的流浪者……
对所有人都敞开大门的甘肃省图书馆表态:“只有让所有人都自由享用知识盛宴,才能更好地让馆藏文献发挥价值。”
徐双定主任认为,无论读者抱着何种目的来到图书馆,无论他们是来阅读、浏览抑或仅仅是接受学习氛围的熏陶,都无疑能提升他们的气质修养,进而提升整座城市的学习氛围,就是希望把书从图书馆送进千家万户,更好地发挥书本的作用。“把书分藏于市民家中,让他们和家人慢慢分享阅读,才能让每个小家庭形成学习氛围,进而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发展。”他说。
家住中科院家属院孙老先生夫妇,是省图书馆的常客。每个星期六,他们都会结伴前往省图书馆,寻找各自感兴趣的书籍。孙爷爷是老年人中的电脑高手,退休后一直在专研视频编辑软件。图书馆里丰富的藏书,让他如获至宝,也省了不少“银子”。“我们家里的藏书有几千册,但我都看腻了,退休后‘好’上了视频编辑,就到图书馆里查阅了。看书的时候把重要的内容拍下来,万一以后想再看这本书,根据借阅记录再去借就行了。”
对于这两位老人来说,图书馆就是他们退休社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好工具。他们经常组织邻居老人一起看越剧、看电影、欣赏音乐会,而播放的影像资料,全都来自于图书馆。孙爷爷说,他已经陆续从图书馆拷贝了1个T的影像资料了,连移动硬盘都塞满好几回了。
“我们接触过很多的图书馆,像省图这样能用最先进的设备、提供最平民化服务的图书馆,数量并不多。”孙爷爷说,“在这里借阅书籍是一种享受。”
学校重阅读习惯从娃娃抓起
有人认为,阅读习惯是从学生时开始培养的。在这方面,城关区的部分小学坚持让学生们阅读,让人颇感欣慰。据一只船小学校长马瑗介绍,学校的校训中其中有一条就是“酷爱读书”,而且把阅读落在实处。学校一方面开展了各类读书活动,激励学生们读书;同时每年都会举办读书节、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读书;同时开设阅读课,公开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让学生们感受书香,开设图书馆,鼓励学生轮看图书。此外,高年级还开设了文学赏析。“阅读不仅仅促进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应当让孩子们从小徜徉在书海中。”马瑗校长说。
该校语文教研组组长魏萍也告诉记者,读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她从一年级开始就鼓励同学们读书,从最初简单的看拼音读物到高年级后的各类文学作品,不限题材,只要是健康读物都鼓励同学们去读,不仅体验书籍中文字的洗练,更能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读书也开阔了同学们的思维空间,影响他们和家庭的价值观。
阅读效果显著,但是要坚持下去也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容易。即有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因升学压力,上兴趣班的明显多起来,挤占了阅读的时间,阅读越来越成了一种奢侈。持之以恒的读书,还需要人们更多的努力。
“我家小泽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对学习有帮助的书,我们都很支持他买。”家住南昌路的杨女士说。张掖路小学语文教师王老师说,小学生喜欢看漫画、脑筋急转弯、神话、作文选等方面的书籍,家长为孩子买书,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她建议课内、课外书籍合理搭配,让两者相辅相成,优化孩子的知识结构。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学习。面对多元化的读书现状,我们该怎样学习和求知,形成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个人呢?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党支部书记曲艳玲说:“要增强社区居民的阅读兴趣,必须加强宣传和引导,并加大社区图书室的硬件投入和管理能力,配套的图书要更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不因读屏的发展而废读书
阅读已越来越重要,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从大阅读来讲,人们的阅读在增多而不是减少。其次出现了从读纸到读屏,二者并存的时代。读屏也就是看电脑、看手机、看电视转播等,这些图像和文字信息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小说、文章也越来越多地以电子书形式出现,视觉关注对象已经出现了重点转移。
而实际上,读书与读屏二者并非是对立的,有你无我,而是二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传统阅读内容丰富,可进行有深度、系统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在人生成长、文化传承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读屏式的阅读也有自己的特色,及时、快捷、片断、浅显,但也还存在不足。目前还不能简单取代传统的、所有的阅读方式。”兰州大学张永利老师认为,“二者阅读方式各具特色,人们可各取所需。传统阅读已经有几千年了,人们有很深的习惯,包括价值取向。这些都应很好地继承,但也不能因为网络、数字的浅显等不足,就满足于现状。应该说,21世纪网络或数字出版是重要的趋势,但不是全部。在这种趋势发展的同时保留传统也是必要的,读者也有广泛的需求。二者一个浅显,快捷;一个专业、深厚。正是这两种层次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不能因传统废读屏或是因读屏废读书。近年来随着读屏的人越来越多,读纸与读屏的争论已成为业内外争论的热点。这对出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关链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xiguan/)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