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倘能惩戒,不要道歉也罢

时间:2012-12-17 15:51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塑化剂是相对安全的物质”,“要相信人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化,我们是有一定的排毒解毒能力的”。北大卫生学院教授李可基的这番惊人语录,挨砖是正常的,不挨砖倒是不正常了。

  但挨砖的李教授,在自身面对批评的“排毒解毒”能力上,还是出乎人们的预料。昨天,李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以道歉的名义,再次坚持了自己的观点,“自己以前就多次公开发表过这些观点,而且都是基于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和自身的科学水平,由于信息不对称及沟通渠道不畅通,对公众造成了误导,他就此表示可以向公众道歉”。

  李教授对于收取贵州茅台代言费的坚决否认,如同他表示12月12日贵州茅台在贵阳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不知道现场有记者一样,显得荒唐又可笑。出席媒体见面会了,都接受提问了,到头来说不知道有记者在场。要么是李教授自己的智商没得说,要么是他觉得受众的智商没得说。所以他觉得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教授千里迢迢跑到贵阳,为这么个商业性的危机公关撑场面,都是为了坚持真理弘扬科学,甘愿来回自掏的腰包。

  问题是李教授一反常识的惊人观点,并没有拿出科学的数据来支撑。估计他觉得,反正是个没有实验的悬念,有“北大教授”的身份支撑,在大众面前说什么都会有底气。也估计他觉得“替人消灾”的角色身份,在这样的场合不说点什么,便不能完成这个特定角色的担当。但李教授今天以“信息不对称及沟通渠道不畅通”为由,并以此作为道歉的出发点,是试图将这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对象的言论,当作简单的言论学术的自由表达,这显然是不能向受众交待过去的。这事关普通民众对科学的信仰,对教授专家学术权威的信任,更是对三聚氰胺、塑化剂这类有过对人类灾难性破坏的恐惧。

  李教授的“排毒解毒”说,搁学术交流上,是一家之言,怎么说都不过分。但在为商业机构危机公关服务时,以专家的名义向公众传播观点,却不能像李教授自己想象的那么自由。它是一种安民告示,是拿公众对教授对北大对科学的信仰作抵押,拿消费者的身体甚至生命作赌注。这是作为一名教授,拿商家多少钱都不能、也没有权利享受的自由。

  昔日令人肃然起敬的专家,许多被人叫做了砖家,许多教授被人唤作了叫兽。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光靠中国的专家教授队伍的自我反思,已经不能完成形象的重塑。当利益替代了道德,占据某些专家教授心灵的制高点,回归这支队伍对科学的敬畏,找回受众对这支队伍的敬仰,迫切需要法律来呵止。如果事关亿万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这么重大的事情,选择坐定利益的板凳而信口雌黄,这是一个教授的道歉就能担当得了的么?况且,在这个事件上,李可基教授,并没有真正道歉。刘雪松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