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图
张宏伟摄
打工者,这个角色几乎在每一座城市里都存在。他们在城市里为生计而努力,想要扎根和生存的愿望十分强烈。在“没有太多钱、没有合适工作”与“寻得住处”之间追求平衡,使得城中村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城中村也因此忠实记录着打工者的故事和心路。
西安,和所有的大城市一样,给了太多人让梦想成真的机会,川流不息的人潮中,难辨他们的归宿。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农村来的农民、城市里的“漂泊族”,都在这座城市里留下足迹,城市的发展需要这些人,他们也将梦想留在这里。
为了梦想,我愿落进尘埃
“我想省下更多的钱然后报班读书考证。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护士,毕竟我是学护理专业毕业的,我不想就此放弃。”
一提起春日的樱花,人们会想到西安市东南郊的青龙寺,这个地方给前来游玩的人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青龙寺旁的铁炉庙村里居住着很多为了梦想而奋斗的上班族。他们来自天南海北,说着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他们有着不同的学历,却都早出晚归为了以后的生活奔波,每天下班后在这个狭小的地方吃着同样的饭菜。他们和所有拼搏的人一样,希望终有一天,能够在这座城市里有安定的住处,合适的工作。
在西安一家药店上班的咸阳女孩儿小刘就住在这里。便利的交通,低廉的房价,这个城中村应该是打工者的“天堂”。但是,当记者来到铁炉庙的时候,却和想象中的差别甚大。本来就狭小的街道被小商贩摆在门前的摊位占据,道路一下子就变得更加拥挤。夏天的到来使得小餐馆里散发出的饭菜的味道,混杂着人群的汗味,小贩的叫卖声,顾客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一眼望去,各式种类的店铺比比皆是,吃的用的倒也算应有尽有。
走到一个蔬菜摊前,小刘停住了脚步,熟练地挑出茄子、土豆、西红柿、青椒以及8毛钱的面条,开心地提着自己的午饭上了楼,这一顿两个人吃的饭也就花了不到6元钱。走进居住的院子,能看出原本一二层的平房上明显又加盖了一层,楼梯修得很陡峭,走起来有点儿吃力。小刘的住处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房里摆着一张1.5米宽的床和一个衣柜,锅碗瓢盆随意放着,这地方就是她和舍友的“根据地”。
“这里晚上非常乱,很多青年站在巷口吹着口哨,幸亏我住的地方离单位比较近,所以回来得还不算晚。我也知道住在这样的地方很不安全,可是我没办法,我想省下更多的钱然后报班读书考证。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护士,毕竟我是学护理专业毕业的,我不想就此放弃。”小刘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坚定的语气让人发自内心对眼前这个女孩想要竖起大拇指。在西安来了一年多,她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这个来自咸阳的女孩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工作住房,只能成全一个
去年刚毕业的她来西安打拼也快一年多了,期间换了好几份工作,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她与朋友住的合租房。
住在西安市何家村的赵雨新今年24岁,她在西安市高新区一家广告公司任文员。
去年10月份刚来的时候,赵雨新自己一个人不敢在外边住,所以找了两个关系好的女孩子一起合租。最开始在广告公司上班的时候,由于很多业务要去分公司处理,而分公司离现在住的地方又比较远,凌晨1点多钟下班回到家是她一段时间的常态。“大冬天地一个人走在楼下,真的挺让人害怕的,每次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怕他们担心,总是想着忍忍就过去了,我也从没告诉过他们加班的事。”从赵雨新的陈述中,听出了许多跟她一样有着西安梦的年轻人的无奈。
赵雨新住的地方交通较为方便,每次上下班回来的公交车上,都会被乘客堵得严严实实。特别是上班的时候,惜时如金的每个人都不想迟到,为了挤公交她经常都是吃了一半的早餐扔进垃圾桶就和大家一起去挤,往往是人没有上去,早饭也没了踪影。问到为什么不换个地方住的时候,她说:“现在居住的地方环境还可以,房租也不是很贵,加上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现在换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工作与生活,我只能成全一个。”
