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海冬季旅游“破冰”之势更猛烈些
——青海冬季旅游市场调查之四
旅行社“干仨月吃一年”,一些规模较小的旅行社入冬大都在“休养生息”,有些关门谢客,以求降低成本,众多旅行社呼唤——
旅游淡旺季差异,在青海尤为明显。
近几年,随着青海旅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旺季节点虽有所提前,但不可否认的是,每年“十一”黄金周后,青海旅游市场开始降温,逐步迈入淡季,直到来年四月春暖花开。
作为青海旅游市场的主体——旅行社的经营情况,可以说是反映整个旅游市场的“晴雨表”。那么,在经济新常态下,长达半年的旅游淡季里,全省各大旅行社情况如何呢?近日,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我省部分旅游社。
“青海旅游淡旺季分明,因此我们的经营重点也各有侧重。旺季时,青海是国内外知名的暑期旅游目的地,我们的业务以‘请进来’为主,带游客游览青海;到了冬春淡季,来青游客少了,我们便加大‘走出去’力度,带青海游客到境外旅游。”青海省西海国际旅行社有关负责人说。
因为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原因,旅游有淡旺季之分,是业界常态,但青海淡旺季反差太大,因而各个旅行社淡旺季的收入反差也较为明显,因而业界也曾一度流传着“干仨月吃一年”的话语。
由于推出了塔尔寺等不受季节影响的人文景观线路,目前,青海康辉国际旅行社已经接到10余个冬季游团队订单,仅春节期间就有8个是境外团队。总经理杨成才说,青海旅游淡旺季较为分明,但民俗项目都不受季节的限制,因此,在水瘦山寒的冬季,他们主推以民俗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
与前两家旅行社一样,在冬春淡季,青海青藏国际旅行社的主营业务也是以出境游为主。
但青藏国旅也制定了不少周边游的精品线路,比如冬季去青海湖看天鹅等。董事长窦洛表示,青海旅游季节反差太过明显,以前青海冬春季的旅游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今,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不管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淡季市场的“量”也只是旺季的十分之一。
不过,窦洛也透露,在旺季时,来青海的游客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但受交通、住宿等成本因素影响,旅行社的利润空间却在逐步下降,基本处在5%—10%之间;而在冬春淡季,青海本地人“走出去”旅游的势头强劲,旅行社的利润空间却能达到15%-20%。
刨除旅游的差异化因素外,在冬季淡季,当越来越多的青海人走出去消费时,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青海旅游业发展的供需结构矛盾。
与上述几家大型旅游企业不同的是,在淡季,省内一些规模较小的旅行社大都在“休养生息”,而有些已经关门谢客,以求降低成本。
青海佳和国际旅行社目前正在主推周边冰雪游线路。这些线路以西宁周边的滑雪场以及岗什卡雪峰、祁连冰川等为支点,串联民俗、温泉等旅游项目,有一定的受众。但与夏天“3个门店每天能接待散客50人”的火爆相比,“佳和”的这个冬天也相对寂寞。
采访时,佳和旅行社总经理李青春透露,青海大部分旅行社都集中在西宁,要想知道他们在淡季时的经营状态,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便是翻看近几天的西海都市报和西宁晚报,凡是在报纸上打广告的都处于“营业”状态,而悄无声息的那些基本都是在“休息”,准备来年再战。
其后,记者也饶有兴致地翻看了几天的报纸,发现目前在各大媒体上打广告的旅行社只有十几家,而这与记者走访调查的结论基本一致。
青海省旅游官方网站全省旅行社名录里登记有272家旅行社,记者随机拨打了近30余家旅行社公布的座机电话,基本都是无人接听状态,只有少数几家出境组团社接听了电话,有的在电话里便说冬季没有业务开展,不要采访了。
因为青海淡旺季市场反差太过明显,不利于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记者在走访时,旅行社负责人纷纷都表达了大力推进冬春季旅游的愿望,有的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个人建议。
佳和旅行社总经理李青春说,做强青海冬季旅游市场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可以借鉴东北地区经验,整合资源做好冰雪资源文章,大力开展登山、探险、徒步、科考、环保等“个性化”的旅游项目。
青海大世界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尹海红在青海旅游圈已有十余年。她说,冬春季节的青海,有一种大自然的苍凉美、冷酷美,也有多民族的绚烂美、热情美,这些都是看点,但这些还没有足够的市场号召力。让青海淡旺季降“温差”,得做强冬季旅游市场。尹海红建议,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像钱塘江观潮一样,把青海湖的封湖和开湖两大自然奇观打造成青海淡季旅游的最大品牌。
【记者建言】
是追求“四季均衡”发展,还是追求“冬季个性”发展?是追求接待人数的大幅增长,还是追求旅游消费的大幅增长?是追求冬季全面开花,还是集中主要“火力”打造几个具有品牌吸引力、辐射带动力的“大品牌”、“大产品”、“大线路”?这些,是不是应该在当下青海旅游业界掀起一场深刻的讨论,集思广益,碰撞智慧,拿出拓展青海冬季旅游发展的最佳定位、最好方案、最好追寻路径。有了一个战略清晰、可操作性强的顶层方案,青海冬季旅游的“破冰”之势或是能够来得更加猛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