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只北迁候鸟“歇脚”乌拉泊水库
大西北网4月21日讯 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近日,新疆重要的鸟类迁徙驿站——乌拉泊水库迎来候鸟迁徙的高峰,上千只白鹭、鸬鹚、灰雁、灰鹤、赤麻鸭、红脚鹬(héng)、环颈鸻(yù)等候鸟在湖面上嬉戏、起舞。
记者随新疆观鸟会名誉会长王传波来到乌拉泊水库,距离水库还有百米距离,就听到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记者看见,一群群白鹭、鸬鹚、灰雁正在水中游弋嬉戏。它们时而扇动翅膀在水面快跑,时而曲颈低头梳理羽毛,时而结群低空盘旋,时而躲在草丛中低语。
水库附近的草丛中,两只白鹭正在“谈情说爱”,看到记者靠近,立刻伸长脖颈,警惕地张望着。而在距离记者十几米远的浅滩上,一只白鹡鸰迈着有节奏的“舞步”在水里啄食,全然不顾及外界的打扰。
据王传波介绍,乌拉泊水库有终年不冻的水源,每年3月这里将最先迎来北迁的候鸟,进入4月底至5月初,鸟类迁徙进入高峰时节,乌拉泊水库和乌市其他水库、湖泊将进入春季鸟类数量、品种最多的季节。
“新疆地处重要鸟类繁殖地西伯利亚和鸟类越冬地南亚印度次大陆之间,所以,每年春秋季节,新疆成了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荒野新疆志愿者团队“观鸟组”负责人邢睿分析说。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新疆动物学会理事长马鸣介绍说,目前,国内的3大候鸟迁徙通道,即: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南亚、东非-中亚(西亚)线路均与新疆有关,其中东非-中亚(西亚)迁徙路线覆盖了大半新疆。
国家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经过这条迁徙线路涉及的候鸟种类约300种,数量达数百万只。其中,迁徙水鸟近130种,主要包括:大鸨、波斑鸨、大苇莺、黄鹡鸰(jīlíng)、黄喉蜂虎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3种,即:黑鹳、黑颈鹤、遗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即:赤颈(pìtī)、白琵鹭、小天鹅等。
也就是说,新疆470余种鸟中,至少有近300种候鸟会沿着东非-中亚(西亚)路线,每年春天从越冬地出发,途经印度洋、印度半岛,翻越我国青藏高原来到新疆,它们中部分留在新疆繁殖,部分补充体力后,会继续北上,直到进入西伯利亚繁殖地。
新疆候鸟三条迁徙线路
荒野新疆志愿者团队“观鸟组”负责人邢睿告诉记者,根据他们长时间对鸟类的跟踪观测发现,新疆的候鸟迁徙路径主要有3条,即:东非-中亚(西亚)线路、中亚-南亚线路、东亚-澳大利亚线路。
中亚-南亚线路:每年春天,黑耳鸢、鱼鸥、斑头雁等候鸟从南亚和我国青海等地出发,途经印度半岛,翻越喜马拉雅山、昆仑山进入新疆,部分留下繁殖,部分继续迁飞西伯利亚或北极圈附近繁殖。
东非-中亚(西亚)线路:每年春天,波斑鸨、白头硬尾鸭等候鸟从西向东进发,翻越天山西部、阿拉套山进入新疆北部后,部分留下繁殖,部分进入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繁殖。
东亚-澳大利亚线路:春天并不经过新疆,但是一些鸻鹬类候鸟秋季从西伯利亚、北极圈繁殖地向南亚返回越冬时,会在新疆补充体力,从而使这条线路成为新疆秋季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
国外科研人员曾经对东非-中亚(西亚)线路的主要迁徙鸟蓑羽鹤进行过研究,他们给3只蓑羽鹤佩戴卫星发射器来追踪它们的迁徙线路。
