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位南方朋友说,你们兰州还算不上大城市,因为还不堵车。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喜看兰州成了大城市。
在西部地区,兰州的确算一个大城市,除了300多万人口,作为大城市她还有太多太多的标签: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山水之城、宜居之城……。把这些标签都贴在这座城市身上,我们眼花缭乱,她累得直喘气。
中国农业社会的历史太久,以致于我们对城市有太多的需求和想象:我们希望城市中有一切我们需要的东西,社会越发展,对城市的这种需求和想象越强烈。城市的建设者都有上帝之手,他们尽力地在城市中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一切,所想象的一切。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城市想象”实现的历史。
世界上没有天堂,无论城市与想象多么接近,她都不是天堂,城市建设者能够实现想象的蓝图,但不是上帝。当我们在赞叹城市发展的丰功伟绩时,“城市病”却折磨着我们,堵车一事就足以让人抓狂。
兰洽会期间,兰州的交通出现了晴天。一路畅通,人们感叹:仿佛又回到了10年前,原来那时候生活这么美好!
可我们回不到10年前。这种以单双号限行为保障的畅通是一场梦,畅行在道路上的每一个人既是受益者,又是加害者,这种畅通是以一部分人让渡驾车上路的权利为前提的。无论是限行、车辆限购,还是收取拥堵费都不是畅交通的根本之策,如果强制实行,必然带来城市更严重的内伤,这是与城市的想象相违背的。
网上有个流行的段子,说好男人的标准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养得了老婆,哄得了丈母娘,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洋房……。可是现实中,很多好男人就是被这些目标活生生地给累死了。
城市也能累死,功能太集中也能把一座城市累死。城市的每一个标签启用一次,城市要死一次。这些活动固然都有助于城市的繁荣,但是市民“死不起”,政府大约也“死不起”。
昨天我在微博上写了一个想法:大型节会是否适当让兰州以外的其他市州承办,此举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减轻省会城市交通等方面压力,二是提升其他市州的办会能力,促进硬件改造,三是有利于各市州展示形象,促进外界对甘肃各地的了解。这个看法得到了部分网友的赞同。其实过去的两届省级大型运动会分别在嘉峪关和庆阳举办,就对当地体育设施的升级改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老百姓受益良多,地方形象再上台阶。
应当允许城市有功能上的缺憾,不仅市民应当这样理解,城市建设者也应当这样理解。我们不能期望一座城市既空气干净、宜居宜游,又是工业重镇,既能频繁“请客”,又能让市民畅通出行。
生活在“城市病”的现实中,人们对城市有了另一种想象:一些地方对城市布局做了调整,对工业、商贸、物流、居住、行政等城市功能进行分割,分别设区。一种更先进的理念是“城市群”,相邻的城市分别承担其中的某一项功能,这种尚在实践中的蓝图未来如何值得期待,或许将是城市建设的一个潮流。但至少从中我们看到对人们城市的想象已经归于平淡:没有谁敢再去建设一个包罗万象、包打天下的城市。
干的太多太累,就该让别人分担点。这是时下人们劝告强人的一句流行语,对一座城市,这个劝告也非常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