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迎来了一场漫天飞雪。春寒料峭中,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博馆员赵启杰在海拔2700米的祁连山支脉莲花山上观察古岩画。

赵启杰介绍,武威市现在发现的岩画一共有七处。一处位于莲花山脚下, 其他六处岩画位于深山里。


岩画是凿刻或涂抹在岩石、崖壁上的图画,也称“石刻艺术”“石书”“涂抹画”等,是古代先民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武威当地的七处岩画共计500多个图像,为研究武威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提供了大量翔实、直观的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动物种群、古代先民生业模式的发展演变,对探讨区域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生物种群变迁等问题有很大帮助,具有重要的文化、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为保护已发现的古岩画,2022年6月,武威市组织考察组对古浪昭子山岩画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武威境内所有岩画遗存进行详细调查,组织实施了岩画数字化保护项目。

《岩石上的生灵——武威岩画图集》采用线描、拓印等方式,全面展示了武威境内丰富的岩画遗存,对研究甘肃河西走廊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有重要价值,也推动了保护和传承岩画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武威各级文保部门正在全力加强考古研究工作能力,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武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