研究显示,这3只蓑羽鹤9月上旬开始从蒙古国南下,它们首先来到新疆巴里坤休息了15天,接着绕过天山,飞越罗布泊、昆仑山到达青藏高原西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3只蓑羽鹤在途经喜马拉雅山时,竟然逆着从印度洋吹向西藏的强风,巧妙地利用上升气流相继翻越了海拔7000多米的尼尔吉里峰和海拔8000多米的道拉吉里峰,最终成功到达印度的越冬地。
凤头:恋爱期间水上跳芭蕾
这个季节正是候鸟恋爱的季节,在青格达湖保护区西坝,记者有幸通过望远镜目睹了一对正在水面求偶的凤头。
它们面对面凝视着对方,通过不停点头等动作吸引对方。其中,一只凤头不时潜入水中叼起水草送给对方。不一会儿,两只凤头突然扇动翅膀面对面直立在水中,然后并排向前踩着水面,后又转为冲向对方,相互快要碰撞时,又骤然停下退到水中,整个过程犹如一对芭蕾舞演员在表演。
王传波说,凤头是鸟类中秀爱高手,它们一般通过跳优美的求偶舞蹈表达对恋人的爱慕,当它们相互赢得对方的爱意后,会双双游离水面去营造洞房。
据介绍,凤头的窝也很特别,一般都造在富有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面或水塘中。它们的窝属于浮巢,有风时可以随波逐流。凤头的卵是由双方轮流照顾的,一旦遇有危险,它们会迅速用水草把巢穴盖好,离开巢穴,躲在附近观察,直到危险消失。它们的幼鸟也是天生的游泳健将,一出生就会在水中游泳。
天鹅:雌性也有“婚外恋”
天鹅一向被人们视为忠贞、纯洁的象征,但据王传波介绍,他在观鸟活动中曾发现,在新疆巴音布鲁克繁殖的大天鹅非但不忠诚丈夫,还趁丈夫外出期间“红杏出墙”。“它们虽然是一夫一妻制,但是雄性天鹅外出觅食的时候,其他雄性天鹅会趁机闯入它家,诱惑它妻子‘出轨’。”
据了解,曾经有澳洲墨尔本大学的动物学家对黑天鹅的卵和幼鸟进行基因鉴定,结果显示,雌性黑天鹅最爱红杏出墙,它们的孩子中,平均1/6都是“私生子”或婚外育。
但也有专家认为,雌性天鹅“婚外恋”行为是想要提高后代基因质量的一种表现,它们所选择的婚外交配对象大都是基因较优的个体,因此可以说这一行为是为了使这一物种得到更加良好地延续和发展。
白冠攀雀:一妻多夫雄性当“奶爸”
马鸣说,在乌市周边和新疆北部的伊犁、福海、阿勒泰的树林中,有一种个头比麻雀还要小四五厘米的候鸟,它们的名字叫白冠攀雀,它们拥有鸟类世界中很罕见的婚姻制度,即一妻多夫制。
每年春天,白冠攀雀会从中亚、西亚或者新疆南部迁徙到乌市周边或新疆北部部分地区繁殖,求偶期间,雌鸟会主动围着雄鸟转来转去,并作出各种温顺、羞涩等姿态,讨得雄鸟欢心。这个时候,如果有其他雌鸟来抢“恋人”,它们会一反温顺,与对方大打出手,直至对方逃离它的领地范围。
雌性白冠攀雀和雄性一旦恋爱成家后,雌性白冠攀雀很快会失去恋爱时的和气、温顺,它们会躲在一旁悄悄地看着丈夫来回衔草筑巢,产卵之后,她们还会趁丈夫外出觅食期间,抛夫弃子,另寻新欢。
觅食回来的雄性白冠攀雀发现妻子离家出走之后,只能老实巴交地趴在窝里继续孵卵,承担起养家、当“奶爸”的重任。
针对白冠攀雀拥有的这种独特“一妻多夫”制,马鸣分析,它们是为了繁衍后代,提高这一种群的存活率。
“它们在迁徙途中会大批死亡,再加上它们体型娇小,雕、猎隼、狐狸等天敌很多,它们存活下来的几率相对较小,只好实行一妻多夫制度,让雌性白冠攀雀能产下足够多的蛋,以此确保种群的不断繁衍。”马鸣说。
绿头鸭:迁徙时“抛妻弃子”
多数候鸟在迁徙中,都是混群迁飞、或者以家庭为单位迁飞,而绿头鸭在迁徙时却是“男女分家”,雄性绿头鸭不但不在迁徙中为“妻子儿女”护航,还早早地集结一起迁飞,将雌性绿头鸭和孩子们甩在身后。
绿头鸭主要在北美洲、非洲等地越冬,在中国多个城市和新疆北部地区繁殖,之所以有鸟友将绿头鸭形容成“花花公子”,和绿头鸭迁徙行为及其婚配制度有很大关系。据王传波介绍,绿头鸭是鸟类中典型的一夫多妻制,雄性绿头鸭不但在迁徙中缺少“男人”气概,在婚恋期间也缺少“男人”应有爱心和责任心,“它们求爱方式很暴力,常常是几只雄性绿头鸭或一群雄性绿头鸭追赶一只雌性绿头鸭,获胜者一旦和妻子成家生子,很快会抛妻弃子,追求新的心仪对象”。
不过,针对鸟友对绿头鸭迁徙途中的行为描述,鸟类专家马鸣分析认为,并不是绿头鸭“不负责任、抛妻弃子”,而是鸟类为减少迁徙中的体力消耗而为。
“它们有时候会选择和体型、飞行速度等相当的群体一起迁飞,绿头鸭之所以雄性和雄性分开迁飞有可能也是出于这样一个生存法则。”马鸣说。
关于新疆候鸟几个疑问
新疆有哪些候鸟?
