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在青海湖农场一分场二中队退耕还林地的一条自西向东的灌溉渠出水口,有很多具羊尸,羊很小。你们赶紧过来看看。”
7月27日一早,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接到牧民电话。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公安局民警马上出发,现场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很多是身长不超过12厘米的普氏原羚,一看就是刚出生还没超过15天。”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吴永林这样描述。
根据进一步现场勘查,调查人员发现14只幼羚、5只家羊死亡在灌溉渠出水口6米处、一只被水冲到距离灌溉渠向南54米处的退耕还林地、一只死亡在灌溉渠内、一只死亡在向西灌溉渠旁边。现场共有17只普氏原羚幼羚,全部出生未满15天。
“幼羚的尸体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有的已经生蛆,必须及早处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吴永林说。
死亡原因可能有两种
除现场焚烧、深埋的普氏原羚幼羚尸体外,刚察县森林公安局还将一具尸体送去解剖,希望分析出其真正的死亡原因。目前,对幼羚死亡的真实原因,有着两种猜测。刚察县森林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对刚察县民政部门和气象部门的走访,这些幼羚极有可能是被突发冰雹打死。死亡时间发生在7月13日左右,气象部门记录,当时刚察县发生强冰雹天气,冰雹加上气温骤降,让刚出生的普氏原羚幼羚无法抵抗,过早夭折。之后,刚察县又发生强降雨,在雨水冲刷下,这些普氏原羚幼羚被水冲走,冲入灌溉渠内。
该负责人认为,刚察县共有900余只普氏原羚,占青海湖周边普氏原羚种群的绝大部分,事发地附近正好是普氏原羚产羔区。天气多变,让这些幼羚没有来得及长大。
根据刚察县民政部门记录,7月18日前后,刚察县已因为冰雹、气温骤降,共冻死家羊700只以上。最近的多变天气,连大羊都扛不住,何况是刚出生的幼羚。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查人员吴永林介绍,在发现普氏原羚尸体的现场,调研人员会同森林公安一起抵达现场,全体人员根据死亡数量、地形、灌溉渠宽度、深度等各种情况作了分析,当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查人员得出的死亡结论为:由于哈尔盖地区近日普降中到大雨,使灌溉渠水位上升,幼羚在跳跃灌溉渠时,跌落至灌溉渠里淹死。后被水冲到灌溉渠出口,积成一堆。
根据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走访气象部门得出结论,7月18日、19日青海湖地区普遍降中到大雨和冰雹、局部地区出现洪水,哈尔盖地区降雨量达到4.8毫米; 7月22日,青海湖地区普降中到大雨和冰雹、局部地区出现洪水,哈尔盖地区降雨量达到2.8毫米。
如此大规模非正常死亡属首次
吴永林心疼地说,以前,普氏原羚的非正常死亡一般是因为网围栏,2010年、2011年,普氏原羚在网围栏周围的死亡数达到六七十只。这是因为以往在普氏原羚的各个活动区域,网围栏高度在1.2米至1.4米,部分网围栏高度能达到1.5米,而且围栏上还带有刺丝。而根据普氏原羚的习性,它只能跨过1.2米以下的网围栏,所以这些较高的网围栏,实际上极大方便了狼和狐狸对普氏原羚的猎捕,限制了普氏原羚的活动区域,也造成各种群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经过多方呼吁,现在普氏原羚活动区内部分网围栏已降低高度,刺丝已被摘除,这也让普氏原羚的非正常死亡率下降不少。
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巡查记录中,普氏原羚的幼羚更没有这种大规模死亡的记录。
可以说,从青海湖开始有野生动物巡查记录以后,这种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的大规模非正常死亡属于首次。
灌溉渠是否过宽
在现场,很多附近居民和志愿者认为,灌溉渠的存在,是普氏原羚幼羚死亡的原因之一。
青海湖农场附近牧民称,原来这条水渠是条土渠,深度只有50厘米,而且两旁的护坡很缓,普氏原羚能轻松跳过,“2014年重新用水泥修缮水渠后,宽度增加,牧民家的羊羔也时常会被淹死。”一位牧民说。
还有牧民认为,事发地是普氏原羚活动区,最多的时候能看到几十只一起活动,很有可能在下雨时,普氏原羚急忙返回栖息地,没有注意到突然上涨的水势。
资料显示:
事发水渠为1958年建设,原来只是个小水沟,2014年,重建,加宽、加深了水渠,使其宽1.25米,深75厘米,共约一公里长。
在2014年之前,事发水渠附近未发生类似事故。
在七八月时,这条水渠原本是没有水的,水渠水位突然上涨是因为突降的大雨。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查人员也认为:如果在水位突然上涨时,普氏原羚幼羚跳过水渠,会很容易掉入渠中,因为普氏原羚的成年羊可跳跃过3米的水渠,但小羊很难跳这么远,因此,大羊的惯性思维会忘了小羊的能力,而带着小羊涉险。
这位调查人员举例:在事发区域附近,有很多大渠,宽度超过3米,却从未出事,这是因为大羊看到渠过宽,会主动绕路。
目前,有关部门除留作解剖的外,死亡的普氏原羚幼羚和5只家羊死尸全部做了焚烧和深埋处理,死亡现场也做了消毒。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