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60年·新疆足迹:1978年首次飞机人工增雨

时间:2015-06-01 07:15来源:大西北网-亚心网 作者:刘昕侯惠燕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6月1日讯 1978年的夏天,随着一架载有催化剂的飞机上天,北疆沿天山一带的降雨天气首次受到了人工干预,这是新疆飞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正式拉开序幕的标志。

1982年,气象工作者与降雨飞机运-8合影的照片。

农业灾害让人工增雨崛起

其实,早在1946年,美国便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飞机人工增雨科学试验,1958年,我国在吉林进行了第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试验。

一直以来,新疆都是中国气象灾害最多的省区之一。新疆气象灾害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数量的80%,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60%以上,特别是干旱和冰雹,对新疆农业危害十分突出。

如此严峻的条件下,使得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起步较早,在1959年,新疆气象局就开始了土炮人工防雹和人工融冰化雪试验作业,在人工增雨方面,也进行过试验,但都是小范围的。

1978年春夏季节,北疆、东疆大面积农田遭遇持续干旱,自治区决定开展飞机人工增雨试验,自治区气象局科研所工程师高子毅参与了此次试验,并担任了技术组组长,负责试验方案的设计和人工增雨作业的实施。

飞机增雪填补国内空白

飞机人工作业,首先需要有飞机作为载体,当时新疆民航局就有两种飞机,伊尔-14和里-2,都是前苏联制造的小飞机。伊尔-14能载三十几个人,里-2只能载20人左右。因为增雨迫在眉睫,当时自治区党委、政府很重视这项工作,相关领导带着气象工作者们去地窝堡机场挑飞机,最终伊尔-14飞机成为了首次飞机人工增雨的载体。

随后,伊尔-14飞机经过改装,1978年5月,运载着催化剂和工作人员从地窝堡机场起飞上天,并给乌鲁木齐等地带来了史上第一次飞机人工增雨。

继夏季飞机人工降雨取得良好效果后,我区又开始在冬季开展飞机人工增雪试验。1978年11月,新疆大部分地区没有降雪,200多万亩冬小麦急需大雪覆盖过冬。1978年的冬天,增雪飞机3个月累计飞行了120多小时,成功降雪十几场,有效解除了新疆旱情,填补了我国飞机人工降水史上的一项空白。

1978年以后,新疆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持续发展,但由于体制问题,没有经费保障。1983年,自治区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上当场拍板每年人工影响天气经费为200万元。此后,气象部门先后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系统和设备,大大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水平,从而也使得新疆的飞机人工降水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每年两架飞机春冬增雨雪

记者了解到,从1978年开始至今,新疆的飞机人工影响天气由每年一架飞机进行冬季人工增雪作业发展为每年两架飞机春冬增雨增雪作业,影响控制面积也从每年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了每年34万平方公里,每年可以为新疆增加2亿多吨的降水。

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全疆有15个地(州、市)、83个县(市)和兵团11个师、88个农牧团(场)开展了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工作。建成了6个人工防雹作业区,11个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区。其中,奎玛流域、伊犁河谷、塔额盆地、艾比湖流域、阿克苏地区为五大兵地人工防雹作业联防区。共设置作业点2002个,拥有“三七”高炮525门,火箭发射系统1146套,碘化银烟炉作业点88个,租用作业飞机2架。每年发射人影作业炮弹23万余发、火箭弹近4万枚。从业人员4500余人。

以2014年新疆冬季飞机人工增雪工作为例,从2014年11月20日飞机抵达增雪基地开始,截至2015年2月8日,共历时82天。其间,库尔勒、克拉玛依增雪基地两架运-8飞机,共实施作业22架次,飞行135小时,燃烧烟条239根,发射焰弹3195枚,累计影响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2.28亿吨。主要飞行区域覆盖北疆沿天山山区、阿尔泰山及塔额盆地、天山南麓及昆仑山西部,作业区和影响区普降小雪、中雪及大雪,取得了良好的增雪效果。

大事记

1978年新疆恢复成立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领导机构,并成功开展了飞机增雨雪

1983年自治区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事业

1985年从美国进口飞机催化剂播撒器,告别了人工播撒催化剂时代

1997年全疆16部模拟雷达全部改造为数字化雷达

2007年“多种弹型防雹增水火箭发射装置”项目获2006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年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飞机由一架增为两架

□亲历者回忆

“当时是手动播撒催化剂”

姓名:张建新

身份:时任人工影响天气小组技术员

年龄:65岁

作为最早一批投身新疆飞机人工影响天气的气象人,我在1978年参加了首次飞机人工增雨。

当时,在确定了使用伊尔-14飞机进行首次增雨作业任务之后,专业人员对飞机进行了一定的改装,在飞机尾部掏了一个洞和外界连接,用于播撒增雨催化剂,那时候增雨催化剂,全是我们人工手动播撒的。

我记得,那是5月份,一次飞的时候,飞机上播撒催化剂的只有我们三四个人。

我们并不是盲目地播撒催化剂,因为在大片的降雨云层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播撒。我们在云层里飞行,要根据云层的相关数据分析,判断哪一片区域适合播撒。

飞机尾部洞口上,放着漏斗一样的东西,四五百公斤的催化剂就放在旁边,我们戴着手套,用水舀子一瓢一瓢往下倒,当时的催化剂还不是碘化银,用的是介乙醛,味道很难闻,我们戴着口罩还是被熏得够呛。

和现在相比,上世纪70年代的飞机飞行能力有限,一次飞行也就两个多小时。密封性能也不太理想。飞机飞到海拔4000多米高空时,我们都要戴着氧气面罩工作。有时,如果遇到强对流天气,飞机颠簸非常厉害,但又不能错过好的播撒时机,那就只好伸手乱抓,抓到哪算哪,起码要保证自己站稳。

如今,新疆的飞机人工影响天气早已经开始自动化播撒,回想起第一次上天作业时的情景,真是紧张又害怕,害怕成功不了,害怕出差错,不过好在我们首次试验就取得了成功,也为接下来的飞机增雪奠定了基础。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5-06/01/content_4884080.htm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新疆2020年全面推行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
  • 新疆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 新疆2020年4010个5G基站全面开建 明年底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
  • 新疆借“外脑”提升项目谋划水平
  • 新疆春播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 新疆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