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是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如今,中国人仍有一种鼎崇拜意识,并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之中,“鼎”字被贴上“显赫”、“尊贵”、“盛...
隶书在汉代已成为“正体”占领了书法领域,东汉时还有这样的现象,说明人们对古代文明的继承和审美的需要。...
《史晨碑》立于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碑在曲阜孔庙,共有1116字。《史晨碑》因在碑身的前后两面勒铭,故有前碑、后碑之分,前后书风一致,当为同一人所书。...
在同一个“汉碑”的概念中,习惯上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所指:一个叫“碑”,一个叫“摩崖”.前者为人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为表示恭敬,石碑修理得平整光滑,书写刻制力求字形清晰,...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羲之子,官至中书令,故人称王大令。幼从其父学书法,后学张芝草书,是不拘泥于古法的革新派人物,并劝其父改体,说“古之章草未能...
南唐李后主说:“子敬俱得右军之体,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便是这种中庸审美观的审美反映。...
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小楷,真迹写于麻笺,至唐代已散破。...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羲之子,官至中书令,故人称王大令。...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羲之子,官至中书令,故人称王大令。幼从其父学书法,后学张芝草书,是不拘泥于古法的革新派人物,并劝其父改体,说“古之章草...
通常的书法史观念,认为由甲骨文、金文组成的大篆书体之后是小篆,小篆之后是隶书。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小篆和隶书几乎是同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酝酿和创造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