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历史文脉,焕活产业动力——陕西宝鸡继古开今谋振兴观察

时间:2024-05-15 21:5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海报:穆涛
 
  回望历史,这是一座文脉贯穿的历史古城:7000多年前,北首岭人在此沿河而居,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3000多年前,起源于渭水流域的周王朝在此发祥,博大精深的周文化从这里滥觞,中华礼仪之邦的恢宏画卷徐徐展开。
 
  着眼当下,这是一座创新进取的工业重镇:从抗战时期的窑洞工厂,到如今助力“神舟”飞天、“奋斗者”探海的新兴产业集群,在创新牵引下充分释放传统工业基础优势,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不断积蓄发展动能。
 
  放眼未来,这是一座宜业宜居的生态之都:南倚秦岭、西靠陇山、北临千山、东瞰关中平原,渭水贯穿全境,凝聚起绿色、宜居的鲜明标识,围绕“文、山、水、林、城、塬”,用生态之美造就文旅之美,书写山水变金银的生动答卷。
 
  近年来,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的陕西省宝鸡市立足悠久历史文化、厚重工业基础与良好生态环境,向“新”而行,蹄疾步稳,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不断蓄力赋能。
 
 
 
视频:王智超
 
  寻根溯源:周文化发祥地的传承之路
 
  宝鸡,古称陈仓,是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发源地,公元757年因闻“神鸡鸣瑞”而改称宝鸡,沿用至今。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周王朝的崛起地,宝鸡素有“诗经故里”“周礼之乡”等美誉。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吸引超10万名游客,镇馆之宝何尊让无数人惊叹不已。

 
游客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文物何尊。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作为西周早期贵族铸造的青铜酒器,何尊造型凝重,纹饰严谨,外腹部刻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更引人瞩目的是其内底的122字铭文,其中便有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
 
  “这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成周的历史事件。在当时‘中国’一词只象征方位划分,意指‘中央之城’,此后随着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含义不断演变扩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王竑说,宝鸡是西周王室肇基之地,青铜器象征的周文化则是华夏文明的基石。
 
  千秋万载,周风流韵。从铸造精美的青铜器、意蕴深远的铭文,到博大精深的典籍文献,无一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凝结着古圣先贤的智慧,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陕西宝鸡岐山县的周公庙景区。新华网 王智超 摄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城西北方向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正是千古名胜周公庙所在地。公元619年,唐高祖李渊缅怀周公德贤勤政,下诏在此为周公建祠立庙。后经历代修葺,这里成为全国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周公庙遗址。
 
  如今,穿过古木参天的步道,一代代后人到此凭吊、咏怀周公。以周公为代表的周代先贤所提倡的德、勤、廉、仁、和等思想,穿越千载,浩荡悠长。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岐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立仁介绍,岐山县深入开展“周礼育廉”工作,将周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作为廉洁文化的“源头活水”,推进优秀历史文化进机关、乡村、企业、社区和学校,并依托周公庙勤廉教育基地资源,推出以“学党史、话勤廉”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涵养清风正气。
 
  近年来,宝鸡市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围绕青铜器博物院、岐山周公庙等,积极挖掘整合周礼文化资源,创新推出让文物“开口讲故事”等形式,将地域历史文化与文旅事业、城市品牌、影视文学等紧密结合起来。
 
  “宝鸡将不断挖掘周文化的科学内涵,提炼周文化的时代精神,探索周文化的现实意义,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要‘火起来’,让历史脉动出新生机。”宝鸡市社科联副主席刘殿博说。
 
  创新引领:西部工业重镇的涅槃之旅
 
 
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新华网 王智超 摄
 
  位于宝鸡市金台区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内,24孔青砖砌筑、天圆地方的长廊纵横交错。在这里,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无声诉说着民族实业抗战救国的历史。
 
  1938年8月,为躲避日军轰炸,申新纱厂等15户企业开始从沿海地区内迁宝鸡。其中,申新纱厂共建设全长1.75公里的窑洞车间,仅在1939年到1945年期间,就生产6.2万吨棉纱、43.2万匹棉布。
 
  因工业而兴,由抗战而起。在随后的 “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宝鸡布局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奠定了宝鸡西部工业重镇的基础。
 
  宝鸡被誉为“中国钛工业的摇篮”,全国65%的钛材都产自于此,年产值超过600亿元。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延链补链强链等六大工程,宝鸡钛产业诠释了工业经济的“蝶变”密码。
 
  1965年,为满足国防军工和尖端科技发展需要,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如今,集团构建起从海绵钛生产到钛熔炼、精深加工和装备设计制造的全产业链,是中国钛产业从无到有的奠基者与领跑者。
 