据马鸣介绍,新疆470余种鸟类中约300种鸟类属于候鸟,另有20%至30%属于留鸟。
夏候鸟:这部分候鸟留在新疆繁殖,如大白鹭、苍鹭、黑颈鹤、斑头雁。
冬候鸟:这部分候鸟留在新疆越冬,如天鹅、绿头鸭、秃鼻乌鸦、赤颈鸫(dōng)、黄雀等。这两类候鸟占候鸟的30%。
旅鸟:这种候鸟只是路过新疆,如巨嘴燕鸥、豆雁、凤头潜鸭等。
迷鸟:近几年,新疆还出现了一些偏离原来分布区,偶尔才出现的鸟类,这种鸟叫迷鸟,比如:三趾鸥、细嘴鸥、贼鸥、火烈鸟。
哪些候鸟最先到新疆?
据王传波介绍,每年3月初,“先头部队”雁鸭类、鸻鹬类候鸟最早来到新疆,它们大多从我国南部或新西兰、澳大利亚飞来,主要包括金眶鸻、金斑鸻、黑翅长脚鹬等,它们2月下旬开始从越冬地迁飞,3月到达新疆北部湖泊湿地后,部分会留在新疆繁殖,部分休整一个月会继续北飞。
而来得较晚的候鸟,则是从我国南部及南亚等地迁徙来雁鸭类的鸟,比如:灰雁、豆雁、针尾鸭、绿头鸭、凤头潜鸭。它们每年4月才从越冬地迁飞,4月底至5月上旬,才陆续到达新疆。进入5月,新疆候鸟迁徙开始逐步进入尾声。
迁徙距离最近的是哪种候鸟?
王传波说,目前,在新疆发现的候鸟中,一些鸻鹬类候鸟的迁徙距离可达几万公里,比如部分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迁徙来的鸻鹬类候鸟,有的体重仅有100至150克,但小型候鸟每年却要飞行几万公里的路程迁徙到新疆,补充体力后会继续北飞,一直飞到北极圈去繁殖。
相比鸻鹬类候鸟,部分燕雀类的候鸟距离也就几公里至几十公里,比如:花彩雀莺、红背红尾鸲(qú),它们每年3月初从海拔1000多米的平原越冬区向海拔2500米至3000米的山上迁徙,五六月繁殖孵化,9月至10月再从山上飞回平原地带越冬。
候鸟为何会迁徙?
有学者认为,候鸟的迁徙行为和交替出现的冰期有关,北方冰期来临时,鸟类无法找寻食物,不得不迁徙到南方地区,冰期消融后,出于本能鸟类又迁回北方地区繁殖。
也有学者认为,鸟类的迁徙行为是迫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只有经历严苛的自然选择,才会在生存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王传波认为,候鸟迁徙其实就是为了寻找食物和繁殖地,为了继续生存下去。
“经观测,有部分候鸟冬天已在乌市安家,比如大白鹭、白鹡鸰等。”王传波说,这部分候鸟之所以留下,是因为它们在新疆的湖泊湿地能找到吃的,慢慢适应了环境。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5-04/21/content_4850127.htm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