和她相反的是同住的女孩李莎,她是一个比较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标准的月光族。她的口头禅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比起那些早出晚归的人们,她更愿意找个离宿舍近的工作单位。找工作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专业的要求,唯一在乎的就是必须要走着就能去上班。并且一旦感觉不满意或者有别的喜欢的工作了就会马上更换,半年时间何家村附近的很多单位都有她曾经忙碌的身影。用赵女士的话来说,生活与工作李莎选择了前者。
不同的人,在城市中选择的生活方式自然不尽相同,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房子,始终是他们心中最安定的念想。在城中村的房子里,租住者跟“蚁族”相似,蜗居的生活淘汰了一些人,也激励了一些人。好多城中村都在城市化的建设浪潮中慢慢消失,对城中村的“难舍情怀”令人深思。
对此,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红娟表示,人们之所以选择在一个地方长期居住,一定是因为这个地方提供给自己了一定的归属感,小赵愿意一直在何家村住着,那是因为与她合租的是自己的好朋友,这样她在下班后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情感的宣泄就有了很好的出口。同时最重要的原因也是金钱问题,既然签了一年的合同肯定要咬着牙住到底,这种现象在西安是很常见的,大家通常都是要么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为了这个工作,愿意去挤地铁,挤公交。要么是住的地方还不错,为了省事就在附近找个工作凑合着过,工作与住房只能成就一个。这其实是由于我们现在政府的公共保障建设依然不够健全,没能给这些打拼的人提供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然后好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生活中。
打工村,成功路上垫脚石
那些最开始住在城中村的一些打工者们坦言:不得不承认这个特殊的生活环境,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正如人们天生喜欢美好的事物一样,作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主力军的80、90后,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在这个城市找到自己的港湾,都希望有一家的灯火是为自己而亮。
2006年来自咸阳的林斌是一家电脑公司的业务助理,曾经在东辛庄租了个每月800元的一居室,而今年“十一”他就要结婚了,最近在忙着装修在纺织城买的新房。他很激动地说:“来了西安快十年了,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想想刚来西安那会儿为了省钱在吉祥村与人合租,每天下班回来已经很累了,但是由于房间的隔音效果不好,打游戏的声音,说话声,甚至打呼噜声吵得简直没法睡觉。后来工作稳定了生活条件稍微好了点儿,就辗转换了好几个住的地方,但每次搬家都累得要死要活。其实说心里话,要是没有刚来西安时那么艰苦的环境,我真的没有给自己买房的决心,城中村的生活是我来西安打拼路上的垫脚石!”
与林斌相比,仍旧住在西安市白庙村的孙萌萌就处于还在奋斗的阶段。去年,孙萌萌毕业于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广告专业,这一年她一直在寻找着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从视频广告到文案策划,她尝试了不同类型的工作,当谈到现在居住的环境时她说:“我从来没觉得现在有多苦,西安这所城市实在是太大了,能留下来我已经很知足了。我来自甘肃的一个农村,家里兄弟姐妹3个人,父母亲所付出的辛苦我真的无法想象,住在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房租便宜。晚上下班坐车的时候我总在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才能把父母接出来,让他们坐坐地铁,感受一下城市里的生活。”孙萌萌最大的梦想是进入一家业内知名的广告公司,虽然目前这个梦想与现实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
那些年,那些人,一起住过的城中村,带给人们无限拼搏的动力。而如今,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城中村已经逐渐消失,伴随着大多数70、80后的艰苦奋斗的岁月也一去不复返。“土生土长的城市人,难以理解异乡生活的艰辛和追逐梦想的努力相掺杂的无力感,城中村的生活条件在慢慢变好,比起五、六年前的杂乱已经有了极大改观,可这样生活圈里的人很难对自己发展有什么大的帮助。但愿,那些穿梭在霓虹灯中寻找自己梦想的人们,会更加努力,从城中村中走出去。”孙萌萌说道。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