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
4月13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对于青海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有何深远意义?体制机制的创新对于三江源地区、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群众来说,又有怎样的利好机遇?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
随着国家13部委联合通过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并确定了青海等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市),“国家公园”的梦想,再次吹响了青海绿色发展的新号角。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说,从国家公园的提出到落地,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青海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由此,可以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国家公园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即将成为真切的现实。
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具有牵引性示范性的重要举措。这是青海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纲领性文件和工作指南,充分体现了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全局性长远性意义和价值,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青海的重大使命,标志着青海成为全国第一个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全新体制的省份,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在青海三江源地区选择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实现三江源地区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促进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表示,三江源国家公园——无疑这意味着三江源不仅仅是玉树的、果洛的,也不仅仅是青海的,三江源更是中国的!是中华民族的!建设国家公园是优化国土空间,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选择在三江源率先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于我国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乃至全国江河源头区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其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独特性、稀有性、典型性,保护价值极高。
三江源地区39.5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和冰川等,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说,选择在三江源头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局部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问题,更好实现对这一区域自然生态的系统保护、整体修复,使“中华水塔”更加坚固而丰沛;有助于解决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联系还不够紧密、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程度不高问题,建立起牧民群众发挥生态保护主体作用并获得稳定收益的机制、社会有序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有助于解决三江源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权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实现“两个统一行使”。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圆满完成,二期顺利启动,实施面积也由原先的15.2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39.5万平方公里。通过退牧还草、禁牧搬迁、鼠害防治、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沙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的实施,三江源生态环境良好改观。然而,一个个项目的背后却存在着农、林、牧、水等多个部门的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应该是综合管理、系统保护。通过整体保护、责权清晰的保护、开放共享的保护和严格规范的保护,从而形成有效、可持续的最严格保护。要有一张蓝图走到底的决心,明确各个部门职责所在。要通过开展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湿地补偿与野生动物伤害和保护补偿等机制,以确保老百姓能从中获得稳定的收益,实现精准脱贫。搭建若干平台,不断激发当地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让全国人民在共享其保护成果的同时,更要让三江源的牧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江源国家公园以三大源头典型代表区域为主构架,优化整合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赛5个保护分区,构成了“一园三区”格局,即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总面积达12.3万平方公里。
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说,在三江源地区31.2%的面积上实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突出并有效保护修复生态。把握三江源生态特性与演替趋势,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采用先进适用的恢复和治理技术,维持并提升三大源头区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模式,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在兼顾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当地牧民收入两者关系的同时,把现有草原、湿地、林地管护岗位统一归并为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把原本相对单一的保护职责扩展到对山水林草湖完整生态系统进行日常巡护和保护。将建立牧民群众、社会公众参与特许经营的机制,有序扩大社会参与。通过艰苦实践、开拓创新,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努力打造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典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说,未来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将按照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目标和利用价值将各园区划分为核心保育区、生态保育修复区、传统利用区等不同功能区,实行差别化保护;按照山水林草湖系统治理的要求,统筹实施三江源二期、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项目,开展综合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的政策支撑,实行与国家公园体制相适应、有利于严格生态保护的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构建保护野生动物长效机制,对牧民因保护野生动物继续减畜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设计生态旅游线路、环境教育项目。把县域或重点城镇作为公园的支撑服务区,集中布局公共服务和访客接待、交通运输、自驾营地、医疗救护等设施,尽可能减少人为活动对园区自然生态的干扰和影响。相信试点后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能够与美国黄石公园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