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历史博物馆
大西北网讯 “宁夏是一个没来过的人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来干什么,就是给心灵放个假。”7月12日,在“长三角主流媒体宁夏行”座谈会上,面对全国百家媒体百名记者,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仁汉即兴发言,用了“宁夏文化”“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心灵放假”4个关键词介绍宁夏文化旅游相关情况,将开启宁夏旅游的文化密码归纳为“4241”,另外还从“三个三”(“三句广告”“三个最好”“三个如果”)的角度,与大家交流如何给心灵放假,如何给神奇宁夏解密。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
宁夏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3万年前的水洞沟文化,在各种文化融合交替下,宁夏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优秀地域传统文化,这也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文化积淀和基础。近年来,宁夏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
截至2018年底,宁夏有公共图书馆27个,文化馆2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4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525个,农民文化大院730个,各类民间文艺团队1136支。有不可移动文物381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各类博物馆75家。西夏陵、丝绸之路固原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六盘山花儿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8项国家级和142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名国家级和146名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个、示范基地53个、示范户66家,特色文化产业村镇5个。另外,近年创作生产《花儿声声》等42部优秀文艺精品,其中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剧目和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被专家誉为“文学经典卓越的舞台转换”,今年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
全域旅游成效显著
宁夏旅游自1986年开始,经过30年的砥砺前行,在2016年9月被原国家旅游局授予继海南之后全国第二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如果说全域旅游在海南是发源地,那在宁夏就是发祥地。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这是为宁夏发展全域旅游指明了方向。2016年底,全域旅游也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这些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效逐步显现,“有个景区叫宁夏”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大幅提升。宁夏首倡提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得到原国家旅游局充分肯定。首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十百千万”工程和“五有一无”“旅游厕所革命”模式,宁夏被评为全国厕所革命综合推进先进单位。首创推出全国首张省级全域旅游惠民一卡通,199元可无数次畅游区内42个3A级以上景区,做到全域旅游普惠全民。今年,主要实施了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核心区、贺兰山东麓生态文化旅游廊道、黄河文化旅游带、大六盘红色生态度假板块、大沙坡头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宁夏东部旅游环线建设“六大行动”,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宁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皆宜旅游,尤其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如果从历史人文来说,既有3万年前的水洞沟遗址,也有1万年前的贺兰山岩画,还有2000多年前的秦长城、近1500年前的须弥山石窟,还有大家都希望探秘的近1000年前的西夏陵;如果从自然资源景观和地域特色来说,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类型旅游资源中宁夏享有八大类、46种基本类型,因此宁夏也被称为“中国旅游的微缩景观”;如果用一组数字作为开启宁夏旅游的文化密码,可将之概括为“4241”,暨“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坡头、沙湖、西夏陵)、“两城一区”(长城、西部影城、引黄古灌区)、“两镇一堡”(闽宁镇、宁东镇、将台堡)。
“两城一区”其中“一城”是指长城,宁夏境内有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等,特别是明长城有1507公里,可见墙体就有1308公里,因此宁夏也被称为“中国长城历史博物馆”。著名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指的长城就是宁夏境内的秦长城,而不是北京八达岭明长城。另“一城”也是座长城,虽不是现实的长城,但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长城。大家若去过镇北堡西部影城会发现,大门进后看到正中间有句话叫“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所以这个地方不能简单地从一个5A景区或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去看,而要从中国电影史和西部影城为中国电影发展所作贡献角度去看。还有“一区”是指引黄古灌区,201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宁夏的首张世界遗产名片。宁夏渠道众多,历史悠久,有秦渠、汉渠、唐徕渠等,引黄古灌区自秦朝起就开始屯垦开发,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灌溉面积800多万亩,主要在青铜峡,所以业界有句话叫“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
