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
通稿内容被一一验证
当前各级政府的信息发布,与外界期望值往往存在差距,这会导致更大的反弹,加重事件危机,还会降低社会信任度。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马俊峰说,当前中国社会信任度很低,政府所作所为,与此关系极大。
这一问题在陕县官员车祸事件中暴露无遗。陕县通稿第一时间发布后,由于信息有限,且是单方声音,很多人不相信。
郝国超说,县委书记要求对事情实话实说,写通稿时他严守该要求。“公布的都是真实的信息,也都经得起考验。”
他们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掌握主动权。车祸发生后,当天上午10点,陕县已将通稿写好发出。蔡啸虎说,发生事情,第一反应往下压的思维,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治理,“这么大的事,政府有必要及时向外通报。”
7日下午,他们又接受相关媒体专访,此外,蔡啸虎和郝国超,对所有来电的媒体疑问,不厌重复,有问必答,使得沟通充分,信息流动活跃。
事后证明,这些做法都为陕县在舆论中站稳脚跟立下功劳。
8日,记者向武夷山“印象大红袍”项目负责人求证,陕县通报的情况一一得到印证;还有媒体专门跑到武夷山核实,发现这些官员的确是在考察工作。
自律
重建信任从政府做起
这起官员车祸事件,成了近段时间中国社会舆论的重要关注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舆情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12时,当天全国舆情热点排行,该新闻稳居第二。
蔡啸虎认为,信息发布和沟通是一个过程,“如果第一篇通稿就把所有疑问和答复都表现出来,可能会‘此地无银三百两’,外界更怀疑。”他说,与其如此,还不如一个发布接着一个发布进行,有问必答就可以了。
对于政府信息公开,一周前接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的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葛剑雄教授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矛盾加剧,加上政府开放度、透明度不够,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官方发布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公民的需要,并经常引起公众质疑,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换句话说,这是个恶性循环:民间消息政府辟谣不公开质疑,最终出现互不信任。
“所以,我常呼吁政府,信息公开对提高政府公信力很有好处。”他说。
陕县没有刻意隐瞒什么。“有些网民的过激反应,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宣泄,在陕县解释后,大部分网民心态转好,理解了。”蔡啸虎说。
但陕县的痛还在继续。河南商报记者11日、12日在陕县采访时,当地正在善后,追悼会一个连着一个,参与人员神情沉重。
据了解,遇难官员中,旅游局长和城建局长在岗位上都还不到一百天。车祸发生后,陕县已给涉及单位作出部署,相关人员暂时主持工作。
一政府人员感叹,“在县里,一个人升到科级、处级干部多么不易,陕县一下子失去了五个,希望这样的惨祸,再也不要发生。”
记者手记
官员车祸:
网民为何
以暴力语言“庆贺”
这起车祸对当事人是一场灭顶之灾,对地方政府则是一场舆论争夺战。
好在面对各种疑问,陕县有理有据不断释疑,没有出现“政府通稿民间疑点网民媒体深入调查政府通稿有问题、有隐瞒”的局面。
如实及时公开信息的做法,给他们省却了诸多舆论围攻。
但仍有令人不安的地方:人命关天,五个官员命没了,居然有很多网民幸灾乐祸。
这说明“官”在老百姓心中形象糟糕透顶,外人感觉,所谓考察,不过是吃喝玩乐,出事纯属报应。中国的官员,到了重塑形象的时刻了。
不过,一些人是不是也有一种“为富者必然不仁,为官者必然贪腐,遇事必猜,逢官必疑”的焦虑心态?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的政府和官员更多的公开公正、尽职尽责,也需要我们的网友能够更多地独立思考、理性发言。
否则,百姓和政府的互信,将永远是沙滩上的高楼,风吹楼倒,伤人伤己。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