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住房保障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时间:2015-07-30 08:09来源:亚心网 作者:于兮 点击: 载入中...

编者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自治区成立60年来,尤其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续六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一批批民生项目的实施和建成,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更增强了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信心。新疆经济报和亚心网从今日起开设“辉煌60年·民生绘新篇”栏目,多角度、多层次展示我区民生建设取得的硕果,敬请关注。

□亚心网记者于兮

廉租房里笑声阵阵,安居富民房中歌声悠扬,定居兴牧房外乐曲飘荡……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我区在“住有所居”这副民生棋盘上频频落子,尤其是安居富民工程连续4年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综合考评中名列全国榜首。

从一项项具体的政策,到一个个有力的措施,我区住房保障接二连三的大手笔,让天山南北各族百姓不断实现安居梦。在我区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同时,和谐社会根基也得到进一步夯实。

住房保障工程安民心

“没搬迁时,我们天天提心吊胆地生活,现在,我们一门心思想着致富。”7月28日,住在廉租房里的温宿县居民库尔班尼亚孜·安拉说。他曾是温宿县温宿镇亚瓦沟地质灾害区居民。该灾害区共有居民6000多户,约2.2万人。由于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年来,这里的居民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2013年,温宿县启动实施《亚瓦沟地质灾害区居民整体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方案》。“县里抽调百余名干部,全力推进搬迁工程。”温宿县温宿镇镇长艾尼瓦尔·吐尔地说,为妥善安置灾害区居民,政府建了廉租房、公租房、棚改房,适合安置不同类型的搬迁户,其中廉租房占到80%以上。

现在,原计划历时3年的亚瓦沟地质灾害区居民搬迁安置工程,将实现“3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沟内剩下的百余户居民的新房已建好,很快便可陆续搬迁。

亚瓦沟地质灾害区居民搬进崭新的楼房,仅是我区住房保障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我区在城市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工程,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2010年,我区共安排资金45.8亿元,新建廉租住房8.5万套,筹集公共租赁住房1.2万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7万户。2011年至今,我区总计投资1761.04亿元,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46.16万套(户)。

“各安其居而乐其业”,解决百姓安居问题,是民生的重要切入点。5年多来,天山南北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我区各族群众的“住有所居”梦不断变为现实。

安居富民工程暖民心

一排排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一个个增收项目引人关注……在外人眼里,现在的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加哈乌拉斯台村完全变了个样。“以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破破烂烂几间小土坯房。”村民何秀萍说,“2012年我享受到了2万多元的房屋补贴政策,终于住进了一套80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新房抗震性能好,又宽敞又亮堂,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她说。居所改变的同时,加哈乌拉斯台乡没忘记发展产业助农增收,他们精心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目前,加哈乌拉斯台村的林果种植面积有3000多亩,年产打瓜子500多吨,村民们靠特色种植走上了致富路。像加哈乌拉斯台村面貌变迁的例子,在天山南北不胜枚举。

5年多来,我区安居富民工程补助标准为户均28500元,各地农民建新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每年全疆安居富民工程计划任务约30万套,但年年都会超额完成。

同时,各地安居富民工程在规划之初就结合实际,为农民培育致富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此外,安居富民工程仅培训农村工匠和转移劳动力就达到100多万人,直接带动农民增收50多亿元,真正成为我区各族农民的“得民心工程、惠民生工程、促民安工程”。

2011年至2015年,在国家、自治区、援疆省市的鼎力支持下,我区安居富民工程项目总投资1152亿元,共计完成安居富民工程150万户建设任务。天山南北农牧民在家园变迁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舒适和安逸,更多的是幸福与尊严。

定居兴牧工程乐民心

“以前哪里有草场,家就在哪里,受的罪太多了。”作为定居兴牧工程受益牧民之一,巴合提汗·沙黑多拉现在住进水、电、暖、厨、卫一应俱全的新房,真正感到了牧民定居工程是跨时代的变革。

巴合提汗·沙黑多拉是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族乡努尔加村牧民。过去,牧区经济是典型的“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一直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不稳定局面。由于畜牧业自身经济实力很弱,巴合提汗·沙黑多拉一家的生活一直没什么大起色。

事实上,“逐水草而居”的牧区画面背后,隐藏的是马驮人赶、游走放牧的艰辛。要改善广大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牧民定居是必由之路。作为实现保障牧区与全区农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区2011年至2014年,共投资99.2亿元,完成8.97万户游牧民定居任务;2010年至2013年,我区总投资32.5亿元,开工建设27项定居兴牧骨干水源工程。

实现“定居”只是第一步,“兴牧”继而“兴业”才是自治区党委的更高追求。5年多来,自治区积极引导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突出产业支撑,以提高牧民素质和牧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生态型新牧区。

“现在,驼奶已成为我家致富的新渠道。”阜康市水磨沟乡水磨新村骆驼养殖大户哈斯木·托呼塔汗谈起定居后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深有体会。近年来,水磨沟乡除实施定居兴牧工程外,还为每户建起一座200多平方米的牲畜暖圈,推动发展养殖业。

哈斯木·托呼塔汗幸福的定居生活并不是个例。目前在我区牧区,能够快速脱贫致富的大部分是搬进定居兴牧新房后踏实肯干的牧民。他们有的将牲畜交给别人代牧,自己在种植和家庭养殖上下功夫;有的边经商边种地,在种地的同时开办商店、经营农家乐、跑跑小生意;有的把地租给别人,自己给种地大户打工,同时有两份稳定收入。可以说,伴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推进,天山南北广大牧区正发生着巨变,一曲草原新牧歌正在新疆大地唱响。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新疆2020年全面推行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
  • 新疆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 新疆2020年4010个5G基站全面开建 明年底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
  • 新疆借“外脑”提升项目谋划水平
  • 新疆春播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 新疆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