“两镇一堡”主要是指闽宁镇、宁东镇、将台堡。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去了这3个地方并且在那里都作了重要指示,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和努力工作。在闽宁镇,总书记重要指示“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在宁东镇,总书记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在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之地,总书记讲出“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媒体对此也有充分报道,比如5月22日《人民日报》、新华社报道题目是《总书记为何这个时候去于都》,其中在第七段就是专写将台堡:“也正是那一次,总书记讲出了‘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又如5月23日央视新闻再次报道时,题目为《习近平的长征脚步,从未停歇》,其中最后一段描述是“长征胜利80周年访将台堡:解读一种精神的内涵”,而就在将台堡,总书记说:“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所以“两镇一堡”既有一种历史的记忆,也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更有一种思想的启迪。
文旅融合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宁夏一直在探索走好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特别是2018年机构改革后,组建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以来,按照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精准定位,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宁夏积极推进文旅融合,讲好宁夏故事。启动《宁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编制,拟定《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旅游+”和“+旅游”两个模式。
打造“+旅游”模式:实施“文艺节目+旅游”,发展旅游演艺,开展送戏进景区(点)。实施“文化活动+旅游”,高质量举办“激情广场·舞动塞上”全区广场舞大赛暨集中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文化传承+旅游”,开发宁夏长城游、博物馆游、考古遗址探秘游等新线路,积极协调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景区(点)展销文创产品。实施“文化产业+旅游”,支持文化旅游企业深度开发独具宁夏地域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实施“互联网+旅游”,推进“一机游宁夏”APP开发,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和指尖上的宁夏旅游。打造“旅游+”模式:实施“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工业”等,特别是实施“旅游+新生活方式”,宁夏将在贺兰山下、黄河岸边、长城脚下、葡萄园里打造有文化主题的精品民宿,将着力开发葡萄酒庄文化游等新线路,将策划举办自行车骑行、低空飞行体验、“仰望星空”之旅、长城烽火夜跑等文化旅游活动,将积极推动工业旅游、民俗游、研学旅游、温泉康养等文旅新业态。
与此同时,宁夏着力构建一系列综合体。推动闽宁镇、镇北堡温泉小镇两个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打造沿“六盘山上”“贺兰山下”“黄河两岸”“长城内外”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等。积极培育文旅融合品牌,比如举办大型艺旅演出《美丽新宁夏》,指导创排推出《岩石上的太阳》《不到长城非好汉》等一批大型演艺精品。
心灵放假再说“三个三”
在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视角下谈心灵放假一定要提“三个三”:“三句广告”“三个最好”“三个如果”。
“三句广告”,指“塞上江南,神奇宁夏”“让我们去宁夏,给心灵放个假”“冬天可以去海南,夏天一定来宁夏”。第一句宁夏旅游广告已宣传多年,大家已逐渐了解了宁夏。随着宁夏全域旅游的发展,大家从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交通的便捷性以及思想性等多方面对宁夏有了新的认识,又推出了“让我们去宁夏,给心灵放个假”“冬天可以去海南,夏天一定来宁夏”,下一步还要围绕心灵放假感受差异进一步打造好“星星的故乡”“长城历史博物馆”“中国旅游微缩盆景”“世界地理奇观”等几张旅游主题金名片。
“三个最好”,主要指宁夏物产丰饶。中国最好的葡萄酒来自宁夏,来自宁夏的贺兰山东麓,这句话是《纽约时报》说的;中国最好的羊肉来自宁夏,来自宁夏的盐池,这句话是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说的;中国最好的枸杞来自宁夏,来自宁夏的中宁,这句话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的。
“三个如果”,主要指描述宁夏的三首诗,从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精神情怀3个角度解读神奇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在去年全国两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来到宁夏,如果不到银川,不到吴忠,不到石嘴山,就体验不到‘贺兰山下果园城,塞北江南旧有名’的风情;如果不到中卫,不到沙坡头,就体会不到唐代大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如果不到固原,不上六盘山,就体会不到毛泽东同志‘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文字由崔娜整理)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