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春光虽美,却已落幕   

时间:2019-04-15 09:44来源:大西北网—新消息报 作者: 李晓睿 点击:
 
  谷雨,每年农历三月中,即阳历4月19日—21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度。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夏季离我们不远了。
  
  仓颉造字,天降谷雨
  
  在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古人认为“雨生百谷”,此时的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是农事活动的重要时期。
  
  据说谷雨的由来和仓颉造字有关。大约在4000年前,轩辕黄帝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他命仓颉为左史官。仓颉做了史官后,用不同类型的贝壳和绳结的大小、横竖为标记记载事务。可是,随着主管事务日益増多,结绳记事已远不能适应需求。后来,仓颉从星象走势、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中受到启迪,创造了象形文字。造字成功之日,举国欢腾,感动上苍。仓颉并没有要老天给他奖励,而是祈求百姓五谷丰登。于是,老天给人间下了一场谷子雨,这一天就成为了谷雨节。
  
  杨花落尽子规啼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的第一个五天里,人们可以看到浮萍开始生长;第二个五天里,人们看到布谷鸟梳理它的羽毛;到了第三个五天里,人们就会在桑树上见到戴胜鸟。而这些物候都有征兆的意义——浮萍不能经霜,故浮萍生意味着倒春寒一类的降温不会再发生了。如果水面不生浮萍,则说明阴寒之气极盛,倒春寒的现象还会出现。鸣鸠此时会梳理厚厚的羽毛,把自己打扮漂亮好吸引异性的目光,繁衍下一代,如果此时鸟儿还不梳理羽毛,农作物极有可能歉收。
  
  虽然“谷雨”和“雨水”节气都有个“雨”字,但相较于雨水节气时的乍暖还寒,谷雨时节过后却是一副“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暮春景象——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这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季节,民谚有“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芍药打头,牡丹修脚”等说法,即是形容这一节气百花盛开的春色。
  
  谚语还有:“清明谷雨雨常缺”,在这个多雨的节气,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北方此时一般都还伴有沙尘天气,历史上谷雨期间北方还出现过多次强沙尘暴天气,尤为恐怖。而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则明显多雨,或伴有局地暴雨、大暴雨。
  
  宁夏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专家马力文研究员表示,谷雨节气时,灌区春小麦普遍处于三叶分蘖期,玉米普遍开始播种,酿酒葡萄、枸杞开始萌发,杏、桃、梨等林果已经开花。它们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宁夏有句农谚说:“谷雨前后种杂粮”,是说谷雨节气是宁夏播种杂粮作物的关键时段,播种太迟对作物生长不利,会造成减产。谷雨前后,气温不稳,而此时大多数的果树已经开花,若遇到霜冻天气,对果树产量影响较大,所以一定要及时关注天气情况,在霜冻天气来临前及时灌水、薰烟进行预防。
  
  谷雨,品茶正当时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这是唐朝僧人齐己所作的五律诗《谢中上人寄茶》,诗人收到朋友不远千里寄来的新茶,想到谷雨前后,山上的茶叶刚刚成熟,嫩绿的叶子稀少珍贵又不易采摘。如今,新茶已用来招待贵客了,可寄茶的朋友却是许久不见,令人惦念。
  
  从这首格调清雅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谷雨茶与清明茶一样,是一年之中的佳品: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谷雨茶又叫“二春茶”,除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兵器“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雀类的舌头,也被称为“雀舌”。据说谷雨茶因其生长在温和的春季,所以有温良祛火的功效,民间常用作茶疗。
  
  除了采茶喝茶,谷雨时节,我国的北方还有食香椿的习俗。此时的香椿香醇爽口,具有补阳滋阴、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而错过这个时候,椿芽便会干老而难以食用。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