 
在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即将发运的钛带进行质检。新华社发
 
  “我们持续连接‘断点’、打通‘堵点’,在上游以扩能项目带动原料保供,中游以钛产业产品加工制造为核心,下游以智能化信息化提升大型特材非标装备生产效能,2023年钛产品产量达3.49万吨,同比增长1.92%。”宝钛集团企业管理运行部副主任曹震说,宝钛已突破钛加工领域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专业化返回料回收处理生产线,实现10余种钛合金返回料循环利用,助力工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了将钛产业的“版图”不断扩大,宝鸡打出了一套涵盖园区建设、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校企协作的政策“组合拳”。如今,600余家钛及钛合金等稀有金属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集群式”落地宝鸡,在细分赛道上研发新工艺新技术,铸“链”成“群”,带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不断夯实制造业“存量”优势,增强“向新”发展动力,放大产业集聚“磁力”。进入新时代,宝鸡扭住创新“牛鼻子”,工业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优势持续攀升。
 
  高档数控机床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战略性等特征,是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作为陕西省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创建智能机床创新中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致力于攻克国产齿轮加工机床、高端五轴加工中心,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
 
  走进秦川机床的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车间,组装好的减速器一字排开,正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扭振试验、加速疲劳试验等,对多项效能指标进行长时间可靠性测试。
 
  生产高端RV减速器是实现高端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关键步骤。据秦川机床副总裁刘耀介绍,集团科研人员持续优化关键设备与加工工艺,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协力攻关,在突破中低端工业机器人量产瓶颈后,不断优化高端减速器的可靠性、效率和精度,减速器整机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日暮时分的宝鸡市城区景色。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今年一季度,宝鸡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5%,104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7.3%,“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增至165户,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目前,宝鸡已形成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势装备产业集群、特色食品产业集群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正在有力支撑引领宝鸡经济高质量发展。
 
  和谐共生:山水宜居之都的兴业之道
 
  孟夏时节,行走在宝鸡市的大街小巷,处处见景:远处青山葱郁,渭河穿城而过,波光粼粼,三五成群的水鸟不时掠过。
 
  持续开展秦岭区域问题排查整治,加大尾矿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推进秦岭北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近年来,宝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多措并举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让秦岭更加宁静、和谐、美丽。
 
 
宝鸡市城区渭河两岸景色。新华网 王智超摄
 
  作为陕西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宝鸡市水源涵养地,宝鸡市陇县拥有广阔的天然林区和草场,以奶山羊和苹果为主导产业。然而,由于长期种养分离,畜禽粪污、树枝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低,当地农业资源环境一度遭到破坏。
 
  “以前,不少养殖户为了方便,会把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羊粪直接还田,造成了环境污染。”看准其中蕴藏的机遇,宝鸡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振军用有机肥“串”起了生态农业循环链。
 
  经过厌氧发酵、好氧发酵、过筛等一系列规模化深加工流程,厂房里堆成小山般的羊粪成为了高端有机肥料,身价倍增。“对于养殖户而言,每年仅卖羊粪做有机肥,平均一只羊就可以带来近300元的收益。”李振军说。
 
  生态添“颜值”,农民增收入。目前,陇县奶山羊存栏量约57万只,包括有机肥生产在内的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已超过72亿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通过就地消纳、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从“扔”向“治”再向“用”转变,实现了以“绿”生“金”。
 
  擦亮发展的温暖底色,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兜牢民生底线。
 
  宝鸡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集中打好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五大战役”。
 
  以千阳县为例,当地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4944座,占常住农户的98%,同时配备抽渣车50辆,定期收集、沃肥还田,形成主干道路白杨成带、台塬田地果树连片、多彩乡村串线成景的乡村风貌。
 
 
南倚秦岭、北靠台塬的宝鸡市区景色。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如今,一处处风景宜人的绿水青山正在成为宝鸡独具魅力的文旅资源,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留下了难忘的足迹:在太白山登高望远,观赏云海缭绕;在关山草原漫步,拥抱清新自然……2023年,宝鸡市共接待游客1.07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0.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07%和48.63%。
 
  同步开展高水平生态保护与经济绿色化行动,发展的潜力与后劲不断增强,宝鸡正在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迈进。(记者 张思洁)






 
(责任编辑:郑文)
>相关新闻
  • 国家文物局通报陕西宝鸡下站遗址等4项考古进展
  • 陕西宝鸡发现1例稀有“黄金血”CisAB血型
  • 陕西宝鸡:“老三线”奏出“新乐章”
  • 陕西宝鸡:农村老人可足不出户领养老金
  • 好日子来了, 陕西宝鸡近5万贫困户靠旅游摘穷帽
  • 陕西宝鸡建立健全统战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