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5月12日讯 据亚心网报道 83岁的刘星光看看手表,马上快中午1点了,“酒店要送饭来了。”他的话音刚落,就传来了敲门声。门口一个穿着酒店服务员制服的女孩手里拎着两个保温桶,一个塑料袋里装着几个花卷。
5月11日中午,刘星光和84岁的老伴范静云的饭是芹菜炒肉、土豆丝、青菜汤和花卷。从今年1月1日起,附近一家酒店每天都会准点为他们送饭。“我们老了,对饭的味道不讲究,吃饱就行,这已经解决了我们生活的最大问题了。”刘星光念叨着。
做饭实在没精力,无奈
两位老人17年前从喀什搬到乌鲁木齐市,家住南湖东路叶城县干休所家属院,有两个子女,儿子一家在北京,女儿嫁到了东北。
当天中午,刘星光下了一趟楼,从一楼上到二楼显得很吃力。老人几年前膝盖患了骨质增生,走路一般需要拄拐。老伴患有轻度老年痴呆,家里时刻都离不开人。
屋子和家具陈旧,都收拾得很干净。老人说,扫地拖地,慢慢干也干得动,家里有台半自动洗衣机,洗衣服也还行,但做饭这件事,老两口实在力不从心。
5月11日中午,乌市南湖路,83岁的刘星光(左)和他的老伴(右)准备吃午饭。午饭是附近一餐厅由服务员(中)送来的。亚心网记者 马元 摄
“买菜麻烦,做饭要耗费不少体力,由于记性不好,忘了放调料,味道总是不对劲,人老了,实在没精力了。”刘星光说,从去年冬天起,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邻居大多数是空巢老人,请别人帮忙,实在开不了口,何况这又不是一两天的事。去年底,老人只好找到社区,让他遗憾的是,周围并没有托老站或专为老人解决吃饭的小饭桌,社区刚成立不久,食堂也没有到位。社区并没放弃,经过半个多月的寻找,最终辖区一家酒店愿意为老人送餐。
酒店餐厅经理李祥说,一开始跟老人商量好的三餐标准是:早餐20元,午餐25元,晚餐25元,每餐有荤有素,一段时间后,只送早午两餐,现在只送午餐,“这也不图赚钱,就当是献爱心。”刘星光说,开始时每顿都剩下不少,这才改成只送午餐。午餐吃剩下的就是晚餐,早餐就打电话让超市送点牛奶和馒头,一热就可以吃了。
“订的餐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有时送炒面、拌面,只要清淡、软一些,没啥讲究。”刘星光说,去年除夕,酒店送来了饭,老两口又托邻居买了点卤制品和凉菜,就算过了个年。
其他社区有托老站,羡慕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两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只有吃饭,如今,出门散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小区马路对面就是南湖广场,但老两口已经两年没去过了。
“走不动了,过马路很麻烦,老伴有点糊涂,走丢了咋办。”刘星光说,老伴腿脚比他好,走得快,为了跟上老伴的步伐,他总是累出一头汗,生怕转眼把她弄丢了。
范静云以前喜欢养花,但近两年不再种了,阳台上至今放着几个空花盆,“实在没精力,现在只要能吃上饭,健康就好。”她说。
老两口也住过医院,老伴住院时,刘星光每天陪着,自己高血压住院时,为了不让老伴来回辛苦,他就自己照顾自己,“现在我们还可以相互照顾。”
外地的儿女多次邀请他们过去一起住,但老两口拒绝了,“在这里住习惯了,邻居也熟悉,等实在照顾不了彼此,再考虑过去。”刘星光说,他曾想过请保姆,但觉得一个外人住在家里不习惯。老人也不想去老年公寓,他们更喜欢在家养老,感觉更自在。
说起其它社区的托老站,刘星光很羡慕,“饭菜干净便宜,吃完饭就可以回家,我们社区里有托老站就好了。”老人数了数,单元里十几户,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年龄都在70岁以上,他家对面的独居老邻居也曾在冬天从餐厅订过一段时间饭,“其实,这些老人都和我们一样,特别希望家跟前能有个针对老年人的‘小饭桌’,长期解决吃饭问题。”
记者从多名75岁以上空巢老人处了解到,像刘星光老夫妇一样,比起情感需求,吃饭和家务等实实在在的生活琐事,是老人们首先要面对的最大难题。从2008年至今,乌鲁木齐市已建立了近50家托老站,但相对于全市数百个社区,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4-05/12/content_4579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