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1月13日电(记者于瑶)进入供暖季,宁夏银川市白天最低气温已到零下,走进银川市金凤区第四回民小学四年级三班,学生们正在认真听讲,教室内温暖舒适。
“现在暖气不错,教室门可以常开着通风,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教师张小玲说,由于离周边公共管网太远,过去学校都是自己烧锅炉取暖,由于锅炉老化,暖气总烧不热。老师上课穿羽绒服,批作业戴手套,一进办公室就得开“小太阳”,而对于生龙活虎的学生来说,虽然对温度相对不那么敏感,却对学校后面的大烟囱和操场上弥漫着的煤烟味印象深刻。
全校1800多名师生的供暖问题在2016年得以解决。一家清洁供暖企业参与其中,将学校原来老旧破损的燃煤锅炉改造为清洁智能的电能装置进行供暖。走进这座清洁能源供热站,60多平方米的房间干净整洁,错落有致地安装着一整套智能装备。从脏乱差到净齐好,金凤区第四回民小学的供暖方式发生巨变。
企业负责人吴亚萍说,“电锅炉+相变储能”技术把夜晚没人用的谷电通过电锅炉转化为热量储存在热库中,白天再释放热量为用户供热。这样一来,不仅消纳一部分电能,还很好地起到“移峰填谷”作用,促进电力供需平衡。
既可以储能,也需要节能。记者在供暖装置中的互联网能效管理平台上看到,该学校的供暖可以采取“上班模式”或“保温模式”。系统可以通过手机操作在上午6点多开始供热,7点半上学后教室里就暖和起来。晚上7点再通过“保温模式”,使教室温度维持在13度,真正做到精准控制。
新的供暖技术让金凤区第四回民小学有了舒适的体验,在对比供暖方式的优劣时,校长夏金平说,“煤改电”以后,学校一下子温暖了很多,安全性、智能性、节能性、清洁性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推广,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开始起步发展。记者采访发现,学校采暖设施改造后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仅体现在每一间温暖的教室上,也体现在学生们的节能意识上,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节约能源。(完)
(责任编辑:陈冬梅)